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建设对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2021-04-07冯帆

中国市场 2021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

[摘 要]从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视角分析,设立和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有助于解决北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遭遇的“大城市病”,纾解北京市目前的各项非首都功能负担,助力京津冀地区广大城市实现良好优质的经济增长发展态势。文章将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对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简要阐释。

[关键词]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6.021

在2017年4月1日,党和政府批准启动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从历史定位角度展开分析,雄安新区是我国在深圳经济特区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基础上,独立设置的第三个具备全国性意义的新区。从实际发挥的作用角度分析,雄安新区的设立和发展建设,不仅能够对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的有效纾解提供支持条件,还能为促进我国京津冀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运作发展目标,构筑和提供扎实且有效的助力条件。

1 雄安新区建设对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1.1 促进京津冀地区向一体化发展

从助力京津冀地区实现经济建设事业协同性发展的视角展开阐释分析,开展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的空间规划与布局设置工作,客观上需要对“保定市”的依赖,继而支持北京市、天津市,以及保定市,能够在空间区位分布和经济发展状态层面,建构形成稳固且良好的“三角形”结构。在我国政府启动运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的初始阶段,曾经有专家学者提出将保定市建设成为我国的“副首都”,或者是“首都副中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此类观点逐渐弱化,但是事实上,关于这一观点的相关研究工作却始终在推进,特别在针对北京市的交通问题、空气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人口负荷问题展开研究的过程中,真切地要求北京市的城市管理者制定和形成针对性的解决处置方案。在开展持续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及综合关注和考量各类影响因素的实践背景之下,设立雄安新区的解决方案,逐步进入了我国中央政府决策层的考量视野。除却基于地理分布位置层面开展的平衡性考量之外,我国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主要意义,在于纾解北京市以往承担的非首都功能,解决处置北京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面对的“大城市病”,逐步建设形成新的区域性经济增长极,在以点带面的作用条件下,逐渐改善提升河北省域经济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助力我国京津冀地区实现基于经济层面的协同有序发展。

想要实现我国京津冀地区最优化的区域性协同发展目标,必须首先实现基于经济建设层面的协同发展。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北京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5000亿元人民币,年度增长率为6.70%,天津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7885亿元人民币,年度增长率为9.40%,河北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31827亿元人民币,年度增长率为8.00%。从上述数据可以知道,与北京市和天津市相对比,具备较大体量规模的河北省地区,在总体的国民经济事业建设发展水平层面,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性。而河北省之所以在经济建设发展事业方面落后,主要原因在于其产业结构设置状态不合理,在开展区域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依然面对着较为繁重的任务。遵照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开展区域性协同建设发展实践工作过程中所获取的相关经验,我国京津冀地区想要实现最优化的协同发展目标,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逐步促进中心区域发展水平与周围地区发展水平实现同步,继而在整体性的区域建设发展工作进程之中,发挥最为充分的协同效益。

在现阶段我国面对的经济发展环境背景之下,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为手段,在河北省的中南部腹地建设一个新的城市,不仅能够支持和助力地区内部相关性产业发展链条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雄安新区因其特殊地位而获取的基于政策制度层面的自主调控权力,能确保雄安新区成为我国京津冀地区在规划设置各类政策制度过程中的实验基地,在充分发挥雄安新区在所在地区的发展性示范引领作用条件下,助力河北省域经济实现长期优质稳固发展。

从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事业的角度展开分析,设立并且开展雄安新区建设工作,能在打造形成新增长极过程中,提振并且促进我国河北省域经济建设发展事业的良好优质组织推进。在我國现有的宏观经济事业建设发展背景之下,选择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域规划并且建设一个新的城市(雄安新区),不仅能有效牵动和助力相关性产业发展链条的逐渐完善,还能借由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政策试点优势的运用,在京津冀周边地区积极释放基于区域性经济建设发展层面的示范带头作用,为河北省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事业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综合收益,创造支持条件。

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借由将雄安新区建设事业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建设发展事业进行相互联合,能够在逐步实现最优化的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目标条件下,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建设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并且提供扎实且有效的支持保障条件。

1.2 对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非常有利

从中国宏观经济建设发展事业的历史实践过程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之间的相互平衡,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之下,解决处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事业整体平衡问题的重点,正在从以往的关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相互差异问题,转变为关注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之间的相互平衡问题,而在关注重点的改变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新的国民经济改革与治理工作实践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事业的实践中心逐渐向南方移动,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经济建设发展事业领域的基本均衡逐渐被瓦解。而在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事业的具体开展过程中,通过对各类优势经济发展资源要素的有效聚合,以及持续挖掘现有经济发展资源要素的多元化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在调动激活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基本进程条件下,促进我国北方地区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强大的经济增长极,逐步实现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之间在发展进程方面的相互平衡,为我国宏观经济建设事业的协调有序推进创造支持条件。

1.3 利用对地区经济产业的建设促进我国内陆经济发展

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能借由对地理区位环境因素,以及政策制度优势因素的整合运用,立足于本地区内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基本性经济资源要素的应用价值条件下,逐步促进各类型经济产业形态长期维持优质稳定的建设发展状态。

