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静态路由教学设计研究

2021-04-11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杜伟华

电子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路由器静态路由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杜伟华

为有效控制学生在课堂上对移动终端的使用情况,将学生手里的移动终端作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不再是逃避课堂学习的心里寄托,文章以静态路由教学设计为例,对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及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改革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伴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在如今的高校课堂上将学生手里的移动智能终端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工具,提高其课堂学习兴趣及参与率,而不再是逃避课堂学习的心里寄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越来越被提及。

在上述情景下,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大量数据被产生、分享、应用,这些数据如果能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必能达到新的教学改革转型,应用前景广阔,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则成为该教学模式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文章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静态路由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方法,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无缝衔接。

1 混合式教学模式

文章所提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可以安装在移动智能终端的一款专用学习平台“超星学习通”来进行教学及学习的。该教学模式将现代课堂教学与移动终端的“超星学习通”APP进行了有机整合,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组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既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手机使用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又能对学生在课堂这种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能够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完善和补充。

2 静态路由教学设计

静态路由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实现中小型企业不同网段间互联的关键技术之一,虽然简单,但其以较高的路由优先级以及较低的路由成本颇受中小型企业青睐,成为中小型企业中实现不同网段互联的关键技术。

2.1 学情分析

静态路由教学节段是在学生对局域网内和局域网间的概念有了基本认知、对路由基础有了一定了解、同时掌握了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的使用及对直连路由原理及配置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开展的。此时,学生已经能够实现企业网络中单台路由器下不同网段下用户间的信息互通及资源共享,但对实现两台及以上路由器所连接的不同网段下用户间的信息互通方法并不清楚,学习兴趣浓厚。

2.2 静态路由教学设计

静态路由教学设计以实现中小企业网间互联为任务主线,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借助“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碎、动、减”设计,总体框架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传递及课后知识转化三个教学环节。

2.2.1 课前自主学习

该环节是需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完成的必备教学环节。学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查看教师预先发布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静态路由微课视频,并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点,提前了解静态路由的相关概念,明确学习主题。

2.2.2 课中知识传递

课中知识传递以任务驱动为主,通过“情景导入、任务下达、新知讲解、任务实施、拓展应用、总结梳理”六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中主要通过学习通中预先设置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一任务主线完成此次教学内容的学习。

(1)情景导入

教师首先给出创建的学习情景,学生根据学习情景得到简化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然后在Cisco仿真软件中进行任务验证与分析。具体任务:通过之前所学的直连路由知识完成图1的数据配置后,能否使用ping命令实现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相互访问?

图1 情景简化网络拓扑结构图

针对学生反馈的实验结果,由教师引导、学生在Cisco仿真软件的Simulation模式下、只选中协议列表中ICMP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发送简单PDU(协议数据单元)观察数据包的转发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将小组讨论结果通过手机终端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即发现问题。

(2)任务下达

教师首先根据学习通中各小组提交的分析结果,点评归纳上述情景中造成用户A和用户B不能正常通信的原因,并在“超星学习通”中完成小组评价;学生则根据自己实验情况、小组分析结果以及教师点评进行对比分析、思路整理。

完成上述环节后,由教师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主题,给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法:当网络拓扑结构中有2台及以上的路由器时,就需要在每台路由器上为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指路,本次教学先给大家介绍一种通过管理员手工配置为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指路的方法:静态路由。

整个环节结合启发式、讲授式教学方法完成任务下达,并给出本次教学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列表。

(3)新知讲解

该环节主要围绕什么是静态路由、静态路由优缺点、静态路由应用场景、静态路由配置方法来进行知识传递。此环节中,对基本的概念性问题通过教师在“学习通”中设置任务点、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于学生难理解、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则通过播放flash动画、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该教学节段主要围绕静态路由配置方法、生效条件及其应用场景完成教学重难点的学习。

(4)任务实施

学生在完成静态路由教学重难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任务实施掌握路由器上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与技能。任务要求:通过静态路由配置解决图1中用户A和用户B之间不能相互访问的问题。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每台路由器上静态路由参数表的构建,并将小组讨论结果上传至学习通。教师根据学习通中小组完成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组成员分析其提交结果,分析完成后由教师进行阶段总结点评;学生则根据教师点评,对比小组提交结果,进行问题查找,原因剖析,最终完成思路梳理;同时,教师在学习通中完成小组评分。

步骤一完成后由教师发布步骤二和步骤三,学生则在Cisco仿真软件中使用静态路由配置命令、根据步骤一完成图1中每台路由器上的静态路由配置操作,配置完成后进一步完成配置结果的验证,并能够对返回的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在上述整个过程中,学生为主题,教师则充当配角巡查学生的操作情况,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上述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发布学习通中预先设置的阶段小结任务: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完成任务实施中静态路由配置步骤及配置能否成功关键点的梳理小结,并将个人完成情况提交至“学习通”。由教师根据学生提交情况完成评分,进一步巩固教学重难点。

(5)拓展应用

该环节主要通过播放应用案例介绍企业实际网络中静态路由的应用,在播放案例的同时由教师在“学习通”中发布如下主题讨论:你能描述该公司的需求是什么吗?你知道如何实现该公司的业务需求吗?学生通过观看案例,思考完成“学习通”中已发布的主体讨论。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提交情况进行归纳梳理,明确拓展任务,协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在给出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任务实施环节中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及步骤完成拓展应用中的配置操作,从而实现该公司的业务需求。

在该环节中,首先需要学生根据简化规则得到该公司业务拓展后的简化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根据静态路由配置步骤需首先完成步骤一,构建每台路由器上的静态路由参数表。但在企业实际网络中,我们可以看到路由器上接口的实际使用情况,但是看不到其具体接口的IP信息,因此需要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的show命令完成路由器上路由信息的查询,在完成上述信息查询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路由器上静态路由参数表的构建。

图2 企业业务拓展后对应的简化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一完成后,学生继续完成步骤二和步骤三,来验证个人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在此环节会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拓展任务的配置操作及配置结果的验证分析,从而完成学生学习成果的抽查检验,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拓展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对该环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小结,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完成学习通中本次拓展任务所对应的任务实施报告。该教学环节主要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生活中静态路由的应用场景,达到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6)总结梳理

该环节主要要求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教师则根据授课内容,做简单小结,完成作业布置。此外,在该环节中学生还应根据自己课堂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小组成员之间完成互评、小组组长根据各成员表现完成评分。

2.2.3 课后知识转化

课后,教师在学习通中发布由企业专家上传的静态路由实现企业网络互联案例,鼓励学生关注、拓展学习资源,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新标准,从而拓宽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综合问题解决能力。

2.3 教学评价

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将“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斜街。学生的综合成绩是通过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签到、参与讨论、课堂互动、完成任务点、作业、章节测试等形式,所形成的基于过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结果,并将课堂表现中的自评、互评、组长点评等考虑其中。既有利于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也有利于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补充或修改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差异化指导。

结语:文章以静态路由教学设计为例,对基于安装在移动终端的“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应用研究。根据平台统计功能,该教学设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生成绩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路由器静态路由
买千兆路由器看接口参数
维持生命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路由器每天都要关
路由器每天都要关
探究路由与环路的问题
基于预期延迟值的扩散转发路由算法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
PRIME和G3-PLC路由机制对比
eNSP在路由交换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