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溪梅汛期对翠冠梨产量影响

2021-04-09林宏伟胡利军朱佳敏沈翼辉茅吉锋王杰岳俗甲

现代园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慈溪慈溪市梅雨

林宏伟,胡利军,朱佳敏,沈翼辉,茅吉锋,王杰,岳俗甲

(1 慈溪市气象局,浙江慈溪 315300;2 宁波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3 宁波市北仑区气象局;4 人保财险慈溪中心支公司;5 宁波市鄞州区气象局;6 宁波市奉化区气象局)

慈溪市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41.3℃,年平均降水量1343.1mm,其中6~7 月为梅汛期,降水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7%,年平均日照1861.5h,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适宜蜜梨的生长。

慈溪蜜梨种植历史悠久,明成化年间就有种植记录,距今已有5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慈溪市周巷镇被评为“中国黄花梨之乡”“慈溪蜜梨”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近年来,随着慈溪蜜梨产业的发展提升,翠冠梨因其成熟期较早,7 月底可收,品质优良、果肉细嫩、果形较大、商品性好、丰产性好[2],逐渐成为慈溪蜜梨的主导品种。周巷镇是慈溪蜜梨面积最大的主产地,2020 年蜜梨种植面积约677.33hm2,其中翠冠面积400hm2,占总面积的59%。6~7 月是翠冠梨果实膨大——成熟期,该时期正处于慈溪梅汛期,多受暴雨、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直接降低采摘期的翠冠梨果产量和品质。

1 数据及分析方法

利用慈溪国家基本气象站2018~2020 年梅雨天数、梅雨量和出梅后至7 月31 日日最高气温资料。翠冠梨2018~2020 年成品果产量、采摘期品质等资料来自周巷镇农业农村办公室。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cxel 软件。通过分析梅雨期天数、降水总量及出梅后高温情况探讨梅雨期间降水及梅雨后高温情况对蜜梨产量的影响。

2 慈溪市近3 年翠冠梨采摘期翠冠梨情况

翠冠梨果实膨大明显时间7 月,果实成熟期7 月底前后(多数农户在7 月中旬采摘上市)[2],采摘期约15d。根据慈溪市林特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地翠冠梨一般7 月15 日成熟(多数农户为提高经济效益于7月8 日开摘)采摘,7 月31 日基本采摘完毕,除市场销售外,其余转入冷库保存。2018~2019 年采摘接近于常年,而2020 年本地翠冠梨7 月20 日成熟开采,比常年偏迟约5d。

根据周巷镇农业农村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翠冠梨产量在1650~2000kg/667m2,根据气候年景不同和梨农的种植情况各异产量存在差异。2018~2020 年产量呈下降趋势,且产量下降幅度较大。

3 慈溪市近3 年梅汛期情况

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影响,慈溪市灾害性天气呈现多发、频发趋势,气候年景正常到偏差,2018~2020 年梅雨也呈现不同特征:2018 年6月20 日入梅,梅期19d,梅雨量180.3mm;2019 年6 月17 日入梅,梅期30d,梅雨量388.4mm;2020 年5 月29日入梅,梅期50d,梅雨量621.2mm。从数据来看(见图1),2018~2020 年,慈溪梅雨呈现:入梅时间逐年提早、梅期增长、梅雨量增加的特点,2020 年的梅雨量更是偏多达150%。其中2018 年梅期偏短,梅雨量偏少,梅雨非典型,2019 年梅雨开始转入正常到偏多年份。

图1 2018~2020 年梅雨与翠冠亩产的关系

伴随梅雨期增长,出梅日期也呈逐年推迟状态,2020 年出梅日是7 月17 日。由图2 可知,2018~2019年出梅后,慈溪市最高气温处于30~35℃,时间长达5d 及以上,由梅汛期的湿度大、气温高向晴热高温的过渡。在我国气象学意义上的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2020 年出梅直接进入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图2 2018~2020 年出梅后高温情况

4 梅汛期对采摘期翠冠成果的影响

随着梅雨期增长、降水量增多,河道水位高起,梨园排水困难,沟渠长期保持较高水位,部分地势低洼的梨园甚至出现被水淹没的树体,从而导致土壤水分过多。由于土壤水分过饱和、土壤分子间隙充满水分,导致梨树根系呼吸困难,影响果实吸收养分和水分,严重抑制梨树吸收有机物,梨树营养失调,叶片发黄掉落,增加烂果,降低成果产量,增加成品果果皮发黄现象,降低品质。由图1 可知,2018~2020 年随着梅雨量的逐年增多,翠冠梨的单位产量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时,由于梅雨期的增长,降水日数增加,光照减少,光合作用减弱,有效积温受到影响,从而延长翠冠梨生理期,2020 年比常年延长5d,采摘期缩短,影响果农的采摘进度。特别是采摘前阴雨寡照,使果实着色不良,降低品质;光照不足时,枝梢易徒长,抗逆性差,病虫害增多,对果实品质和产量不利[3]。

出梅后,一般有一段时间的过渡,但2020 年出梅后马上转入高温天气。气温过高会降低光合效率,生理机能受阻;气温过高往往日照过强,果实易发生日灼[3],加速成熟果实脱落,产量下降,同时翠冠梨果皮发黄,品质变差。由图1 可知,2018~2020 年慈溪梅雨期的梅雨量和梅雨天数的年际增幅基本接近,但2020 年翠冠梨产量却比2019 年明显下降,梅雨后的高温天气在一定程度产生了叠加效应。

2020 年采摘后的翠冠成果衰老、变质腐烂现象也较往年加剧,进一步影响商品果的产量,同时加大采摘后的成果保鲜难度,成本上升。慈溪市农业农村局林特中心资料显示:近3 年慈溪市翠冠梨种植面积保持稳定,栽培面积约786.67hm2,商品果产量在1.48 万t,商品果平均产量在1250kg/667m2,2020 年产量1210kg667m2,比2019 年下降15%。

5 结果与讨论

(1)慈溪蜜梨分为早熟和中晚熟,其中处于翠玉和黄花梨之间的翠冠受梅雨的影响比较大。梅雨期的增长,梅雨量的增加,造成成熟采摘期的翠冠梨产量和品质双下降,且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2)出梅后立即进入35℃,结合梅雨量的增加,导致落果增加,对成果采摘后容易发黄,保存难度增加。特别是2020 年7 月在无台风和局地强对流产生的大风影响下,降水量大、出梅后高温是导致成果落果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3)根据梅雨期与梅雨量对翠冠梨的影响,需要早做准备,及时排水,保持土壤干爽,及时清除溃烂的树根和烂果。在采摘后期,根据天气变化,在高温来临前加快采摘,避免高温对成品果的二次伤害,有效增加成果的保存度。

(4)有效加强果树管理,适当调整蜜梨气象指数保险,提高梨农收入,保护慈溪蜜梨产业。可以采取一品一策,避免因大风指标单一而忽视不同品种不同采摘时期造成的落果原因,增加梨农收入。

猜你喜欢

慈溪慈溪市梅雨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梅雨潮信》
何方俊 徐依涵 管欣恬
我家的新成员
梅雨浸湿的乡愁滋味
“秘色瓷都 智造慈溪”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我的好妈妈
梅雨时节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