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1-04-12刘洪桥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运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

刘洪桥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學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指的是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探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提升。本文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希望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运用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全面提出的大背景之下,初中物理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积极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利用合作学习,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物理教学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团结意识,最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授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1  科学分组的原则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同时也是提升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与保障。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时,应当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为保证分组的科学性,初中物理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综合考量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知识的储备量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才能够确保分组的合理性。

第二,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秉持同组异质的原则,保证小组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的良好学习效果。

第三,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增强组内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组与组的竞争性,通过形成合作竞争关系,有效提升后续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2  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还应当遵守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该原则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学生引导者,参与物理的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充满动力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1]。

除此之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目前仍然有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事情,与教师无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认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前,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实验器材、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以及合作学习的流程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应当做好巡回的指导工作,及时对学生进行暗示和点拨,确保学生学习目标的快速完成。

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物理教学时,一定要善于把握学习契机,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从而有效地提升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物理的学习效率。当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时,初中物理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介入学生的讨论过程,和学生一起解决其无法解决的物理难题,并积极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的物理学习任务,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快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如在进行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力”这一章节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精心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问题,如“一个物体受到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外一个物体是否同时也受到了这个物体的作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规定的时间讨论,然后组员委派一个成员作为主讲人进行研究成果的讲述,其他成员进行纠错和补充。

初中物理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应当注重总结和归纳学生讨论出来的结论,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最后的结论:一个力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而且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提出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解决以下教学问题:“如果说物体间的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的力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利用这一问题引出实验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有效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为学生讲解事先准备好的物理知识点,为之后“力的平衡”这一重要知识点的教授做好铺垫。

2.2  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营造活跃的合作学习氛围,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平等的交流,充分信任队友、鼓励队友,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想法[2]。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疑问,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

如在进行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探究:摩擦力”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实践,让学生尝试做各种摩擦动作,通过实践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手掌在课桌上来回滑动,或者是进行搓手动作。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得出“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你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明理由。②你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吗?问题提出之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且将每个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收集起来,做好记录。

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模式,能够迅速地拉近学生与物理这门课程的距离,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消除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陌生感。此外,初中物理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认可,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对合作过程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后,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有效的且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明确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优缺点,推动学生完成高质量的物理学习。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物理教师单一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充分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当利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每个学习小组以及每个成员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对学习小组之间合作、交流的过程进行重点评价,鼓励学生做出自我评价,使学生找出自己合作学习中的不足;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使学生发现并学习其他组员的优点;教师总评的时候也要关注每个小组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从沟通交流、相互配合、组内协调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3]。

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和讨论情况做出客观的点评,并指出哪一个小组分析得最全面,哪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具创新性等,此外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一个学习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需要继续提高的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评价时,不能只关注小组合作的总成绩,还应当考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配合度等,将这些结合起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并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得出公平的评价结果。另外,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多采用一些正面的、鼓励性的语言,利用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使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馬步霄.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与评价机制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20).

[2]彭水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1).

[3]褚珈宁.小组合作构建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猜你喜欢

运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
试论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运用
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探究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插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