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2陈爱民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陈爱民

【摘 要】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固有局面,暴露出了传统教学的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尤为必要。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难度和深度明显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本文中,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知識的难度不断提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往往只能让学生掌握物理表层知识,一旦遇到综合性较强、知识点较多的物理问题,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对此,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一定创新,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体验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究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   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物理知识,深入到知识的研究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问是各学科教学都会涉及的环节,物理教学亦是如此。大部分学生都感觉物理学习比较困难,一些物理概念和定理看似简单,但学生却难以在具体的习题中灵活运用。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够透彻。为有效改善学生的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内涵,打破学生“伪懂”的局面。

教师设计问题时,可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等各方面进行切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位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小王每天早上都会去晨练,通常情况下,他从家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m和5m的半圆,经过人民广场到达中心公园,那么他跑步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多少米?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开展问题教学。实验是知识探索的过程,在实验中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先设计一个迷你实验,让学生感受磁场,然后向学生提问:“电与磁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磁感应强度是如何定义的?用什么来表示?”通过一系列问题,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营造良好的问题环境

在问题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环境和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2]。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为什么运动员跑步时在起点和终点都会存在惯性?牛顿三大定律有什么样联系?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描绘,你更加认同谁的看法和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可讨论的话题和方向,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主动思考问题。而通过问题教学法,教师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打开思维,摆脱思维的局限性,更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

问题教学在课堂上较常见,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就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问题,而不是随意提问。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探讨问题的轻松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物理知识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然后再借助视频或者图片向学生提问[3]。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雪花飘落的动画视频,然后问学生“雪花飘落和自由落体运动存在什么关系?”“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基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在这样的问题环境下,学生对相关知识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3   注重问题的循序渐进

在问题教学中,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原则。如果问题的难易程度没有章法,那么就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生并不善于独立思考,教师一开始就直接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不仅会使学生难以回答,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畏惧感[4]。

如对于万有引力定律,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牛顿在思考苹果落地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如果教师直接问学生:“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可能很难回答。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日常生活中,掉落的物体都是落向地面的,为什么影视剧里太空中的物体不是落向地面的,而是漂在空中的?”“苹果落地是受地心的吸引吗?”“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定律存在某种联系吗?”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万有引力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很少有学生主动深入挖掘物理知识,探究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多学生是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理论内容,做大量物理习题。为有效改善这一状况,高中物理每一单元甚至每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物理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注重问题变式

高中物理习题具有很强的多变性,同一个习题增加或减去一个条件后,答案可能截然不同。为此,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注意问题变式。通过问题变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变式应变物理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5]。

如在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的速度为4m/s ,1s后的速度为10m/s ,如果1s后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则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如果1s后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则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又是多少?这两个问题仅仅在速度的方向上存在差异,但结果截然不同。通常情况下,在练习或者考试中,题干并不会明确指出1s后速度方向的变化,仅问1s后加速度是多少。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问题的变式,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问题变式非常重要,往往一个细小条件的变化就会改变问题的结果。在实际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容易因为忽略一些细节问题,得出错误的答案。为此,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变式,适当改变习题中的小细节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物理是高中理科学习的重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伪懂”的局面,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位置,让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应.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思考[J].南北桥,2019(3).

[2]张建明.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

[3]刘红丽.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策略[J].读天下(综合),2019(18).

[4]叶家健.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分析[A].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C].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

[5]刘立平.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2).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