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2021-04-06李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李鹏

摘 要:历史是一门可以帮助学生纵向、横向了解我们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学科。作为初中的历史教交售给学生课本上基础的历史知识,比如说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一些重大事件的意义、影响等。但是仅仅教授这些基础的课不够的。教师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良好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将来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实证能力;客观态度

就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我提出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加深学生历史理解,锻炼史料实证能力。接下来我会从这三个方面一一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强化学生时空观念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时空观念都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更别说是掌握这种时空观念了。但是对于历史,时空观念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因此,作为初中历史的教学者,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而培养和强观念的方式便是借助课本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这种时空观念。让学生可以在这种观念里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例如,在教授“春秋战国的纷争”时,由于这一时期的特点,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困难和混乱。因为春秋战国,它不仅仅可以从纵向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许多历史大事件和重要的人物,还可以从横向空间的顺序,从地图上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时间和空间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一一讲述每一个时期、每一个世界、每一个人物。当然在讲述这些的时候要详略得当,面面俱到的讲述往往会让学生更加混乱。当然也可以采用先整体后,先告诉学生整体这一个时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然后再分别对于一些关键的地方一一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这样的思维顺序下,理解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也让他们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时的激烈。

二、加深学生历史理解

由于初中生都普遍偏小,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而历史特别是选入历史课本的历史事件,往往都是相对沉重且宏大的事件。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真正理解这些历史其实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这样并不是不可克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借助一些经典影视作品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个时代,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理解这些历史人物,反而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也要注意辩证地看待这些内容。

例如,在教授“三国鼎立”时上的一些影视剧,纪录片和一些专家课堂讲解等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材料。相比教师直接在讲台上拿着教材讲课,这些视频的内容往往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在教授这一部分的时候,还要帮助学生区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他们一个是小说,一个是史书,一个是现实,一个是基于现实的发挥。学生在正式了解这段历史之前,往往会粗略地将《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就当作三国时期真正的历史史实。但是,实际上这两者的差距非常大,绝对不可以混为一谈。但尽管如此,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优秀的纪录片和一些好的教授讲解,这些视频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那个三足鼎立的时代。

三、锻炼史料实证能力

猜想求证一直是研究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非常基础且核心的两个环节。因此在历史的学习过程当中也不例外。但历史学科不同的是,往往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当中,真正需要学生去猜想的情况并不多。更多地告诉学生已知的结果,让他们自己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搜索史料来证实这些历史,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当然,与此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时,或许由于这个时期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都不多,学生往往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很少了解这样的一个时期,更不用说了解蒙古的欣喜和元朝的建立这样的过程了。但是如果学生想要真正的学习,这一时期的内容,除了需要认真的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之外,还需要自己动手在网络上搜索一些相关的资料。虽然艺术作品不多,但是真正研究这一时期的文献资料却是多如牛毛。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搜索这些资料并整理下来,在课堂上和教师、学生一起讨论,并且得出自己的結论。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许多能力,比如说信息搜集的能力、信息甄别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客观态度

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那一段背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从这些背景中,吸取一定的教训,得到一定的经验,并且要学会辩证地看待每一件事情、每一位历史人物。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不要片面地给予某一个事件或人物所谓的评价。所以要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着重注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能够通过不同的历史间不同人物的做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开展辨证式的学习,或者通过讨论与交流,自己主动发现不同,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例如,在教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去思考:外交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再对比清朝和现代的外交,你有什么感触?相信学生一定会感受到,外交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其次,再辩证地看待,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各种国际交往。相信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并且在有关历史中所学习到的经验和教训,以更加成熟理智的思想去面对未来的发展,以更昂扬向上的姿态去应对未来的挑战。而这才是一个具有历史核心素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

总而言之,如果这些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那么受益的不仅仅是他们当下对于历史的学习,还有利于他们将来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甚至是工作时都会受益。因为这些能力可以伴随他们一生。因此,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非常关键的。历史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传授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的学科。它更多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这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除了着重教授知识点以外,更应该的考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

[1]王福华.初中历史部编教材教学建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3).

[2]王燕飞.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02).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初中)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