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和谐美在水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021-04-03邓雄文

建筑与装饰 2021年9期
关键词:出水口水闸水工

邓雄文

阳江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阳江 529500

前言

水工建筑美学研究、园林景观设计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谐美成为现阶段水工建筑设计的重点,主要是在水工建筑实用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装饰,以此达到创造美的事物的目的。因此,探究水工建筑设计中和谐美的应用途径,对提高水利事业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水工建筑和谐美设计基本原理与不足之处

1.1 基本原理

从广义角度来看,水工建筑是建筑的一个门类,与水紧密相连。按照建筑与水间的关系,可分为拦、分、导、跨四大基本形式。生态美学作为当今探究水工建筑与水间结构关系的重要方面,生动反映出建筑的声、光、形、美。因此,水工建筑设计中和谐美理念的应用,要求设计人员用眼、用心去感受,用哲理与乐感勾勒出水工建筑的生态美学结构,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的和谐统一。为保证和谐美能够有效应用到设计中,还应遵循水工建筑发展与资源利用有机结合、以维护生态多样性为设计基础与前提、以设计经济性与安全性为关键的原则,以此保障水工建筑项目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地区生态平衡发展。

1.2 不足之处

在传统水工建筑设计应用和谐美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出水口数量较多、水闸以及其他附属设备景观不佳、驳岸景观单一、生态性材料应用不足、生态景观维护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在借鉴优秀水工建筑案例时,常出现自然景观、生态景观设计处理不当的问题,只是照搬照抄其他建筑的设计经验,在外形塑造、绿植搭配上存在雷同。这些问题的产生均是由于设计人员未充分认识到应用和谐美理念的重要性,并且有效应用和谐美的技巧掌握不全面,从而导致水工建筑不具备专属的艺术风格与美学价值,不利于水工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工建筑设计中和谐美理念的应用

2.1 水工建筑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美

(1)管理区及周边环境设计。广场、雕塑、花坛、绿地等作为水工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工建筑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创意延伸、拓展与再创造。为着重体现出建筑的和谐美,设计人员应从水工建筑的整体入手,合理联系水工建筑与周边环境,确保室内、室外有机衔接,促使建筑物与人文景观和谐共生。此外,设计者一定要全面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与风俗习惯,使得水工建筑既满足当地人民的审美需求,还具备较高程度的实用价值,无论是单个建筑,还是整体建筑,均能够与人文景观形成和谐美,环境优美、景观别致的水工建筑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对水工建筑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2)细部设计。水工建筑的细部设计在广义上是指与工艺、风格、结构等相关的建筑设计,特指整体设计中的细小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的基本框架、踢脚线、门窗、装饰、空间环境等。为保证水工建筑与管理区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细部设计便成为重要依托,通过细化建筑的细节,提升水工建筑整体风格与档次。若细节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追求和谐美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水工建筑部分功能与作用的发挥。例如,在对周边环境中闸墩、桥梁等部位进行设计时,应合理搭配灯饰、栏杆等,确保细节与整体交相呼应。可选用花岗岩、玻璃的组合与现代闸体相呼应,灵活运用色彩、线条等手段协调桥梁与整体间的关系,从而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

以广州公园中的流花湖公园为例,公园水域面积与绿化面积分别为33hm2、54.43hm2,承担着一定的蓄水功能。流花湖公园水工建筑的水闸分别位于公园的东侧与南侧,在工作桥上摆放绿植,采用淡黄色对管理用房进行处理,并使用乔木对水闸进行遮蔽处理。与此同时,采用春羽、蒲葵对堤坝进行处理,形成的葵堤与落羽杉堤具有别致的观景效果,同时利用垂直水面的叶子花营造出十分具有特色的空间,并加设亲水栈道提高水工建筑整体设计的层次感,在水工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了和谐美。

