APP下载

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组织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04-12黎昌友张燕胡涵范静侨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组织教学小学中段数学课堂

黎昌友 张燕 胡涵 范静侨

【摘 要】小学课堂组织教学对学生学习由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至关重要。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组织教学中,教师应加深对课堂组织教学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积极关注学生;加强对课堂组织教学的反思等,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组织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之一,是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1]。如果说小学低段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教授基本的数学概念,高段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小学中段数学则是搭建概念数学和抽象数学的桥梁。小学中段是学生学习由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阶段,这需要教师重视并加强课堂组织教学,为学生后面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1   加深对课堂组织教学的认识

1.1  加强对课堂组织教学的培训

有的中段数学教师对课堂组织教学的认识基本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的,没有接受过课堂组织教学方面的培训,他们容易因为个人主观原因产生认知偏差。教师应多接受课堂组织教学方面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认识偏差,提高对课堂组织教学的认识。教师还应多阅读相关书籍,体会一些教育专家关于课堂组织教学方面的心得。

1.2  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中段数学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中都各有侧重点,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观察课堂教学实践可知,侧重知识讲授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但对于稍有难度的思维训练题,有些手足无措;侧重习惯养成方面的教师所教的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非常好,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但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总体的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侧重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挑战难题,但这些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侧重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鸭式”灌输。单一的课堂组织教学侧重模式虽然能带来有针对性的提升,但在其他方面的锻炼上会有不足。因此中段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2   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2.1  增强课堂观察能力,积极关注学生

首先,教师应了解小学中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科学组织教学。小学中段的学生既有小孩子的天真烂漫,也有成长的烦恼。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逐步成熟。小学中段的学生仍以无意识注意为主,但经过低段年级,他们的有意识注意也在慢慢形成。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科学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为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学会,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营造更为热烈的班级学习氛围[2]。教师可采取竞争模式进行教学,并注意把握题目设计的难易程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还可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组织抢答,对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并鼓励其继续保持,这样也能让其他学生为获得表扬而努力表现自己,向榜样学习。教师不能只表扬某几个学生,且不应只限于学习好的,只要学生有表现好的地方,也应予以表扬,如“某某坐姿端正”“某某的字有进步”等。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单元检测、小组考评等方法评价学生,向表现突出者发放奖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其次,教师应关注并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上课时,对走神的、搞小动作的学生,教师可用眼神示意,让学生调整自己的状态,或者在课堂上走到面前,轻敲课桌,以提醒。对于情况严重的学生,可用言语提醒、回答问题或者中止讲课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最后,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适当布置学习任务。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必要的。在课堂组织教学中,难免会有举手回答问题这一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需“一视同仁”,选择合适的学生回答合适的问题,给予他们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也要遵循适度原则,基础性学习任务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学习任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学习能力较差的可以巩固基础。

2.2  增强课堂沟通能力,多形式与学生沟通

笔者发现,一些中段数学教师的课堂沟通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不足,与学生的距离过远,对常规口令的使用不到位这三个方面。增强教师的课堂沟通能力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应注意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组织教学时使用最多的手段是语言。基于数学的学科特点,教师在用语言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几点:一是语言的简洁性。教师在发出指令整顿课堂纪律或者提问时,应使自己的语言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够快速抓住问题要害,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二是语言的激励性。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除了需要自我认同感之外,还需来自他人的认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以赞美、激励为主,少用命令性、禁止性的语言。三是语言的活泼性。小学中段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八九岁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说话不能平铺直叙,要通过声音的大小、声调的高低起伏来让语言活泼起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四是语言的幽默性。教师授课时可用多种语言方式组织教学,可以故意模仿一些错误的行为提醒学生,或者用比较新潮的词语进行教学评价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

其次,教師应注意控制师生间的空间距离。教师和学生有距离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保持教师的“神秘感”,但这个距离不能过远。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只是站在讲台上不走动,那么学生可能觉得教师“高高在上”,这样不利于教师与学生沟通。讲课时教师应站在第一排学生的偏右或偏左位置,在学生动笔做题时在学生之中走动,进行个别沟通指导。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教师与他们是平等的,他们会愿意亲近教师。

再次,教师应注意与学生沟通时使用的常规口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正常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先明确告知学生在课堂中需要遵守教学秩序和基本要求,让他们明白这些教学常规和基本要求是刚性的,一旦违反就会受到警告或批评。课堂教学常规必须从小学一年级抓起,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学生在小学中段时才能主动遵守课堂纪律。课堂常规口令的应用是课堂组织教学的前提和有效策略。

最后,教师应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对学生而言,教师就是他们心中的“超人”,他们觉得教师无所不知、无所不会,教师应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教师不应只是在备课前查阅资料,还应在生活中充实自己。如某校四年级一位教师在讲“有趣的算式”时,对“142857”这个数的解读,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数字来讲解规律。当有学生说“142857”的背景是一个“走马灯数”的故事时,该教师在讲台上有些茫然。教师学得越多,在课堂教学中底气才会越足。

3   加强对课堂组织教学的反思

3.1  课后应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中段数学教师应重视课后对课堂组织教学的反思,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是自身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到位,与学生沟通交流时是否存在问题,应该怎么改进等。教师可将这些一一记录下来,做成反思笔录。久而久之,这将极大促进教师课堂组织教学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可录制课堂教学视频,并在课后观看视频,查看自己讲课时学生的状态,观察自身的教学体态,推敲与学生沟通时的语言,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反思。

3.2  教师团队应增加课堂组织教学的教研活动

中段数学教师团队除了完成学校交予的研究课题外,还应开展课堂组织教学方面的教研活动。部分教师可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在观课后议课,对授课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体会。教师要在沟通交流中,吸取对方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的教研活动对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教师来说,收获无疑是巨大的。

总之,小学中段数学教师只有高度重视课堂组织教学,不断增强课堂沟通能力,善于反思,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剑平.新课程中,教与学共同发展[J].科技资讯,2006(31).

[2]楊海峰.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组织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

[3]李延春.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黎昌友(1970~),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语言与文化。

张燕(1974~),女,四川通江人,成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胡涵(1996~),成都市天府四小数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范静侨(1989~),女,都江堰市柳街小学数学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组织教学小学中段数学课堂
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中年级习作教学的四剂“良方”
探讨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如何改进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