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技术在工程量清单编制系统中的应用

2021-04-12

智能城市 2021年22期
关键词:工程量编码构件

张 微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常州 213147)

工程项目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内容。运用传统的工程量编制模式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准度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容易在编制过程中出现漏项错项的问题,传统的编制模式无法真正有效地查询工程量清单。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量清单编制系统,能够建立有效的数据库平台,构建和清单编制相关的模型和构件,使清单的编制更精准、清单可追溯,全方位优化清单编制的规范性[1-2]。

1 BIM技术

BIM技术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模型,这类建筑信息模型涵盖的信息数据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建设周期服务,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开始,直至项目的施工、竣工验收和实际运营阶段,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中有效运用BIM技术,能够全方位提升项目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效率,帮助施工单位节省资金投入总量,缩短项目施工周期。

BIM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BIM技术是一类数字化的表达形式。

(2)BIM技术是一类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的资源。

(3)BIM技术能够运用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基础的导向性依据。

2 基于BIM技术下的工程量清单编制

2.1 传统工程计量与BIM技术工程计量中编码体系对比

传统的工程量清单计量工作中,主要依靠人工录入工程量,对人工的依赖程度较高。开展施工项目的现场勘测过程中,造价人员通常依照施工项目的平面图纸和清单计量规范对各个部分以及构件展开计算计量工作[3]。

施工项目的编码形成需要依靠其他因素,经常使用的项目编码体系主要分为三类。

(1)Uniformat。

该类编码体系由加拿大的建筑标准协会研发编制,有效运用该系统能够通过系统内的构件分类,自动形成科学合理的造价数据信息,早期被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评估以及工程造价概预算等工作中,后期逐渐被运用于施工项目的规划以及设计阶段撰写各类工程项目说明书的工作中,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资料编写工作提供框架结构。

(2)Masterformat。

该类编码体系主要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类别划分,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规范以及产品目录编写方面均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价值以及优势。

(3)OCCS-Omniclass。

该类编码体系是在2000年制定的一类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分类体系。

与前两类工程项目的编码体系相比,OCCS-Omniclass的覆盖性更强,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内均能进行采集、整合。

使用BIM技术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在实际的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将3D模型作为基础条件,在3D模型上进行组织,在系统内直接导入工程项目的三维立体信息,直接获得关于该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以及工程计价表,比传统的清单计价模式更精准,误差率大幅度减小。

BIM技术的使用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清单编制系统带来了全新的压力以及挑战,需要综合各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现阶段建筑行业上的具体编码状况,依照线性码手段对工程项目展开分类编码工作,将位置编码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编码基础条件,使其贯穿其他编码,构成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清单编码体系。

基于BIM技术构建的工程量清单系统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对建筑工程项目统一进行编码,将专业化的工程信息作为基础条件展开相应的编码工作。

2.2 BIM技术下的工程计量

有效运用BIM技术能够使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系统,从空间维度和构件类别两个方向展开工程量统计整合工作。能够综合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根据项目建设的进度状况修改和调整项目各类信息,在动态化的工程量清单编制模式下,任何WBS节点均能够较便捷地完成工程量清单的统计,在对比和分析的过程中,保证工程量的计量准确无误[4]。

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4D-BIM模型在审核完成并确保没有误差后,可以运用广联达、鲁班等建模软件,精准计算工程项目的构件工程量,精准计量构件的工程量大小,可以直接在模型中对需要进行计算的位置展开框选,自主进行计算。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工程量清单计算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更精细,全面降低工程量清单计量的误差。

展开工程量计量时,强化清单编制系统的建设能够使映射对象变得更清晰,方便BIM软件对工程量清单中的子目录进行统计,通过系统掌握现阶段工程项目分项的明细状况。

3 工程量清单编制系统构建

3.1 建筑信息模型

构建工程量清单编制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征统计和分析项目工程量。构建BIM模型的初始阶段,需要综合我国现阶段工程量计量实际规范,进一步拓展能够展现工程项目构件特点的各类属性信息,使建筑信息模型更完善,方便后期筛选模型构件和计算工程量的过程中有效规避漏项和错项的问题。

构建建筑信息模型时,应将各种施工原材料的信息作为扩展的属性,加入建筑信息的模型。

3.2 模型构件与清单子目匹配关联

模型构件匹配关联清单子目是形成符合我国现阶段工程量清单报表的重点要素,通过关联关系能够使工程量清单数据可追溯、可查询。

(1)手动关联模式。

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通过人工手动模式选择相同类型的模型构件,获得已经选中模型的构件名称以及相关构件的ID。该模式方便相关工作人员查询信息,精准查找系统内对应的清单子目和模型构件建立匹配以及关联;在管理检查或工程项目出现设计变更时,能够依照工程项目的构件ID查询或追溯数据,实现动态化实时更新。

(2)自动关联模式。

实现标准化是实现工程量清单编制系统自动化的前提。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的过程中,按照国标清单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构件类型和名称展开标准化处理。根据获得的构件类型名称,自动化匹配系统内部的清单子目。

3.3 项目编码及项目特征生成机制

运用自动化或人工建立模型和清单子目的匹配关联,获取的模型构件特征属性以及参数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不同的建筑施工原材料具备不同的等级和差异性,需要对特征属性存在差异的模型构件进行细化处理,展开分类并列项统计工程量[5]。

建立建筑信息模型的过程中,依照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计量规范添加不同属性信息。根据清单子目对应的项目特点以及关联的模型构件,获得清单项目的详细描述信息,依照工程项目特点描述的差异性,展开再一次细化以及类别划分处理,自动生成清单的细化分类码,与工程量清单编制系统中的清单子目九位编码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的编码。

3.4 获取符合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量

BIM模型具有构件体积、面积以及尺寸等相关数据,能够获取符合标准化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量。构建工程项目的模型配件与清单子目的匹配关联后,能够综合清单子目的具体计算规则,调整工程项目建设的工程量计量公式,进一步提取关联模型构件的几何数据信息。依照相关计算公式展开自动化计算,实现工程量的自动计算,获得符合工程计价规范的工程量数值。

4 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优化建议

4.1 BIM设计

将BIM技术引入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中,不是将已经设计完成的二维图纸转变为三维化的立体模型,是通过BIM技术的有效运用,对工程项目展开更深入设计,实现设计优化,获取三维立体模型。

4.2 云模型检查

工程项目3D-BIM模型建立完成后,通过云检查功能对3D-BIM模型展开更细致的深度检查。云模型的检查主要对属性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建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遗漏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展开自动检测,实现动态化实时更新检查结果,避免各种外界因素导致的3D-BIM模型重复建设、漏建以及建立错误,进一步优化3D-BIM模型的精确性。

4.3 建立沟通

工作人员通过服务平台建立BIM中心,与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平台查看已经共享到服务器端口的3D-BIM模型,进一步检查3D-BIM模型是否与二维图纸设计意图符合,沟通过程只需要互联网即可实现,非常便捷,效率较高。BIM中心和造价咨询单位达成协调以及统一,如清单的名称需要统一命名为“楼层-构件-尺寸”,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后期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

4 结语

将BIM技术进一步融入工程量清单编制的系统,能够使工程量清单的获取更便捷,清单数据查询更精准,全方位优化工程量计量的工作效率和精准程度,为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后期预算工作提供强大的参考依据。相关研究人员应进一步强化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研究,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促进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工程量编码构件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EXCEL在零星工程量计算中的应用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工程量清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