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审计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21-04-02朱庭轩刘呈曹明杨

审计与理财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家审计

朱庭轩 刘呈 曹明杨

【摘 要】本文以新冠肺炎为例,调查研究国家审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建立应急审计组织机构;明确应急审计对象;突发事件应对流程;确立应急审计内容;审计信息和报告要及时发布。

【关键词】国家审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审计

一、引言

2020年1月,我国各地持续爆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突发事件,传播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对我国造成了很大影响,党和国家迅速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举全国之力支援湖北。全面数万名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短短几日之内,筹集善款1000多亿元,抗疫物资支援及时。但是,物资数量之大,能否有效,及时分配给最需要的地方,物资善款能否全部用于疫情防控,成了全社会人民共同担心的问题。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积极探索全过程跟踪审计。政府应提高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全过程跟踪审计也面临着很多难以立刻解决的现状。

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让财政物资合理合法的进行分配,如何监督好国家物资的使用详情。确保各类资金合理使用是国家审计的职责所在,也是给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最好的答卷。本次疫情来势突然,但好在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万众一心,各级部门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人民群众高度配合。在这次疫情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举全国之力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审计部门也充分行使了监督作用,对国家防控物资、社会爱心捐赠善款、善物等积极进行监督,对使用数据尽量做到公开、透明。

二、文献综述

我国近些年对于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国家审计研究较少,可以看出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针对此类的研究处于相对缓慢的阶段。而此次新冠疫情过程中种种不足逐渐暴露,使得国家审计在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得到大众的密切关注。

国家审计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主要是對国家防控物资,社会捐赠款物等进行审计。邹晶(2009)对应急保障审计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应急保障审计是审计机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所发生的经济活动以及反映活动的经济资料进行审查,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

张钰亭(2012)基于汶川抗震救灾事件,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进行了相关总结,分析了跟踪审计的发展现状并对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旁站式跟踪审计方式提出了建议。例如: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控制;强化资源配置等。

三、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审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国家审计也有相关立法。在《审计法》当中,明确规定并赋予了审计工作的社会地位,对于审计结构的设立、工作职能,人员调配和经费都有着明确规定。但在此次疫情中不难发现,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政府审计工作仍然存在巨大问题。在日常经济社会发展中,审计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更多地起到建设性作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更多地强调审计工作的预防性作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固定的流程,标准的法律法规和不适用的考核评价体系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平常的优势转变为劣势。不论是处理流程,方式方法和应对流程都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方案,导致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往往不能起到及时且有效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存关于审计的法律有《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但在法律条款中,并未有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审计标准有过多的描述。在《国家审计准则》中对于面对突发事件的审计描述,也只是简单的表述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进行审计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调整”,对于具体的实施方案仍然还是一片空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员安排、证据获取、信息披露、权责分离、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规范或执行标准。

2.办事流程缺乏专业化。

现如今,我国审计现已形成常规的审计标准,流程和风险防控体制,但再重大突发事件时,对突发事件的审计对象,具体审计内容和审计何时需要介入,以什么形式介入,介入后的具体程序,缺乏具体实施的流程,以及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流程化并不明确。以这次新冠疫情为例,审计署于2020年2月7日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但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救援物资都已在运往武汉的途中,由此可见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时,审计工作并没有以最快的速度在准确的时机进行介入,从而使监督作用也相应地滞后。

3.固定的方式方法。

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一定程度上需要审计人员灵活的转变方式方法,常规的审计往往采用多人协作的工作模式,但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通常要求一人担任多职,并且需要面对庞大的数据审计,工作量大,常规的工作方法已经远远不足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传统审计部门的工作总是在疫情结束之后,对各类物资进行清点、结算,并不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做到及时的公布物资发放及使用情况。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没有相应的处理机制,总是遇见什么问题处理什么问题,缺少科学的,高效的处理机制。

四、建议

1.建立应急审计组织机构。

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应急审计组织机构,确定机构具体工作内容,职责,具体办事流程,结合当下疫情中凸显的较大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建立起完善的应急处置机构。并且要明确政府审计部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对工作的统筹安排,对接国家监察委,负责财政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管理和使用,以及对审计工作进行实时监督等都要有明确的负责人及相应的执行规范。

2.明確应急审计对象。

明确突发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具体审计内容,按照性质进行划分,分级分类进行管理。例如:对于国家防控财政资金,要将各类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公益性的支出情况进行有效统计,监督。对于社会爱心人士等社会组织的捐款,要尽早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且要提高对被捐助对象的满意度。

3.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流程。

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机制。由于往往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各级相关部门往往会出现混乱,交通,卫生,疾控部门,红十字会等都是列入审计对象。工作量之大,若没有相对于的流程,势必将导致严重瘫痪。同时,考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任务,可以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军队审计相结合,形成审计合力更好地完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审计工作。

4.确立应急审计内容。

在审计内容方面,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要将突发事件中产生的事项应有尽有的全部列入审计计划,要根据审计主体确定审计内容,要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灵活调节审计的顺序。要确定审计立项,做到一次立项,随时开展审计监督。

5.审计信息及报告及时发布。

现如今,全民媒体化的时代,信息的时效性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社会的关注点和审计信息等都应该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经过仔细核查后,及时进行发布。要对人民最关心的话题及时进行发布,实现信息的便民化和高效化。鉴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可以适当改变原有的审计报告模式,将应急审计信息与大数据相联系,采取多样的信息披露方法向公众进行报告,之后再发布总体审计结果公告。这样可增强政府公信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更大地减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总结

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针对审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例如颁布具体的法律法规,建立应急审计流程预案。要把握机会,每一次突发重大事件,都是对我们体制,政策的重大考验。在和平时期,就要有忧患意识,要明确审计内容,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一切准备。

本文只是简单地分析了应急审计现状,进而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而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应对机制等还需要漫长的时间以及各方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明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绩效审计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7,(1):92~93.

[2]王伟平,郑明磊,冯敏娜.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金管理使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33):11~14.

[3]翟晓敏.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以汶川地震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例[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作者单位:西安市长安区西京学院)

猜你喜欢

国家审计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变革研究
国家治理视阈下的国家审计正义价值探析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对国家审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