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探究

2021-04-12王云毛敬涛李宝军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教学探究专业

王云 毛敬涛 李宝军

【摘 要】计算机网络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应用性较强,该专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故提升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为达成这一目标,笔者对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为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究

互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分支,其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逐步融入各行各业。为迎合这一趋势,高校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征为根本依据,科学地为计算机网络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令该专业学生真正掌握实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我国信息技术行业提供更多高质量人才。各高校应结合当代网络技术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现状与考研知识点,更新及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完善集学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其中,明确教学需求是体系建立的前提,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适当增减是体系建立的关键[1]。

1   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1.1  明确专业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择精华、去糟粕”

提升电子信息类专业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先要明确其专业教学需求。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大致可分为“学术性”与“实践性”。其中,“学术性”主要指课程教学需满足学生考研等学术性需求,“实践性”则指课程教学需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

1.2  教材的选择

经调查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多分为两种:基础课与任选课,其中基础课为必修科目,任选课为选修科目。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各高校相关专业在选择教材时需以权威、优秀为原则,选择全国范围内高校普遍使用的中外文教材,辅以符合本校教学现状的其余教材[2]。中文教材可选择我国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专家谢希仁教授编撰的《计算机网络》,目前该教材已被国内多数高校选用;外文教材可选用Andrew S.Tanenbaum编撰的、以OSI七层参考模型进行教学介绍的教材Computer Networks ,该教材内容充实,且面向国际,英文描述易懂,方便学生阅读。其余教材方面,各高校可依据自身实际状况选用。为保证教材选择足够科学、有效,高校可与相关企业达成战略性合作,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现状与需求,为学生选取高效的教学材料。除各类教材外,微课等网课资源同样可作为教学辅助材料[3]。

1.3  教学内容的增减

经调查发现,我国诸多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将计算机网络作为基础课程的一般只有自动化专业,而将计算机网络作为任选课的则主要包括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及可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教学目标不同,采用的教材也各有差别。一般而言,基础课程因课时量较多,一般采用内容较为充实的外文教材,而任选课程课时量较少,采用易懂的中文教材。两者虽有课时之差,但课时数往往不超过40。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教学压力较大,因此无论是作为基础课程还是任选课程,皆需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4]。其中,基础课程使用的外文教材与相应专业偏向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特点并不完全吻合。因此在制订教学大纲时,高校可将教材内容划分为4个等级:精读(需重点阅读、讲解)、必读(需阅读、讲解)、粗读(适当阅读、讲解)、略读(超纲内容,可忽略)。4个等级的划分,不仅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大纲,提升教学效率,还可令学生针对性地阅读,提升学生的外文閱读能力。与基础课程相比,任选课程课时量一般不超过24,进行教学内容增减时要突出一个“精”字,即选取教材中的精髓。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精髓主要包括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相关协议与标准、小型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的管理配置与维护等,教师需确保在较少的课时量内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为深层次的网络应用技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5]。

2   优化教学与实验方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负责将教材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传递偏向于“单向”。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使教师在固定课时内将教学内容悉数相授,但却缺乏趣味性与实践性,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难以将知识真正应用至实践中[6]。因此在实际教学时,高校应对教学方法实施优化,可行策略如下:

2.1  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在教学时,院校与教师可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黑板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作课件,突出教学内容的主线与重点。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还需以易懂的英文句子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主线与重点,并以中文标注解析相应内容。对于刚接触相关技术的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知识相对晦涩,基于此,教师可在课前制作相关的Flash课件,以电脑动画的形式展示难懂的知识,这样既避免枯燥,又可调动学生的思维[7]。

2.2  实施问题导入教学法

所谓问题导入教学法,即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旨在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教师可在教学开展前制订章节大纲,在每个章节中以知识主线为依据,设定一个或数个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章节内容。如对 Computer Networks 中的“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Elementary Data Link Protocols”章节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预先提出三个问题:①How to determine if there is an error in the message?(如何判断信息中是否存在错误?)②How many states are there in the wrong message and how to classify?(出错的信息存在多少种错误状态,如何分类?)③How to correct the wrong message?(如何改正错误的信息?)第一个问题可作为“纠错检错编码”教学的开端,第二个问题可以将教学内容深化至“数据帧”中,第三个问题可引出数据帧出错后的处理方法,如数据帧编号、超时重传等教学内容等。待学生将三个问题探究清楚后,教师还可以“停止等待协议”对以上问题进行综述总结,令课堂真正达到环环相扣的状态[8]。

2.3  改进实验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更偏向于实践,实验教学的占比较大,而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存在实验方法落后的缺点。针对这一点,高校需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具体对策如下:①实验大纲与内容的优化,可保留1至2个验证性实验,在原本的基础上增添仿真设计与综合性实验。②在实验教学中引入Packettracer仿真工具。Packettracer仿真工具能够实现让学生进行组网设计,在降低实验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③引入Sniffer嗅探工具。Sniffer嗅探工具能够实现抓包,使学生自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等多个层面对网络协议进行分析,真正体会网络协议的含义,深化实验教学。

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若想使教学质量与效率实现同步提升,需先明确专业教学需求,选择适当的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增减;然后优化教学及实验教学,将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实施问题导入教学法,并通过优化实验大纲与内容、引入Packettracer仿真工具和Sniffer嗅探工具等方式改进实验教学。高校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郭银章,潘理虎,等.基于“课程思政”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办公自动化,2020(1).

[2]徐霞.产教融合下重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通讯世界,2020(3).

[3]徐霞.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0(3).

[4]梁璞.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8).

[5]冯翔宇.基于PT模拟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20(14).

[6]陈青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应用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

[7]张延红,王海洲,朱春.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J].计算机教育,2020(5).

[8]李广琼,陈荣元,黄少年,等.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20(29).

【作者简介】

王云(1975~),男,汉族,山东乐陵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

毛敬濤(1969~),男,山东禹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安全。

李宝军(1975~),男,汉族,河北景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安全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教学探究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四张榜单“揭秘”电子信息百强浙企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1%
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 (按获奖类别、企业音序排列)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