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搭配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2021-04-04宫钦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条锈病试验区药剂

宫钦涛

(烟台市牟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烟台264100)

小麦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是产量仅次于玉米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世界上有43个国家,约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近年来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 400万hm2以上,据2020年4~5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小麦产量为1.36亿t,进口总量359.3万t。我国小麦菌病产生的危害要远高于虫害,其中发病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的菌病当属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可以通过空气广泛传播的低温型真菌病害,易发病季节通常为每年的3月份,其病原菌为小麦条锈病菌,该病菌耐低温,也可在夏季以夏孢子的形态继续存活,一旦流行会对小麦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有可能导致绝收。常用的小麦锈条病防治药物有腈菌唑、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叶菌唑等[1]。本试验选取三唑酮及福美双两种药剂,比较其单独使用及搭配使用效果,以期得出安全高效的防治比例,为农业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小麦品种:烟农999(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慢条锈病);菌种:CYR33和CYR34的混合菌(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提供);试验用具:锄头、喷雾器、农用地膜、小麦脱皮机(曲阜全鸿商贸有限公司);试验药剂:三唑酮(20%乳油,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福美双(50%可湿性粉剂,山东百农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试验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T1(单独使用三唑酮)、T2(单独使用福美双)、T3(三唑酮+福美双1∶1)、T4(三唑酮+福美双1∶6)、T5(三唑酮+福美双1∶12)、T6(三唑酮+福美双1∶16),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药剂。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1.2 播种时间、地点与试验设计

1.2.1 播种时间及地点 于2018年10月12日在烟台市牟平区东油坊选择麦田播种。

1.2.2 试验设计及日常管理 选择相对独立的210 m2田块,平均分成21个10 m2(2 m×5 m)的试验区,试验区之间刨沟分开,使试验区之间形成隔离的菌源环境,按照每亩15 kg的量播种,每个试验区播种224 g种子,每行间距0.4 m,共种植10行。在试验过程中,所有管理一致,并且不再施用其他药剂。

1.3 试验数据及处理方法

1.3.1 小麦产量统计 小麦成熟后,将各试验区的小麦全部收割,按照试验编号分别存放,用小麦脱皮机脱壳、晾干,统计其实际产量。

1.3.2 小麦病害严重度统计 分别于小麦抽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取样,每个试验区随机选取10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随机选取10株小麦,记录其顶端3叶的病害严重程度。根据叶片病害定级标准按照单叶病害严重度分为1%、5%、10%、20%、40%、60%、80%和100% 8个病害等级。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调查病害等级×叶片数)/(总叶片数×最高等级)

平均严重度=(∑严重度×对应严重度的叶片数)/(总叶片×最高严重度)

1.3.3 药剂防效统计 在染病小麦叶片上出现孢子堆时用喷雾器将药剂喷洒至小麦茎叶,分别于施药前1 d及施药后7 d统计叶片病害等级,并计算其防效。药剂使用剂量,三唑酮为有效含量8 g/亩,福美双按照设定比例计算有效含量。

防效=(1-对照药前病指×处理药后病指/处理药后病指×对照药前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搭配对小麦产量及病害严重程度的影响

分别在小麦的不同生长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查看其病害严重程度,结果发现(表1),随着种植时间的加长,小麦病害严重程度有所升高,最严重的生长时期为灌浆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病情指数分别为1.02~6.60、9.63~34.20、20.20~37.05;平均严重度分别为1.60~10.56、15.68~48.00、39.01~78.00,最终产量为每小区4.41~5.59 kg,其中受损程度最小、产量最高的为T5试验组,且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不同药剂搭配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比较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药剂搭配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表2),三唑酮和福美双搭配使用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要显著好于单独使用,其中T5处理组防效最佳,防效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

表1 不同处理组小麦各生长期受害严重度

表2 不同药剂搭配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比较

3 讨论

小麦条锈病为小麦种植过程中易得又具广泛传播性的疾病,近年来学者们也对其进行了诸多研究。闫浩浩等比较了用15%的三唑酮和430 g/L的戊唑醇拌种种植及后期喷洒两种防治方式,发现二者并没有显著差异,进而得出在条锈病流行前期进行药剂喷洒更节省劳动成本的结论,并且氰·酮乳油与戊唑醇交替使用药效更佳[2];尹志刚等在小麦抽穗期前向小麦喷洒不同药剂,结果发现,17%的唑醚·氟环唑悬乳剂的使用效果最好,小麦的产量最高,第2次施药后防效达到了94.17%[3]。本试验研究了单独使用三唑酮、福美双及二者不同比例的混合药剂对小麦产量及条锈病防效的比较,试验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极强的协同作用,混合药剂作用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这两种药剂的最优搭配比例为1∶12。

4 展望

小麦条锈病给我国小麦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于该病的防控,应做到以下几点。①选种。选择抗性高的小麦品种,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应当综合考虑麦种对其他病虫害的抗性。②注重疾病防控。在该病流行季节前期施药,提前预防,同时也可适当施肥,提高小麦的抗病力。③适当轮作。在小麦收割后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或者选择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定期轮换种植,可有效减少夏菌源。目前也有用小麦同朝天椒套种的种植模式,二者互相增效,实现增收。④定期更换防治药物。长期使用某一药剂会使小麦生产抗性,导致药效减弱,因此在防治小麦条锈病过程中,应定期更换所用药剂才能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⑤拔除自生苗。若当年田地里有染病情况,在下一次种植前应当将地里自生苗及杂草拔除,降低夏生孢子的残留[4]。

猜你喜欢

条锈病试验区药剂
煤用浮选药剂乳化参数优化研究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
18个自贸试验区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