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融入方式研究

2021-04-06肖志强陈飚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融入初中语文

肖志强 陈飚

摘 要:国学经典凝聚着我国古代先贤的文化、思想结晶,凝聚着学习、做人、做事智慧指引的精华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能帮助其扩展学习视野,提高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其长远发展提供重要帮助,尤其对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而言,更有必要融入国学经典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观念,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国学经典;融入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客观上相比城市教育而言,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差距,因此教师往往面临着更复杂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方面,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国学经典,能帮助初中生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发展良好的德育和情感教育,奠定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则必须结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合理、有效地融入国学经典。

一、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诵读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内容,是帮助学生从认识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并逐渐引导他们喜爱国学经典,使他们的文言知识的掌握由浅入深。学生能够借助熟悉的教材内容解读经典中的文化精华,也能借助学习经典来点燃语文学习热情。而诵读,对于情感感知强烈的初中生而言,通过代入语言情境以及赋予个人的情感、思想进入其中的方式,能让学生跨越时空距离更真切地体会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深刻意蕴。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创建条件,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学习,通过诵读的方式感悟情感内涵,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情感、思想、道德教育[1]。如在执教《我爱这土地》时,主旨是作者对于祖国母亲深厚的爱,教师就可以融入国学经典《诗经》中的表现爱国、报国的名篇如《诗经·秦风·无衣》,学生可以通过齐声诵读来感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同仇敌忾、忠心报国的雄壮气概。还可诵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感受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感受古人朴实、真挚而崇高的爱国情感,并实现学生由外向内的情感熏陶。

二、鼓励学生演绎国学经典

演绎国学经典,是让初中生进一步深刻感受国学精华内涵、增强语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国学经典内容,加深对经典的理解,这不仅能让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还能让学生通过投入到角色和场景中而加强对情感的体悟能力,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德育熏陶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比如在学习初中三年级下册课文《鱼我所欲也》时,在教师组织学生集中攻克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主旨,编写一个文天祥不为高官厚禄所动的小剧本,进行情景演绎。在此之前,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学习教辅资料、利用手机查阅网络资料、观察和学习电视上情景剧、历史剧表演方式。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尽可能自主完成包括台词设计、道具设计、角色设计等在内的计划安排。由学生作主,在教师的必要帮助下完成情景剧的创作。教师初审过关后由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将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英雄形象精彩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整个情景剧从选题、设计、组织、彩排到最终结果呈现的过程中,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对于课文所述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也将领会更深刻。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在学生选题时还可进行必要的指定。例如学生缺乏历史素养,则可重点选择喜欢的历史人物改变历史情景剧,如学生缺乏与生活联系的延伸学习能力,则可提供给学生关于当下时事的一些新闻要点要求学生重点以改编现代生活情景剧为主。这样能让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发挥长处和弥补短处兼顾。

三、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教学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除教师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从至少两个方面来加强融合,努力为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国学经典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让其的综合语文学习能力获得长足进步[2]。

(一)学校举办有关国学经典的实践活动

教师应配合学校开展常规和不定期的多种国学经典实践活动。比如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寒食节、端午节等带有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节日中,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比赛、演讲比賽、创作比赛。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的需要,尽可能为每个人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可邀请家长来校参观。让学生通过获得成功、赞美和肯定来强化主动、深入学习语文和国学经典的动力。并且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也能实现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与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结合,让初中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二)开展特色化的国学活动

在一些农村地区,当地有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历史文化资源,这些都是优秀的学习国学经典的资源。如我们所熟知的三闾路,就是因屈原被贬为三闾大夫而得名的,我们柳叶湖的大唐司马楼就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贬我们常德而取名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柳叶湖参观学习。在我们常德这一带,有著名的桃花源景区,认真学习《桃花源记》,随陶渊明的足迹寻访渔人踪迹。汉寿龙阳青草湖、太子庙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地方,教师可以另辟蹊径,或实地考察,或播放当地景物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地农业、经济、文化发展历史,一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经典元素,都能在国学经典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十分有必要,其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人文素养、德育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培养意义重大。具体的融入方法除诵读、演绎之外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教学需要和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才能真正让其发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初中生作出正确的人生指引。

参考文献:

[1]陈清霞. 农村初中经典诵读活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2]张建锋.农村初中生国学经典诵读现状的调查[J].当代家庭教育,2019(24):12.

★ 本文系2018年度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 《国学经典融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XJK18CJC003

(湖南省常德经济开发区石门桥镇中学)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融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