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的生命教育

2021-04-08胡修金王军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抗疫新冠青少年

胡修金 王军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威胁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幸运的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很快控制住了疫情。目前,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国内零散病情也时有发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因此,疫情背景下的学校生命教育必须重点抓好培养学生“五种意识”的教育。

生命意识教育

人生的基础是生命。青少年要成长为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包括对生命常识及其生存规则的认知,它是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能建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命意识教育,首先是对生命特征的认识。生命是脆弱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是人最宝贵的,我们必须悉心呵护,使之健康成长。其次,是对生命群体的认识。生命包括自我生命、他人生命乃至世界上所有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的生命。当然,这种认识可以是直接的感性体验,也可以是间接的理性认识。人类虽然是这个星球上进化程度相对高级的生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主宰一切。细菌诞生至今已有30多亿年,而人类诞生才只有700万年。因而,就历史而言,细菌比人类还久远,人类并无优势可言。况且,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和细菌相依相存。细菌离开人类可以存活,而人类离开细菌则不行。所以,唯有谦卑、敬畏,彼此才能和谐相生。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青少年学生过于专注学业的竞争,往往忽视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同时,虚拟网络游戏与发达的人工智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青少年对生命的神圣感与神秘性,影响了他们对生命的正确认知。生命是什么?不就是“一口气”“一管血”,不就是模块的拼凑与电路的连接吗?于是,生活中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几年前,学者们分别在上海和广东两地就中小学生的危机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有轻生想法的随年级上升而升高。仅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中有过轻生念头的,上海为18.16%,广东为18.59%。对待自我的生命尚且如此,对他人生命,对动植物生命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疫情暴发,许多鲜活的生命瞬间倒下,它告诉我们生命脆弱,不堪一击;惨烈的生离死别,它告诉我们生命不可逆转,活着真好;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它告诉我们不能与同学(朋友)自由交往是多么痛苦!这些经历,让青少年对生命有了直观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出一种更强烈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基础,应该以生存意识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为突破口,重点开展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进而培养青少年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

忧患意识教育

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承平日久,人们往往会乐以忘忧。实际上,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很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之中,可以说,危机四伏。瘟疫就是最大的威胁。美国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这样描述道:“整个近代史上人类的主要杀手是天花、流感、肺结核、疟疾、瘟疫、麻疹和霍乱。这些都是从动物的疾病演化而来的传染病。”进入新世纪以后,瘟疫对人类的威胁有增无减。SARS、禽流感、猪流感、埃博拉、HIV病毒、新冠病毒轮番来袭,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可悲的是,很多病毒是人类越界招惹而来。病毒追踪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均源于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为满足部分人的贪婪与口腹之欲,人们肆意猎杀、享用这些野生美味,这才招来杀身之祸。原本只限于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可能演变出能适应家畜、人体的病毒,并迅速传播开来。当人们明白瘟疫与餐桌美味相关时,才掂量出“敬畏生命”中“敬畏”二字的分量;当人们得知走出家门,与人接触、与物接触、与空气接触均可能感染病毒时,才对病毒生出了莫名的恐慌!生命的忧患意识,因此再一次被残酷的现实所唤醒。

对于青少年而言,除了瘟疫与自然灾害之外,还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的危机随时都可能出现。古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强调的都是“要远离危险”。它一方面提醒人们防患于未然,觉察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警告人们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在疫情背景下,不食野生动物,不扎堆聚会等都是最好的安全防范。我们唯有树立起生命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才能呵护自己的生命。

防控意识教育

防控意识教育属于生命技能教育的范畴,需要生命知识与技术的支撑,它是生命实践能力的体现。所谓科学防疫、理性防疫,就是人们对防控意识最通俗的表达。

疫情突发,病毒是什么、从何而来?怎么传播,有什么规律?怎样阻断病毒传播、如何对症治疗?这一系列问题,都要依靠医学知识加以解决。在我国抗疫阻击战中,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大显神威,为疫情防控形势的研判、科学决策、远程诊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虽然,这些宏观层面的科学防控,是政府和医疗部门的事情,但我们也必须有所了解,并做好配合。

作为个人,我们重在提升防控意识,做好自我防控。科學防控的基础是学习预防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病毒是魔鬼,但只要认识了它,就能防御它、控制它。比如疫情暴发初期,人们对病毒的传播途径众说纷纭,无所适从。当了解到它有三条传播途径,即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后,针对性地采取勤洗手、勤消毒、戴口罩、一米距、少出门、不聚集等措施,做到防疫程序化、常态化,人们也就处之泰然了。其次,是革除陋习,培养新的生活习惯。追求健康生活、绿色生活。如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实行无接触共餐或分餐制,开展线上学习、线上办事等。

心理防控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要。专家认为,在非常时期,人们有害怕心理很正常。适度的害怕可以让我们提高警惕,并迅速作出反应。2020年2月,武汉抗疫斗争进入生死决战阶段。在刚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里,隔离着几位特殊的病人。他们就是即将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但他们专注于学业,似乎与新冠病患毫无关系。17岁的张鹏在《抗疫日记》中写道: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要相信自己!可见,战胜疫情,保持健康心态,筑牢心理防线至关重要!

