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和策略分析

2021-04-12张荣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新课改高效课堂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是高中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师虽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了一定创新,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新课改视角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和策略设计进行阐释。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得到创新和实践,其中教材、学生学习观念、教与学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等发生了不少新转变。新课改视角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绝对主导者,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和主角。新课改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不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更多、更全面的教学观点,从多个层面分析教材,提升综合教学能力,并在教法上进行多种方式的实践,通过多种方式讲授知识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以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1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特征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实现有效教学是指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程度地传授给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最大化地实现社会化教育,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1]。其特征主要有:第一,社会教学成果最优化。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实现教学目标,就要协调好整个教学过程。第二是自主性特征明显。这主要是指新课标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一改之前被动的学习状态。第三是合作互助性强。学生不再是自己埋头苦学,而是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助式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2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问题及成因分析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实际教学效果较低。首先,部分教师整体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容易使教师忽略板书的重要性,造成课堂教学表面上的高效,但实际上并没有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其次,个别教师教学中课堂组织纪律差,教学安排混乱。这主要是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理念,没有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由此,使得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安排节奏不紧凑、教学组织松散、实际教学效果差。再次,一些学生因学业重而导致学习积极性较低。理论上学生需要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并不断练习,这也是在高考大背景下的学习要求。高中数学作为主要的课程,因课时不够,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的要点多,造成学生在平时的课业学习和考试中比较忙碌,学习效率低,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最后,部分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表现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新课改视角下,个别教师没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致有些学生对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只是表面掌握,并没有真正全面掌握学习到的知识并加以运用。

各类教学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是学生。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逃避心理。因为数学学习相对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耗费更多精力及时间,同时数学课程自身的特征要求学生做好前后知识的衔接。加之数学课程本身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排斥心理,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较差。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调控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也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个别教师对新课改教学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认为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过程并无多大差别,多数是教师从自身“教”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使“教”与“学”分离,并没有从实质上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2]。此外,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并没有预留充足的时间以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备”学生、“备”教师等方面容易忽略。在教学后,过分注重对练习题的布置和安排,高频次的作业次数以及较高的难度不仅消耗学生的体力和脑力,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排斥数学的心理。

3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和策略设计

3.1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同时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建立。而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目标的设定也是教师对教学各方面的预先假设,在目标的设定和实现过程中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新课改下,教学目标需要覆盖多个层次,使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习得同步实现,升华情感与价值观。高中数学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注重技巧性,结合实际学情,客观地分析学生的特征,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设计。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在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反应缓慢、课堂配合度低等问题的解决中,要注重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出发,顺应学生的学情和特征,正确客观地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确定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此外,在分析学生学情之后,还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分析,这样才可以向学生传授所需要的数学知识。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抽象性强、逻辑性和严谨性高并且知识点密集。根据教学内容分析不同年级数学课程的架构安排和教学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在教材的运用过程中,结合教学设计与生活实际案例的讲解和实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还要坚持一些重要原则,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导向性作用。第一,全面覆盖原则。即将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覆盖全面,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二,具体化原则。即将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通过分解知识点,使其抽象性和难度降低,满足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特征。

3.2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改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要進行一定的策略设计,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在策略设计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序完成教学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活动板块进行合理组织。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有三个基本的策略。首先,是主动性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是将学生设定为学习的主体和主角,学生是知识学习的架构者[3]。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的引导者,需要将知识点自然而然地传授于学生,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知识体系。其次,是替代式教学策略。这一策略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资料将所授知识点展示出来,学生不需要自行挖掘其中的知识,可直接学习并夯实掌握知识点。这一策略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学习效率,避免学生疲劳学习,并从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是导向式策略。这一策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综合分析现实的客观教学条件以及影响因素,在构建的教学结构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生自学、教师导入、明确目标、刺激兴趣、回顾所学、体验学习、构建框架、练习增效、加强记忆、自然掌握[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环环相扣,增强课堂活力。

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潮流下,高中数学在课程体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也推动着教师不断进行高效课程教学的探讨和研究,不断创新,以适应新课程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要将主动性策略、替代式教学策略及导向式策略综合运用于教学中,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从根源处解决高中数学教学的痛点,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静.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华夏教师,2019(5).

[2]廖晓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2016(6).

[3]李明敬.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提升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7).

[4]宫雪.浅析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改革新策略[J].赤子(上旬),2017(3).

【作者简介】

张荣(1989~),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新课改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