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计算教学策略

2021-04-12谢丹丹

江西教育C 2021年3期
关键词:除数笔算计算方法

谢丹丹

传统的计算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特定流程:教材给定算法—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生成—后期强化训练。教师让学生依样画葫芦,会使学生落入似懂非懂的困境中。教师的讲授与演示替代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忽视了对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数学教材中编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被除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多于或等于除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另一个是被除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除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教材通过具有以上特点的两道计算题由浅入深地探讨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在尊重教材、打破传统计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笔者按照“呈现问题—探索算法—总结算法—巩固练习”的流程进行教学,即笔者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石,抽象出算法。

一、“去哪里”——厘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命脉,应当充分考虑知识的生长点,关注学生“去哪里”。它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并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的一切方面、各个组成部分和每个阶段都必须服从教学目标。

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形成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②在探究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③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及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可重点并非全部,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此,计算类教学要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学生的学习单中,笔者安排了口算练习,就本节课而言,看似不足为奇,但十分重要。一方面,口算能力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期的口算训练能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口算练习中所体现出来的计算规律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怎样去”——确定教学方法

“怎样去”就关注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而言,教学重点不仅在于掌握算法,也在于经历探索算法、理解算法的整个过程。面对新的问题,笔者并不会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整个教学活动以“酝酿算法—探究算法—交流算法—优化算法”为主线。其中酝酿算法、探究算法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交流算法和优化算法放在课堂上完成。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实现课前思考和课堂学习的紧密相连,同时提前探究可以填补课堂上学生自主思考时间的缺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交流互动的机会与时间也能更多。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交流课前研究过程中的想法、疑问;第二个层次是全班交流学习,即对探究方案中的每一個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在这一层次中,阐述观点、提出疑问、提炼要点、总结归纳依次在生生合作与研究中实现。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学亦在教。

三、“推动去”——积极引导学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帮助学生到达学习的目的地。由此看来,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算法、抓住关键、及时追问,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等都是教师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所施加的“推手”。介入性的问题设置,是对学习内容重难点的聚焦,教师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误区为“推手”,能推动学生不断前进。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注重口算、估算、笔算的协同发展,在探索笔算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算、估算,这不仅能对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提供支撑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设计要去除“花头”,留下“简单”;教师要做“减法”,学生要做“加法”。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猜你喜欢

除数笔算计算方法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余数比除数小
随机振动试验包络计算方法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