与此同时,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相关工作的具体推进过程中,在做好本城市内部产业经济建设发展历程中的各项工作基础上,还能以本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京津冀地区周边城市的经济建设事业进程,为我国内陆经济发展事业顺利获取良好效果提供支持条件。

设立建设雄安新区的实质,在于立足我国河北省中南部腹地的特殊化空间区域,通过调动和整合各类经济发展优势资源,充分利用政策制度优势,建立形成能够发挥良好效益的地域性经济增长极,并且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事业进程。

1.4 培育创新和发展资源

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通过对地域性发展因素和政策制度环境因素的合理化调动和运用,能够促进各类优质化经济发展资源要素、技术创造要素,以及人力资源要素,在雄安新区内部,以及周边城市之中实现充分聚集,继而为雄安新区建设事业的推进过程培育并且提供数量充足的创新资源要素,以及发展资源要素。

2 对策

2.1 吸引和聚集高技能型人才

开展雄安新区规划与建设工作,必须时刻且充分地关注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资源要素,在产业经济形态与区域经济形态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要积极以打造建设高素质与高技能型人力资源队伍为切入点,逐步实现对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周边城市群各类经济建设发展资源要素的全面有效充分调动和运用,为我国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事业,在具体建设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综合收益创造支持条件。

2.1.1 提高雄安新区实力

要在具体开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实践工作过程中,立足本地区产业经济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借由对类型多元的人才招聘与培养手段的运用,在制定实施类型多样的人才吸引优惠政策条件之下,持续扩大雄安新区拥有的高素质与高技能型人才队伍规模,为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事业推进过程中的整体实力持续改善提升创造支持条件。

2.1.2 消除区域间人才流动阻碍

要在建设和充实雄安新区高素质与高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和促进雄安新区人民政府,以及各行各业中的广大企业组织,通过与我国各级高等院校、社会性招聘服务机构、商业性猎头公司的良好合作,积极打破我国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事业领域,以往长期存在的优秀人才跨区域流动障碍问题,借由在住房、医疗,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和实施优惠性便利支持政策,为优秀人才的跨区域流动提供充足且稳固的便利性支持条件,为我国雄安新区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在具体化的组织推进过程中,顺利获取良好效果创造支持条件。

2.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交通基础设施是我国现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针对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周边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能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事业,以及京津冀周边地区城市经济建设增长事业,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顺利获取良好效果。

2.2.1 健全雄安新区的公路网建设

要在具体开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实践工作过程中,立足区域经济形态建设发展进程之中面对的实际需求,以实现雄安新区与周边京津冀城市群的有效充分交通连接,作为基本指导原则,借由对多样化干预促進措施的运用,逐步建构形成以雄安新区为中心,全面连接和覆盖周边性京津冀城市群的公路网络体系,支持和促进雄安新区建设事业,在具体化的组织推进过程中,顺利获取良好效果。

2.2.2 对铁路交通枢纽加强建设

要立足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实施过程,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与京津冀周边地区、全国各地区,以及全世界的交流合作过程中,逐步强化提升对铁路交通枢纽建设工作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形态在发展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周边城市群区域经济事业,以及支持助力我国现代国民经济事业良好优质有序发展方面所具备的积极作用。

2.3 合理引导京津冀地区实现产业对接

要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实践工作为契机,立足京津冀地区的宏观性经济建设发展事业实践视角,以具体化的产业形态为切入点,促进雄安新区实现与京津冀地区周边城市之间,在产品设计研发环节、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仓储物流运输环节,以及市场销售环节的相互对接与相互合作,致力于为雄安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周边城市之间产业经济事业的良好运作发展提供稳定且充足的支持条件。

要在实现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地区周边城市之间的产业融合发展目标过程中,充分发挥雄安新区在经济资源禀赋,以及政策制度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确保产业对接工作能顺利获取良好效果。

2.4 对生态环保加大力度

在具体开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过程中,要在实现区域经济形态,以及产业经济形态发展历程中的各项基本目标工程中,始终坚持和执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指导原则,要在引入建设各类型企业组织,组织开展各类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和规避一切形式的、可能引致资源浪费问题或者是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主客观因素,维持雄安新区建设工作的最优化综合收益。

3 结论

我国倡导开展的河北雄安新区设置与建设事业,在实现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纾解工作目标,助力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基于雄安新区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制定和运用适当策略助力京津冀地区广大城市保持良好稳固的经济增长发展态势,能确保我国现代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事业,在实际组织开展过程中,顺利获取和实现最优化的综合收益。

参考文献:

[1]杨蕾,寇家豪.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探索——基于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经验借鉴[J].会计之友,2019(21):145-151.

[2]本刊编辑部.市场监管总局领导赴河北调研: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9(9):4.

[3]丁立会,王法涛.雄安新区科创中心建设的产业战略分析——基于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视角[J].商业经济,2019(6):49-51.

[4]张梦时,郭御龙.中国国家级新区的历史类型及其演变逻辑——以功能定位为核心的解读[J].长白学刊,2019(3):95-101.

[作者简介]冯帆(1987—),男,汉族,河北保定人,高级经济师,本科。

猜你喜欢

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
举办大型赛事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
水利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环境的影响及生态化建设探讨
碳减排绝对量约束目标下京津冀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加快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