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1-04-04彭智甦黄惠安黄彩珠罗咏梅王玉梅李高锋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文岗位护士

彭智甦,黄惠安,黄彩珠,罗咏梅,王玉梅,李高锋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清远 51151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及《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均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模式[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该研究于2012年开始,通过对护理行业、医疗单位、护生等进行调研,了解医院不同学历层次护士的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护理行业主要岗位,及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求;分析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路径;了解现阶段高职毕业护生就业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医疗单位对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以明确高职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内容、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针对性,通过专业课程建设,将职业能力融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健康运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3]。

1 实践与探索

1.1 构建递进式护理实践课程体系

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基于学生护理人文素养的目标,构建递进式护理课程实践体系,嵌入不同层次护理人文素养培养目标,实现实践教学中护理人文素养目标与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完美结合。

1.2 丰富护理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护理技能操作示范练习方式、综合案例和计算机情景模拟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和临床见习法,将护理技能目标与护理人文素养目标有机结合,并在教学内容中体现护理人文内容。同时,注重学生体验式或参与式实践学习,便于学生直接感悟到护理人文。

1.3 建立“双导师型”护理实践指导体制

双导师制强调护理专任教师与临床兼任教师对实践教学策略的探讨、合作以及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共同指导。“双导师制”在护生校内理论学习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中,都给予了护生全面而深刻的积极影响[4]。既有助于实现以护生为本的社会化实践教学,也为护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受到护生的普遍欢迎。

1.4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反思

护理实践课程采用护理专业技能操作考核(以单一技能为主)、综合病案情景考核(以团队任务完成目标为主)和课程心得体会等多种评价方式,不仅包括学生技能的考核成绩,还考核学生在技能运用过程中是否注重对模拟患者的关怀,通过学生课程心得的考量,反映和评价学生中医人文素养形成的过程与程度。

1.5 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

顺应产业升级需求,引进行业企业高水平人才,优化“双师型”教师师资结构,提升专业群对接产业的能力;实施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依托校企共建共享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以课程建设和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重点实施骨干教师“四个一”技艺提升、“模块化教学”协作能力提升计划;加强教师企业锻炼,落实专业课教师5年一周期的企业全员轮训制度,要求骨干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每年不少于1个月,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培养专业理论深、实践能力强、职业态度优的双师型教师。

2 实施方案及方法

2.1 构建“能力本位、双证融通”的护理专业课程实践体系

基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按生命周期逻辑关系,整理、综合,设置课程,取舍教学内容,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核大纲,搭建“能力本位、双证融通”的护理专业课程实践体系[5]。

2.2 优化“岗位引领、循环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

新生入学后先到临床进行认识性见习,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岗位体验,巩固专业思想。在学习过程中于校内实训基地学习和训练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和专科技能,再带着问题去临床和社区见习,实现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能力不断强化、循环递进,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的认知和实践过程,掌握专科技能。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是学生岗位能力的综合实训,学生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6]。

2.3 建立“基于注册护士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考试考核体系

开展以综合护理实训为突破口,借助综合护理模型人Simman的先进性与信息化,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临床案例情景为基础,通过分析案例情景,并结合患者具体的病史材料、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分析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质[7]。

2.4 护理专业文化建设

为培养适应护理行业岗位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并重的护理人才,学校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临床一线护士密切合作,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中分析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时强调必备的人文关怀能力,在教学项目中转化为人文知识,又要在人文课程的开发中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展开[8]。虽然在实践教学中有模拟人,但护生在面对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时,无法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更无法体现出人文关怀,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后缺乏护士应有的人文素质。这种教学模式明显具有低阶性和陈旧性。因此,必须以学生的高层次全员参与为主体性原则,有效打破传统的灌输模式和机械实践模式,通过虚拟仿真临床情境,充分运用虚拟仿真情景带给学生的新鲜感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快速融入护士这一岗位角色。

2.5 构建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适应健康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弹性学制,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深入开展岗位调研,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并融入课程思政,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拓展部分内容,执行校企共同制订行业认可的专业群课程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清远地区健康服务产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应用成效

3.1 以护理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以现代学徒制为引领,顺应中国健康服务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对健康服务产业的行业企业深入开展较大范围人才规模需求调研和人才质量需求调研,形成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以服务岗位需求和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改善为主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产业学院所服务的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对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等进行重构。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应用改革成果,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9]。

3.2 以临床护理工作项目为载体,创新设计课程

在专业群技术技能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临床工作任务、岗位能力需求和执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确立健康服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和全程化,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同时根据人类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增加,对接健康服务业岗位群的新变化,构建“公共课+共享平台课+专业课+拓展课”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制定和推广校院认可的课程模块证书,缓解“单个专业对接全产业链岗位群”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3.3 教学中引入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

根据护理专业职业特点引入了护士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学生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98%以上,远远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由于技能掌握熟练,技能证书获取率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

3.4 校院共建行业认可的专业群课程标准

以国家重点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精准对接健康服务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联合广东省医药卫生协会及国内外优质院校等,在对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后,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面向健康服务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在群共享课程、核心课程中融入校院认可的拓展课程模块知识等先进元素。根据德技双修、能力复合的要求,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思政,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拓展部分内容,政行校企共同制订行业认可的专业群课程标准[10]。

4 总结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和谐,该事业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和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尺,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医药卫生类专业服务面向从传统的单纯服务医疗卫生行业向健康服务业转变,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这为今后护理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强调今后护理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同时警示要以新的视角看待护理事业的发展要求[11]。

有关学者结合国际护士会于2003年公布的“护士核心能力框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建立了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该量表是目前评价护士临床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份量表包括7个维度,58个条目,全方位的评估护士在临床实践中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界的认可,该量表在评估一线护士临床工作能力上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12]基层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核心能力时,认为基层注册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随着职称的提升,其能力和工作匹配认知度越高。越是实习护士的核心能力,其CIRN的表现越低。尤其是对于低年资的护士,予以必要的岗位业务培训有利于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表现。的确,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业务能力自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作为护士人才的培养基地,主要讲授的基础专业课知识,这些课程的教育,与临床实践能力有无必然的联系,值得分析、挖掘其内在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需要加大护理服务供给,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健康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进程加速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新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加剧、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加快发展护理事业,将护理服务内涵与群众健康需求密切对接起来,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新课题,也是培养护理专科人才的摇篮,是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垫脚石。把握住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护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递进式护理实践课程体系学习,学生能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专科护理基本技术和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树立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培养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塑造以人为本、仁心仁术、济世救人等的护理人文品格。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学生临床能力,如何提升学生专业水平是今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强调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业务能力,是护理教学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方向[13]。如何评估教学质量,评判学生的专业能力被卫生事业的认知度,是需要探索的一个方向性命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好这一矛盾的关键。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人才。服务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懂信息技术,懂心理服务,懂业务技能的“高精尖”人才,职业教育育训双重功能改革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人文岗位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人文绍兴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