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2021-04-06吴春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

吴春辉

摘 要:“国学经典”这四个字虽然简洁,但是背后所承载的含义却是绵长的。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通过差异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实现个性诵读,通过一日三诵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习惯,通过音乐的配备让学生萌生情感,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动力,从而畅享语文课堂的精彩。为此本文主要就国学经典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诵读

一、创设情境,深入理解

由于国学经典的语言形式对小学生而言较难理解,若只依靠单一的反复诵读方式进行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时候,情境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多媒体的运用、故事的串讲和角色扮演等方面来落实。比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 24 课《司马光》,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因此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在导入《司马光》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小段关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视频,视频以动画演示的形式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们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生怕漏过任何一个小细节。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内容。部分学生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入文言文《司马光》的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猜测关键字词“戏、登瓮、没、皆、持”等的意思,学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接着我让学生尝试着逐字翻译全文大意,大部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了。最后环节的角色扮演,学生积极参与,一生扮演“司马光”,三四生扮演“群儿”,一生扮演“落水儿童”,我重点指导“落水儿童”要表现出由刚开始的使劲挣扎到无力呐喊的样子,突出当时情况的紧急。“群儿”要表现出慌张逃离的神态,而“司马光”要保持镇定自若的神态,拿起石头使劲向大缸砸去。如此直观化的对比,学生便能深深体会到司马光是一个勇敢、机智、果断的孩子。临近这堂课的尾声,我再次播放 Flash 动画,要求孩子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尝试背诵全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相信,这么一节有良好情境创设的课堂,一定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激发孩子们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因此,情境的创设为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经典文化注入了活力,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圣贤所表述的思想,从而有助于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通过新的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国学经典教学更适应现代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比如,为了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语言、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国学经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表演、朗诵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得国学经典的教学可以转变传统的枯燥式教学方式,以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避免因传统的枯燥式教学法为课堂教学带来的沉闷气氛。大部分的国学经典作品,其作者往往喜欢先对周边的景物进行一个描述,然后再逐步过渡到自身情感上面来,通过移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的方式来对自己的内心情感展开描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先让學生去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景物,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去感受作者在当时情境下的内心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例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黄鹤楼》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直接进行文章学习所带来的枯燥感。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黄鹤楼的相关图片和画面,然后再为学生介绍一下作者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状态,使学生对当时的创作情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可以通过图画或者是动画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这样一种场景:在枯黄的草木当中,一座木楼孤零零的伫立在那里,一只只黄鹤在天上飞舞盘旋,有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木楼上向远方眺望,而在身旁陪伴他的除了黄鹤,别无他物。通过这种画面的展示,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秋天的悲凉以及作者当时的孤单。在学生对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朗读和记忆,并通过这种反复朗诵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以及对作者当时情感的体会。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记忆国学经典,而且可以使学生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活动激趣,主动参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想使国学经典文化的种子永久地植入学生心灵深处,活动激趣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关传统国学文化知识时,可以结合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活动内容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轻松学习有关知识。笔者认为,激趣可以通过“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故事分享会”“国学社团”等活动来实现。比如,我曾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时,为学生组织过一个与传统国学文化相关的活动——“国学故事知多少”。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日常学习中所积累的国学故事讲述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经典的国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国学故事,能够掌握更多的生活、学习的哲理。有的学生与大家分享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有的学生与大家分享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有的学生与大家分享了“元觉劝父”的故事……学生在此活动中,不仅收获了许多新的国学经典故事内容,也对这些故事中反映出来的文化进行了理解与感悟,逐渐意识到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多么璀璨,认同并学习其中的文化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进,国学经典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如何让学生提高诵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也成为教师思考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未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探索吟诵国学经典的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以便学生在做好情感表达、语速控制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诵读的节奏,从而实现诵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成丽.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读与写,2020,17(24):46.

[2]肖梅兰.浅析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的策略[J].读与写,2020,17(23):98.

[3]李晨.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J].散文百家,2020,(26):30.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