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策略

2021-04-12冯晓燕

江西教育C 2021年3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冯晓燕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借助书本中浓郁的人文情怀来浸润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充分落实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的理念,彰显教材内容的示范性和载体性,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为此,本文提出要整体把握,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情节设置;深入品味,在课外阅读中学习语言表达;联系教材,在课外阅读中学习表达策略;对比自我,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整体立意。

关键词:课外阅读   核心素养   指导策略

语文能力的形成与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阅读。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者高度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在教材中设置了“快乐读书吧”内容,还在很多课文后面设置了“阅读链接”内容,旨在扩展学生的阅讀范围,引导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延伸至课外。

一、整体把握,学习情节设置

小学语文教材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以故事性文本为主体,其形式包括童话、寓言、神话、小说等。小学生的认知尚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于鲜活可感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形成内在认知。因此,曲折的故事情节就成了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要关注的要素。对此,教师就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寻作者设置情节的手法,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了古典小说《西游记》。很多学生已经通过影视剧对其中的很多情节了如指掌,于是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只是做简单的重复,并没有提升。作为一本小说,情节既是故事表现的要素,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情节入手,让学生与作者对话,感受作者设置情节的巧妙。以《西游记》中经典情节“三调芭蕉扇”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情节发展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紧扣情节的内容,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

二、深入品味,学习语言表达

语言是语文学习需要关注的重点和核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版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书目的作者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高手,他们不仅在整本书的宏观设置上独树一帜,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上也值得学生深入品味与借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书本的语言,在核心处、关键处进行深入的品析。

例如,教师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之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教师可以找准教材课文与整本书语言风格上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运用品悟、批注、想象等阅读方法,走近萧红。比如书中有这样描写环境的句子:“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书本中这些极富特色和个性化的环境描写,紧扣关键词进行批注,感受严冬到来后的孤寂、荒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感受语句中拟人、反复等表达手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经典的文学作品蕴藏着大量学习资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探究和发现的视角来关注文本中的资源,通过批注、辨析与品味,感受文本中语言表达的精妙,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生长。

三、联系教材,学习表达策略

写作能力需要在实践、尝试和反思中形成,仅仅依托方法的习得和积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会表达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方法,方法是打开习作大门的钥匙。方法从哪里来?从课外阅读中来。为了强化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认知,教师可以将学生从课外阅读中习得的方法,与在教材中习得的方法有机联系起来。

例如,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是一本以描写天津市井奇人的短篇小说集,主要以写人为主,这与小学阶段学生习作的重点相契合。作为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这本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可谓丰富多样。教师可以将这本小说的内容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机统整,设置反复、循环的教学体系:首先,从教材文本出发。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刷子李的正面描写之外,还要让学生关注作者对小徒弟的侧面描写,从而习得侧面衬托的写作方法。其次,推动阅读实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俗世奇人》一书,并从中学习写作手法。最后,回归教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积累的方法,尝试解读《军神》和《丰碑》两篇文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从教材到课外读物,然后回归教材,最后通过实践运用掌握写作方法的学习过程,从而真正为言语能力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四、对比自我,学习整体立意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习作的最大障碍就是立意。他们只能平铺直叙地描述事件,难以在描述事件的基础上,对素材进行统整和提炼,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富有意蕴的文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仅关注情节,也不能只从语言和写法层面关注文本,要从人文视角的高度审视文本,在深入洞察文本价值内涵的基础上,掌握作者立意的方法。

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的代表作《青铜葵花》为例,很多学生在阅读时都被青铜与葵花之间纯真而质朴的友谊所感动。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最后设置葵花回城的情节?该不该将葵花与青铜一家人分开?然后从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人生价值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辨析。学生在辩论中,对文本的立意越发逼近,明白作者在最后设置这样的情节,其实就是为了让读者思考人究竟该怎样活着,让读者借助书本中的故事与情节,联系自己的生活,像青铜和葵花一样,学会在快乐中用打破安逸的方式来警醒自己。这就是写作中的立意。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结尾,而是葵花永远和青铜一家人幸福地生活下去,阅读就失去了张力和思考的空间。最后,教师再相机点拨学生:“立意并不是要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直接灌输给读者,而是要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让他们能将书本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这样的创作才是有生命的。”

课外阅读的价值是巨大的,教师要善于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和素材,相机提炼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深入实践,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课外阅读核心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