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第二课堂模式初探

2021-04-06黄玲玲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

黄玲玲

摘 要: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贯穿在思政第二课堂中,旨在开拓学生视野,深化学生认知,增加责任担当,提升自我价值,弥补第一课堂知识性教学的不足之处,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第二课堂;时政新闻课;主题探究课;志愿服务课;乡土资源课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教育部2017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讲到,教材的编写要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价值标准,积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新一轮的“课堂革命”,也将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切实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一、高中思想政治第二课堂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传统的思政课堂(即第一课堂),是以基础授课为主,由固定的教师按照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课堂内的教学。[1]尽管近年来传统课堂也有所创新,像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课堂、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展现了教师寄希望于活动体验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殷切追求。然而传统课堂学习内容的固定性、学习时空的单一性、学习方式的机械性,依旧达不到新时代的育人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第二课堂”,指的是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以外,依据教育方针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在多个学习空间开展的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思想政治第二课堂是相对于思想政治第一课堂而言的,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浓厚兴趣,扩充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指引学生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理顺学科知识脉络,增强学生发现并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第二课堂的实施路径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注重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空的广延性、参与者的自主性以及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3]

(一)时政新闻课——坚定政治认同,做有信仰的中学生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高考,学习压力较大且学习时间较长,一般学校都会设有晚自习。新媒体时代,教育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每天晚上央视一套晚上7:00的《新闻联播》是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最好的课程。即便不能保证每天都看,也可以每周观看一次央视十三套《新闻1+1》《一周新闻》等节目。相比第一课堂中教师千方百计的知识演绎,时政新闻中的用事实说话更加直观形象。在新闻中,政治辞令的经典范本,国家政策的热点追踪,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高新科技的进展,都与学生的所学所考息息相关。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看到“墙外”的世界,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让他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主题探究课——培养科学精神,做有思想的中学生

一直以来,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观念都停留在画一画,背一背,考试能得分就行。好像科学精神仅仅属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只是文字叠加而已。然而一国政治背后所隐含的哲学智慧,才是中学生要学习的内核。主题探究课,就是选取当下的时政热点作为素材,经过教师教学设计,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有效衔接,教学活动中采用演绎、辨析、探究、归纳等方法,选取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坚持真理,尊重规律。课程设置为每月一次。主题教育课的素材也要紧贴时政热点,让所学有所用,用教材中的知识去看待真实的世界。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领会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去解读国家政策的形成,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观点的碰撞中学会辨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

(三)志愿服务课——增强法治意识,做有敬畏的中学生

国无法不立,人无法不成。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覺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志愿服务课,是让中学生通过角色转换,参与到社会运转的机构中去,近距离接触生活中的法律。课程设置为每学期一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化身为社区工作者、企业管理者、环卫工作者、道路交通秩序维护志愿者等不同角色,在不同的岗位上宣传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在职业体验中去感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在生活中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乡土资源课——加强公共参与,做有担当的中学生

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鲜活底色。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都可以作为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素材。乡土资源课就是教师根据教材设置议题或任务,选取某一乡土资源特色为依托,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报告等形式展开的课程。课程时间可设置为每学期一次。另外,乡土资源课也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去开发,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教材知识,而且在了解乡土资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感,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文特色、文化底蕴而骄傲,也为参与校本课程而自信。既能提高他们的获得感、成就感,也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为地方发展、学校建设建言献策,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同时,也可以深入乡土一线,去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时政新闻课可以拓展政治视野,主题教育课深化科学认知,志愿服务课提升自我价值,乡土资源课加强文化自信,然而就像贯穿其中的核心素养一样,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特价值,同时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4]

三、高中政治第二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一)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期望。然而一线教师迫于升学率的要求,即使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也经常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做到科学性筹划与专业性的指导。因此,教师的思维要新,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资源有待整合

设置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多种课外探究活动设计,一方面家校企三方沟通与合作很难实现。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学校并不能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面对教育体制、升学压力等种种因素,让学生走入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一直是流于形式。因此,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要鼓励和支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充分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社会生活等实际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深入的活动探究。而且学校也能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灵活地安排课时。对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给与更多的资金保障和活动条件的支持。

(三)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思想政治课堂建构尚未完成,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景化问题的过程和結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总编缉委员会教育卷编辑委员会.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9,79.

[2]彭哲.高中思想政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衔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9,14.

[3]林泽玉.教育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2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0.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保护母亲河
走进黑暗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对学生养成的促进作用分析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开设的必要性、有效性分析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运行实践研究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