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保护区划研究
——以南京李巷村为例

2021-04-03胡进孙静

建筑与装饰 2021年9期
关键词:名镇区划风貌

胡进 孙静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1 问题的提出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护区划则是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最重要的技术工作之一。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了划定传统村落保护区划的基本要求,即村落和与之相关联的整体环境,以及村域内其他历史文化资源均应划定为保护区,并制订不同的保护管理规定以适应不同范围的保护要求;明确了保护区划的划定方法与保护管理规定应参照执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1]。

但由于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诉求不同,上述技术标准给基层人员在编制、管理和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时不可避免地造成困扰。鉴于此,本文拟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区划进行讨论,以期引起重视,达成共识。

2 传统村落的特征

2003年,以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为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制度。遴选标准要求村镇完整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保存有丰富的文物遗存,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

2012年9月,召开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为彰显村落的文化价值,突出其传承意义,决定更名“古村落”为“传统村落”。2012年12月,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首次出现传统村落的概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活力的若干意见》出台,强调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对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的保护力度[2]。

传统村落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村落选址和空间格局方面,应延续中国传统堪舆选址历年,村落山水格局、道路街巷、建筑布局应具有传统的形态肌理特征;其次建筑遗存方面,应当保存有集中成片的具有传统建筑风貌特色的建筑群落;最后非物质层面,应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体现村落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比较历史文化村落和传统村落的保护相关文件内容,可以发现传统村落在强调村落作为农耕文化聚落载体的物质文化遗存保护的同时,也非常重视非物质层面的历史文化传承。上述特征,决定了就保护区划的划定而言,除了整体风貌和空间格局的整体保护,还需注重传统生活方式的动态存续和历史文脉的活态传承。

3 保护区划的体系

目前,根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关于保护区划的划定方法与保护管理的规定,可参照执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即第十九条:“……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内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较为完整、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地区划为核心保护范围。在核心保护范围之外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其所规定的区划有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部分组成[3]。

在我国,阮仪三先生等专家学者率先提出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制的《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中针对传统乡土聚落率先构建了保护区划体系。纵观阮仪三先生《护城踪录》中收录的历史村镇保护规划,其中构建的保护区划的等级体系和名称也不尽相同,但多是一个三级体系。这既是对不同历史村镇因地制宜的考量,也是保护区划体系构建理念不断升华的过程。2008年,赵勇先生提出了由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构成的三级保护区划体系。至今编制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也大多沿用了这个体系[4]。

4 保护区划的实践——以南京市溧水区李巷村为例

南京市溧水区李巷村位于南京市南部,溧水区东部,始建于宋代,现尚保存较完整的传统村落形态和相当数量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风貌建筑。聚落和自然环境、传统农耕环境关系清晰可见,体现了古人堪舆选址的智慧。抗日战争时期,三山环抱的李巷村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曾作为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驻地,因而被称为“苏南小延安”。2016年起,溧水区着手打造“红色李巷”旅游教育基地,文化旅游功能持续发展。

经过深入的调查,规划建议将村落传统风貌建筑遗存、聚落空间结构和界面,以及和聚落密切相关的外部自然环境和传统农耕环境作为保护主体,分三级设立保护区划。

核心保护区,范围包括所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大部分传统风貌建筑,重要的街巷和场地[5]。

建设控制地带,包括构成村落整体格局的重要自然与景观元素,包括河塘水系、山体林地及农田,是村落传统风貌的外延和缓冲区域。建设控制地带内允许进行有限的建筑活动,引导新建建筑风格应与本地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功能应与村庄传统生活和文化展示相适应。

环境协调区包括建设控制地带以为的村落规划范围,应保护与维持村落周边整体农林景观风貌,营造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禁止设置高度较高、大体量、破坏景观的构筑物。禁止大面积开垦农田、开挖鱼塘、搭建成片大棚以及其他严重破坏地形地貌的活动[6]。

5 保护区划体系的提出

一个有效的传统村落保护区划体系,应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又清晰简明,便于管理。根据前文讨论,应建立由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构成三级保护区划体系。其中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具有法定地位,环境协调区应适应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需要,予以发展建设弹性,作为规划建议。在每一级区划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管制措施和管理程序,以利于规划的实施。

猜你喜欢

名镇区划风貌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羊毛衫名镇时尚产业再发力“濮院时尚周”后效应持续发酵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