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型水闸运行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1-04-10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除险水闸工程

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北京 100038

水闸是水利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以达到减轻或消除水旱灾害,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求,在防洪治涝、农业灌溉、水力发电、航运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我国水闸概况

根据《中国水利年鉴(2018)》[1],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水闸103878座,其中大型水闸892座、中型水闸6504座,水闸数量可谓世界之最。水闸数量分布最多的流域是长江流域,其次是淮河流域和珠江流域。按水闸作用分类,数量最多的是节制闸,其次是排水闸和引水闸。这些水闸工程在发展工农业生产、抗御水旱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水闸运行管理概述

(1)管理机构。水闸的管理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权限分为流域管理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处省(市、区)交界处、受益区跨省(市、区)的大中型水闸,一般由流域机构负责监督管理。其他大中型水闸由行政区域内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2)管理单位性质。按照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2〕45号)及相关规定,水管单位根据承担的任务,划分为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管单位三种类别。当前,我国大中型水闸管理单位多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3)管理水平。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均设水闸运行管理专门机构,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等职能;人员经费、维修养护经费基本到位;管理单位普遍建立了运行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意识和体系初步形成;多数水闸能够按要求开展维修养护、控制运用等运行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划界确权工作。但是,水闸运行管理在巡视检查、工程监测、除险加固、安全鉴定以及安全检测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部分水闸管理设施设备配备不足,个别水闸工程实体状况不容乐观。

3 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1)管理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和贫困地区水管体制改革不到位,机制不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来源没有固定渠道,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足额到位,导致工程缺少必要的维修养护,该修未修、年久失修、久病成险等问题严重。由于缺少资金,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作进度缓慢,相当一部分水闸的严重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治理,安全隐患长期存在,难以保证水闸安全运行。

(2)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大多数水闸远离城镇,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工资及福利待遇较低,难以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另外,管理单位缺少良好的人员成长和淘汰机制,对现有工作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专业技术培训,管理人员缺乏进步的上升途径,水闸管理单位普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文化层次偏低,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

(3)管理制度不完善。受“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和管理水平差、技术力量薄弱的限制,水闸工程长期粗放式管理,缺少细致、完善的制度体系。超过半数的水闸未制定《水闸技术管理实施细则》或编制的实施细则未经审批,部分水闸制定的工程观测、工程检查、设备检修、档案管理等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面、深度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2 工程实体安全方面

(1)部分工程实体存在安全隐患。我国大部分水闸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当时的水闸设计缺少统一标准,有些水闸甚至没有进行勘察设计,加之当时技术水平低、施工设备简陋,致使水闸建设质量先天不足,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2]。有相当一部分水闸工程的闸室、闸墩、底板、边墙、消能防冲设施等主要建筑物存在伸缩缝开裂、混凝土脱落、钢筋裸露锈蚀等问题;部分水闸工程闸门存在变形、漏水、卡阻等情况。超过半数的水闸在2010年之前进行了除险加固,但由于除险加固不彻底、缺少日常维修养护资金等,工程实体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2)管理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偏低,仅有少部分水闸运用了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大部分工程监测手段和调度方式落后。由于除险加固不彻底,部分水闸甚至未按规范或批复的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设置流量、位移、扬压力等观测设施。少数水闸观测设施损坏后,因缺少维修养护资金,至今未修复。部分水闸工程存在启闭机不能正常工作、未配备备用电源等问题。

(3)安全鉴定、安全检测未按期开展。管理单位对安全鉴定、安全检测工作不够重视,超过半数的水闸未按规定开展安全鉴定与检测工作。部分水闸经安全鉴定为四类水闸后,管理单位未进行保闸安全应急措施,且未限制运用。

3.3 日常管理方面

(1)控制运用不规范。水闸操作运行普遍不够规范,缺少专门的操作运行记录日志和交接班记录,记录表设置不规范,缺少启闭依据、启闭顺序、闸门开度及历时、启闭机运行状态等必要的填写项目。少数水闸未编制水闸控制运用计划或计划未经批复。受管理体制限制,联合调控机制未形成,水闸调度运用不够流畅。尤其是部分跨地市的水闸,未施行流域化管理,水闸的调度运用协调不畅,导致河流上下游水流失调。一旦遇到洪涝灾害,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3]。

(2)安全监测、巡视检查未给予足够重视。安全监测和巡视检查是实时掌握水闸运行状况的基本措施,也是保障水闸安全运行的主要手段。由于缺少安全监测设施,或设施损坏未及时修复等原因,超过半数的水闸缺少监测项目,部分水闸观测频次不足或未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编分析。部分水闸日常巡视检查流于形式,检查记录不能如实反映工程存在的问题,表格设置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检查项目及内容。多数水闸定期检查完成后未编写检查记录和报告。

4 对策及建议

(1)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两项经费的责任主体及来源渠道,确保两项经费落实到位,保障维修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2)提升管理队伍能力。针对当前水闸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业务差、管理和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应从实际出发,建立水闸管理人员分级业务培训体系,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水闸的特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绩效为主要依据的薪酬分配体系,在职务晋升或职称晋级方面形成向一线人员倾斜、向能力倾斜、向贡献倾斜的分配机制,实现用机制留住人。此外,要重视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问题的积累和分析,为管理人员创造更多的实践经验。

(3)加强工程安全管理。第一,要落实“三个责任人”,明确水闸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并督促责任人尽职履责;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水闸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增强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协同配合做好安全管理。第二,要完善制度构建,定期组织开展水闸安全鉴定及闸门和启闭机等金属结构安全检测等工作。第三,涉及工程安全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被列为四类闸等有安全隐患的工程,要尽快申请报废或进行除险加固。第四,要重视安全监测和巡视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隐患,确保水闸安全运行、良性运行。

(4)推进规范化管理。水闸工程规范化管理的本质是将日常管理工作精细化和系统化,运用标准化、数据化和程序化的方式,组织管理各单元精准、高效、协同和持续的运行。第一,要确立规范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体制。第二,要明确规范化管理工作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工作标准体系,如工作记录表格应采用统一格式。第三,要强化规范化管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绩效挂钩。第四,要保障水闸运行管理所必要的保护和管理范围、技术人才和管理费用[3]。

(5)推广现代化技术应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动态化安全监测、自动化远程控制、智能化故障报警,提高水闸管理的工作效率;积极开展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实践与推广,不断提高建设质量与管理手段;积极推进管理技术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使水闸运行管理提档升级[4]。

5 结束语

水闸运行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水闸效益的发挥,要想提高水闸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必须“补短板、强监管”,这就要求水闸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切实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满足新时代的治水需求。

猜你喜欢

除险水闸工程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子午工程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水闸数量
工程
太浦闸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工程
工程
黄基支涌水闸泵站泄洪水闸弧形闸门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