2.2 水工建筑与建筑间的和谐美

(1)水闸设计。水闸作为水工建筑中控制水流量、调节水位的重要部分,应用和谐美的要求在于:闸门占地面积少、外露设备尽量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水闸具体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中,大型水闸要合理设置在管理区内,中型水闸要将水闸与启闭设备分开,小型水闸则要求配套设备与自身结构相呼应。与此同时,还应做好水闸的隐蔽、融合与突出处理,以此保证部分与整体间和谐统一。隐蔽处理一般利用地形、使用绿植遮蔽边缘处的小型水闸;融合处理多运用色彩功能、将水闸与建筑整体融为一体,或是利用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增强水闸的景观性。突出处理通常将水闸与瞭望建筑、景观建筑、艺术处理相结合,以此凸显出水闸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使之成为水工建筑中吸引人们眼球的建筑。

(2)堤坝设计。在水工建筑设计中,多使用桥梁、建筑、堤坝等建筑将湖泊、水系与整体空间环境联系起来,以此丰富水工建筑整体的景观层次感,促使建筑与建筑间和谐统一。首先,合理搭配绿化带、人行道来提高水工建筑整体的立面层次感,并合理增设亲水步道、栈道塑造不一样的观景效果,以此提高建筑之间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其次,在堤坝两侧或是单侧设置特色的植物景观,例如,在水工建筑不同部分的堤坝处,分别使用红花紫荆、小叶榕、落羽杉等植物进行装饰,使得堤岸与水系形成连续统一的景观效果,确保水工建筑设计内涵与审美价值的提升。最后,在堤坝部分,通过设置宽窄不一的通行道路,为人们提供别致的观景空间,同时合理搭配灌木、花卉、绿植等,进一步提升水工建筑空间的观景效果,保证审美效果多变的堤坝与其他水工建筑和谐统一[2]。

(3)进出水口设计。进出水口是水工建筑发挥导水功能的关键,一般采用水源结合、遮蔽处理两种形式提高进出水口的审美效果。其中,遮蔽处理是利用构筑物、植物等遮蔽进出水口,或是将进出水口管道埋于地下,也可利用灌木处理位置较为突出的管道,以此保证水工建筑间和谐统一。水源结合则结合喷泉、水车等作为水工建筑的进出水口,并做好此部分与整体的协调设计,保证单个建筑与整体建筑群的比例尺寸协调,以此在水工建筑设计中进一步体现出和谐美的理念,为水工建筑事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 水工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美

(1)生态材料的使用。水工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间的和谐美,应充分体现出宜材适构的理念,重点追求材料的节能环保、安全可靠与经济实用,以此保证水工建筑设计能够更好地融入自然生态环境中。首先,设计人员应结合水工建筑建设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选用合适的植物作为装饰材料,以此提高建筑设计细节的审美价值。其次,对于水工建筑的水系边坡部分,在原有护坡固坡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绿植增强边坡水系与整体景观的统一感,并利用生态材料对设计进行优化,从而在边坡整治中体现和谐美的设计理念。最后,注重其他整体设计中各细节的处理,在满足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注重整体设计与经济性、安全性的协调。

(2)河道治理工程。由于水工建筑与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包括拦、分、导、跨四大形式的建筑,使得河道治理成为整体设计的重点。河道作为水工建筑设计中水资源的载体,是水生生态环境与陆地生态环境的桥梁与纽带。因此,生态化的建筑设计对提高河道的和谐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3]。设计人员在对建筑地点进行充分的调研之后,结合和谐美的设计原则,合理运用各种措施与手段将河道沿线与整体生态环境统一在一起,在保证河道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适当引入浅滩增强整体景观的别致性。与此同时,在水生环境中合理引入生物,以此提升河流生态环境的异质性,不仅有利于水工建筑审美价值的提升,还有利于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和谐美是现阶段水工建筑设计必须要遵循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既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又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风格。因此,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和谐美应用的基本原理,明确水工建筑补充美学价值的关键点,积极利用先进技术与生态材料,促进建筑与建筑、人文景观、生态环境间统一和谐,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出水口水闸水工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天下水工看淮安
没有水龙头的洗手池
发动机出水口金属垫片的密封设计分析
新型出水口保护体在小农水工程中的应用
从“水工构筑物”到“水工建筑” 水利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水闸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