生死意识教育

在传统观念里,死亡是个禁忌的话题。即使在成人世界,中国人也尽量回避谈到“死”,青少年几乎没有接触“死亡”的机会。

据新华网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至2020年12月10日,全球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已高达1,573,919人,其中美国死亡296,777人,中国死亡4,755人。12月10日,美国一天就新增死亡病例3,054人,超过了“9·11”事件死亡2,977人的记录。面对现实,青少年不可避免地要讨论生死问题。死亡教育,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首先,要告诉学生,死亡有正常与非正常之分。寿终正寝,属正常的死亡,民间称为“白喜事”,是生命之必然。因天灾人祸而死,那就属于非正常的死亡,“半途夭折”,是生命之不幸!我们积极抗疫,就是为了减少非正常死亡现象的发生。对于死亡,我们要心存敬畏;对死者,我们要尽量维护其生命的尊严!

其次,要指导学生科学应对,缓解“死亡焦虑”情绪。疫情期间,青少年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死亡报道。这样势必在他们的心理上蒙上死亡的阴影。有的孩子甚至担心自己会不会死,自己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死?这时,就要稳定他们的内心,为他们的心理加上一个“金刚防护罩”,使他们相信自己是安全的,死亡其实很遥远。具体的方法很多,可以讲述人类战胜病毒的故事,鼓舞他们的士气;可以教给他们应对病魔的知识与方法,科学防疫,理性应对,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第三,要坦诚相待,不忌讳,不回避。要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是一个过程,有生,必有死。死是自然规律,不必恐惧。台湾学者刘墉,发现儿子对死亡有恐惧感时,就引导他到树林里观察枫叶,并告诫说:这世上没有永不凋零的树叶,每个人和这树叶一样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死亡和出生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死亡是一场告别,虽然避免不了伤感,却依然可以像枫叶一般美丽。

死亡教育,为的是培养学生们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疫情下的死亡教育必須强调,是病魔夺走了人们的健康权与生命权,制造了人间悲剧。国家不计代价地投入人财物,奋力抗疫,就是要带领我们打好生命保卫战,维护人的生命权、生存权。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抗疫,快乐生活每一天,活出生命的精彩!

感恩意识教育

何谓“感恩”,就是一个人要知道别人对自己的好,要感谢别人,报答别人。感恩的前提是“知恩”,然后才是“图报”。我国是一个具有感恩传统的国度。比如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其子孙遵从守墓遗训,先后有17代人为袁崇焕守墓370多年。佘家义士所感之恩,是民族之恩、国家之恩。今天,我们的家庭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后代多为独生子女。不少众星捧月教出来的一代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少有别人。因此,亟须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与教育。

“武汉抗疫阻击战”为“感恩教育”提供了难得的课程资源。从2020年1月18日调研报警,到4月26日病例清零,武汉抗疫阻击战仅用了100天。为了这场阻击战的胜利,英雄的武汉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在“封城”的条件下,武汉人以社区为单位,人自为战,户自为战,顾全大局,协同抗疫,效果显著!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全国军民闻风而动,支援湖北、支援武汉。据报道,截止3月1日,共有344支国家医疗队、42322名医务人员抵达湖北参与抗疫斗争。有人说,武汉抗疫阻击战的胜利得益于优越的社会制度,得益于高效运转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得益于高水平的医疗设备与技术,更得益于无私无畏的抗疫英雄们。没错!没有千千万万个像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等医疗专家及医护人员的浴血奋战,疫情不可能在短期内被迅速遏制。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教育,绝不是简单的回报养育之恩、再造之恩的教育。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意识。今天,我们能有这样的抗疫局面,能有这样安全、舒适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用智慧、用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要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医护人员,感恩那些逆行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同时,要学习那些抗疫英雄的奉献精神,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疫情还在继续,生命教育也将不断深化。愿我们的努力,能对学校生命教育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抗疫新冠青少年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新冠疫苗怎么打?
青少年发明家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