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量单位深度教学的思与行

2021-04-12姜华

江西教育C 2021年3期
关键词:计量单位知识结构创设

姜华

計量单位常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计量单位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几乎贯穿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始终。数学教师在教学计量单位时,通常有两大目标:一是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表示的实际量值,二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运用。

一、计量单位教学的误区

(一)教学设计缺乏脉络架构

不论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要不断重复学习计量单位。以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课程为例,教材编排了一个讲述学习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的环节。在教学时,教师对“线、面、体”进行定量刻画,这样大致雷同的教学环节,缺乏顶层的脉络架构,内容显得零散而重复。学生难以从系统的视角,以融会贯通的方式学习知识,从而难以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仓储式”教学,难以转识成智

在实际应用中,“妈妈的黄金项链约50千克”“浴缸盛满水约400毫升”等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反馈出学生在建立量感时出现了问题,学生缺乏对计量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和感知。计量单位的教学通常要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量感。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份教具,教师一人操作,学生只能识记。这样的教学没有让学生去充分地体验和感知,造成学生感知不全面、体验不充分的结果,自然会出现应用错误的问题。

二、 计量单位深度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为深度教学创设可能

深度学习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的。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才有追求深度的可能。创设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学习的方式之一。但如果只采用教材中的情境,学生会缺乏兴趣。以“认识厘米”一课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很难想到用数学书、文具盒等物品测量课桌的长度,只能追问学生:“不用尺子,是否能用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测量?”学生的选择被限制,迫不得已选用身边的工具测量。在看似热闹的测量活动中,学生其实充当的是一名完成任务的操作工。教学时笔者创设了“蜂蜜事件”情境:熊大将蜂蜜埋在大树以东6步的地方,光头强偷听到了,也从大树往东量了6步,却怎么也挖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情境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抓到了问题的本质,即测量标准不同,度量的结果也就不同。创设情境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可能,它有助于引领学生深度参与、深度思考。

(二)激发联想,让学习拓展、延伸

联想是指将某一内容跟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连续性的活动,过去的学习内容是当下学习的基础。以“认识面积单位”一课为例,教学时可不必按教材的情境亦步亦趋,适当提问即可点拨学生。例如,笔者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描述一个物体时经常需要用单位,描述长度有长度单位,描述质量有质量单位,那描述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呢?”这样,接下来的学习方式就不再与学习“认识厘米”一课时一样了。“认识厘米”一课就像一颗种子,迸发出了生长的力量,教学生学会联想,从而用生长来代替重复。联想能让学生搭建认知地图,形成知识网络,建构知识结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要调动前面的知识结构,前面的知识结构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前为后所用,在用的过程中知识结构能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三)关注活动与体验,让知识与学生相遇

深度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关注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计量单位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量感。量感的培养有助于锻炼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但是量感具有个体性、随机性和非标准化的特点,易成为教学盲点。以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为例,课前笔者引导学生走进超市,观察哪些物体的包装上标注“升”和“毫升”。课上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深度感受1升和1毫升的区别,课后引导学生自制1升的量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演示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操作。开放性的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学习数学。在这样层进式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学生与知识相遇,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

猜你喜欢

计量单位知识结构创设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计量单位复习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