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K引领下组本培训生长力的效能优化

2021-04-08周克杰陈福建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

周克杰 陈福建

[摘要] 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探究新教师培训PCK的效能优化。通过分析PCK组本培训的现状,有针对性提出构建PCK引领下组本培训的优化策略,为青年教师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科教学知识;PCK差异;教师教育;效能优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对提升人们道德水平、培养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而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对教育质量具有直接影响。鉴于此,学校应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学校岗位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建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

一、教师PCK概念及价值

1.教师PCK的概念

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指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实践等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知识,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独特性知识,同时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舒尔曼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他认为,教师除了应具备学科内容知识和一般教学方法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另一种能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有效获得的学科教学智能,即学科教学知识(PCK)。因此,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要将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科课程知识统一地与学生知识相交、融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通过PCK培养模式实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的形成与提升,使教师能够立足于学生立场,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表征,完成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

2.发展教师PCK的价值

(1)提供评估PCK的理论框架

教学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由于运用特定的教学方式,PCK对教学效能具有直接影响。优秀的教学不是简单的实施步骤,也不是教学设计的传递。教师的思考是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是教师各种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1]所以,完善已有的评价描述工具,可以帮助教师系统理解学生与内容知识,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教师PCK的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与专业发展

PCK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创建教学与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其对自身PCK的理解,不断健全自身的知识体系,明确教学要求,加深教学情境、学科内容理解,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彰显教学有效性。[2]传统教师培养项目注重突出教师教育中传授学科知识的量,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此基础上,PCK拓展了深入了解教学过程的视角,尤其是将学科知识内化为能力。PCK理论可以为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引导教师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PCK理论框架,科学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3]

二、PCK组本培训的现状

1.PCK理论欠缺,各知识要素发展不均衡

PCK理论即学科教学知识理论,核心在于将学科、教学、课程和学生知识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彼此间相互融通,并根据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特点等相关的学生知识,运用合理的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向学生传授。目前大多数教师只有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肤浅的传授,忽视学生知识和教学情境知识以及课程知识的教学,没有构建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以教学目的、教学策略、课程相关知识、教学评价知识、教学中有关学生理解的知识等若干要素为有机整体的培养模式,致使PCK理论匮乏,无法形成完整的PCK理论和发展自身PCK的意识观念。

2.案例教学匮乏,教学实践明显不足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改变,都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刻理解与运用。PCK是教师入职后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因此必然更多地指向教学实践,这需要师范生以教师的角色对待PCK,在教学情境中将PCK内化为自身知识,再应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教学事实上是以学生的行为转变为前提条件的,不仅仅是一种教授法。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实现学生角色的有效转变,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和积极展开互动,不能够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可见,案例教学不能仅定位在方法上,它涉及的内容相当复杂,如果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得不到更新,仍然以既定知识的传授为目标,案例教学的应用也难有改善。

三、PCK引领下组本培训的效能优化策略

1.创建科学的素养信念,增强教学自信

信念是根据自己所确信的原则、观点进行行动的内在心理倾向。教师的素养信念对PCK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并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影响。PCK的发展变化依赖于信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促进作用。相反,教师缺乏自信、过于自信,都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建构。[4]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教学的理解存在重要关联。而PCK不仅仅传授课堂知识,更强调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深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强调过程与理解发展的联系。因此,教师的素养信念在课堂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理念要与新课标保持一致,才可以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5]

案例的选择是语文案例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当根据当下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案例,强化学生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小青蛙听取了孩子们的意见,它听说外面的世界很漂亮,很美好,于是想要出去看看,终于有一天,他从井底跳了出来——小青蛙到底会看到什么景象呢?从案例教学来看,我们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本。

2.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满足学生思维需要

“以学生为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以学生为主,就会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成长需要。对于具有专业追求的教师来讲,关心是最基本的教学素养,不仅要发展自身的學科知识、教学理论,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激发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素养的高低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密切关联。教师知识的筹备对学生学习质量有直接影响,教师关注的焦点要从知识传递,发展为学生的能力创新方面,PCK对学生学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PCK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探究,积极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化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语言学习活动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包含对错误的纠正、更新,不能使用强制行为,它对学生的知识建构有重要意义。

在学生通过学科PCK的理解和感知,从而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思维需求,把握知识形成的过程。费尔巴哈认为:“我们的理想不应当是被阉割的、失去肉体的、抽象的东西,而应当是完整的、实在的、全面的、完善的、有教养的人。”可见,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教学时,立足差异,以任务学习单驱动为触点,关注并落实语文要素,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注重学科知识的表征

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思想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要深层次了解学科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强化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要想理解语言文字运用,就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语文知识的“学术形态”是根据逻辑演绎手段实施形式化表述。学科知识是稳定的,教师知识是非常复杂的,教学知识框架要由单一的线性转变为复杂的网状结构,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意义的理解。[7]

在上一个案例中,一部分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思路,积极发言说,小青蛙看到了青青的草地、湛蓝的天空和游戏的孩子们,而一部分学生则会有创新性思维:青蛙会看见雾霾笼罩的天空、遍地的工厂、河流漂着的小动物尸体……这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情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的热情被激发,更能全身心投入语文课堂学习中。

4.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适当反思教学

PCK的发展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根基,教师在教学中体会到的知识是依赖情境的,对知识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PCK是经验型知识,可借助课堂教学的经验来发展。只有在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过程中,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知识才可以形成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通过长期经验发展来的知识,主要应用特定方法强化学生理解。所以,教师要具备教学敏感度,将PCK理论作为框架相关的各部分知识,实施相关积累。

另一方面,PCK需要教师的自我建构:要想深入发展,教师就要不断反思自身的实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在反思活动中产生问题意识,实现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元反思”,确保反思教学行动的规范性。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各科课堂当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更有效率,对教学产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PCK来源于教学理念,不仅是教师单纯传授学科知识,学生单纯理解知识信息,它还是教师通过长时间的经验得到的知识,是根据特定内容,应用特定方法等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的自信需要与PCK共同发展,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传授相关知识概念,发展积极的教学态度;要通过设置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积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化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教师PCK组本培训效能优化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D/2018/02/15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熊耀华.PCK视角下的概念知识解析与教学难点突破——以《磁感应强度》为例[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8,36(2):35-38.

[2]黄瑾,汤杰英.学前教师数学教学领域知识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2):101-104,110.

[3]周达,周春玲,赵伟,等.关于小学数学教师PCK能力发展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10):36-37.

[4]江甦,李亚川.PCK理论视野下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技能培养路径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9):836-839.

[5]孙波蕾.小学科学优秀教师PCK的课例研究[J].山东青年,2019(7):65-66.

[6]黄元东,周青.优秀化学教师“原电池”主题的PCK表征研究[J].化学教学,2019(8):20-24.

[7]邓丽莉.英语专业实习生学科教學知识(PCK)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27(4):136-139.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
我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探析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
新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研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当代法日两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