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2021-04-12范学斌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范学斌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大脑的活动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与外界环境建立有效联结,这不仅能对学生起到启发与暗示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学生建立理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初中物理知识能够发现,物理学科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并且有些物理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产生思维障碍,学习效率较低。情境能够在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构建有效联结,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加高效,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得到普遍提高。

1   教学情境的含义以及现实意义

教学情境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创设的具体场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首先,学习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理解、加工、构建信息的过程,这需要学生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教师通过构建相应的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旧知识,使学生获得新经验,在具体情境中完成新知识的自主构建,提高物理认知水平。其次,情境的构建能够给学生更多应用物理知识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内在本质以及实际价值,进而本能地将物理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效联结,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物理知识的构建本身就是学生与外界环境建立联结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够构建适宜的情境,便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给学生更多的认知体验,促进产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动机,帮助其更高效地完成学习活动[1]。

2   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新课改理念已经逐渐渗透进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法这一方法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但在实际运用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在构建情境时为达成知识目标,忽视情感目标,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构建存在着认知偏差,在实际课堂中只重视氛围的营造,忽视教学目标的建立。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传统教学的延续,同时也使得情境的创设变得无任何价值[2]。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实际创设情境时应把握“趣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构建的情境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3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构建原则

3.1  教育与科学相结合原则

物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揭示物理现象,还是渗透物理学史,所构建的情境都需要符合科学事实。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构建情境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情境中挖掘教育要素。可见,构建情境时,教师需要践行教育与科学相结合的原则,并将其真正落实到初中物理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情境变得更加有意义,才能真正使得构建的情境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

3.2  学生主体性原则

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免会产生枯燥感,甚至有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不利于构建有效的学习活动。此外,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难以自主構建物理知识体系。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并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构建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同时给情境赋予趣味性的特征,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还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境与学生的认知有效联结,真正将教学效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3.3  观察与探究相结合原则

初中是学生各项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对教师而言,应重视对学生认知的训练。由于初中生物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教师需要将物理现象以更形象化、生动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够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也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此外,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教师需要在构建情境时融入观察、实验、探究等要素,这样既能够使学生逐步抽象出物理概念,寻找到物理规律,还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建立科学观念,发展物理思维,使物理教学实现其本身的价值。

4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4.1  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设置趣味性的情境

学习是学生与外界环境建立联结的过程,同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构建趣味性情境,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还能够给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3]。此外,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构建趣味性情境,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使他们的学习活动保持高效的良好发展态势,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升。

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速以及影响声速的因素,教师先以讲授的方式揭示生活中的声现象,以此构建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随后,为了揭示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实验活动。先请学生用手触摸正在说话和未说话时的咽喉,然后请他们用手触摸正在发声和未发声时小音箱喇叭内壁。这样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感知觉、思维等的同时参与,也丰富了他们的物理认知体验,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并最终归纳、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这一实验结论。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原有认知,构建趣味性情境,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还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的学习场,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通过分析、观察、探究等活动完成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4.2  结合实际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

教学目标是情境构建的基本导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构建情境的目的。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情境,不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够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经历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逐渐建立物理思维,完善物理认知结构。

如在“光的传播”教学中,教师先以“了解光源、理解光沿直线传播以及应用”等具体教学目标为依据构建问题情境,并提出“什么是光源,光源可以怎样分类,光的传播有什么规律,什么是光线,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等问题,使得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光源”这一概念,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从揭示问题的活动中归纳、总结出光源的概念,也能使他们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促进后续学习活动的积极开展。结合实际教学目标构建问题情境是一节好课的开端,不仅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地掌握物理规律,揭示物理概念,还能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4.3  结合具体教学环境,设置开放式情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构建者,需要从各个方面优化教学活动。教學环境是教学的要素之一,教师需要在构建情境时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这样既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自在,还能够使情境与学生的认知建立有效联结,使所学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相契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光的反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师可以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然后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清晰地显示激光传播路径,以此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这一实验操作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知觉的共同参与,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认知与感受。此时,课堂便创设出了情、景相融的情境,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开放式、探究式的空间,让他们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对光的反射建立初步的认识。可见,结合具体环境构建教学情境,既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理性上升到实践,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认知,使他们不断完善物理认知结构。

总之,任何知识都有其产生的背景,要理解并灵活运用某些知识,便需要理解这一知识产生的背景。因而,学生物理认知的建立需要有情境的支撑,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以及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重视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遵循教育与科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观察与探究相结合等原则,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他们的“知、情、意、行”,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保障学习活动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马国杰.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探究[J].甘肃教育,2015(13).

[2]丁来成.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4).

[3]陈志伟.谈初中物理教学情景的创设[J].新课程导学,2016(2).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