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生菌辅助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2021-04-02梁东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益生菌

梁东燕

湛江西南医院,广东 524500

小儿慢性荨麻疹通常病因不明,极少数为变应原介导的I 型变态反应所导致,但均与患儿的过敏体质有关[1],风团伴不同程度的瘙痒等临床症状反复出现,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及睡眠质量。在常规使用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物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通常控制症状效果欠佳。有文献指出,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有治疗作用[2]。本研究对比口服氯雷他定及益生菌与单纯口服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诊断为小儿慢性荨麻疹的患儿68例,年龄2~11岁,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3]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其他疾病引起的风团或血管性水肿如败血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等疾病;(2)对氯雷他定、益生菌不耐受有明显副作用出现;(3)患儿口服药物依从性低,无故失访者;(4)有肝、肾等内脏功能障碍者;(5)无免疫缺陷疾病者。本项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 人,对照组33 人,两组间的男女比例,年龄,治疗前症状、体征总积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氯雷他定片(广东逸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 mg/片,国药准字H20052214)口服,体质量>30 kg 者,每次 1 片,每天 1 次;体质量≤30 kg 者,每次半片,每天1 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爱敏康,珠海经济特区尔康药业有限公司,2 g/袋,专利号:新型第M 344730 号),每次1 袋,每天2 次。两组患儿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皮疹瘙痒的程度、每日风团的数量、风团持续的时间、最大风团的直径、风团发作的次数按照4级评分法来计算症状、体征总积分[4],见表2。将各项症状、体征的评分相加起来为症状、体征总积分,总积分下降的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的百分比作为疗效判断标准。SSRI≥90% 为治愈,60%≤SSRI<90% 为显效,30%≤SSRI<60%为有效,SSRI<3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人数+显效人数)/总例数×100%。

表2 4级症状、体征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分别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照上述方法治疗1 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为60.0%,显效率为31.4%,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治愈率为48.4%,显效率为21.2%,总有效率为69.7%。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χ2=5.18,P<0.05),见表3。其中,治疗组有1 例患儿出现乏力,2 例口干,1 例食欲欠佳,不良反应率为11.43%;对照组有2 例患儿出现上腹部不适,1 例口干,2 例乏力,不良反应率为15.1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慢性荨麻疹为皮肤、黏膜对过敏原的免疫变态反应,为过敏性疾病,表现为皮肤的炎症反应及皮下组织血管炎性充血和组织内水肿引发的风团现象和不同程度的瘙痒,其病程长,临床症状反复出现,病因复杂,多数患儿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按照常规使用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物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往往治疗效果欠佳,且症状容易反复出现,严重者影响患儿的睡眠及学习生活,需要寻求一种更能抑制患儿对过敏原的过度炎性反应的治疗方法。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失调有密切关系,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发育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肠道有益菌群能调整肠道内环境,拮抗致病菌的局部定植、感染,刺激和调控机体的局部和全身免疫系统,增强肠道的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局部的通透性和抗原的全身渗透,诱导机体对致敏原的免疫耐受。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粘膜屏障受损,肠道粘膜通透性增加,对致敏原免疫应答增强有关。分泌型IgA(secreted IgA,sIgA)能促进肠道对病原体、共生菌及其抗原的免疫耐受,对肠道黏膜起到免疫保护作用,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菌群失调时,肠道sIgA分泌下降,加上有益菌对抗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的竞争抑制作用减弱,导致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入侵肠上皮细胞,炎性细胞摄取肠道病原体、共生菌等抗原成分而诱发炎症反应,Th1/Th2 失衡,IL-6、IL-4 等细胞因子增加,促使血清IgE 水平上升,从而产生过敏性疾病[5-7]。有研究报道指出,1 个月月龄的婴儿肠道菌群品种的减少与日后发生变应性湿疹有关,小儿在发生过敏性疾病前已经存在肠道菌群队列较健康小儿有差异,说明肠道微生物环境的变异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影响,肠道菌群的失调有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风险[8]。益生菌为在一定数量下对宿主菌群有调整并对宿主健康起到有益作用的活菌,能够平衡菌群结构,上调多种酶的活性调整肠道的生态微环境,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有大量临床资料显示,用益生菌特别是鼠李糖乳杆菌治疗婴幼儿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有明显的疗效[9],能够调整患儿的免疫变态反应,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IL-2、IL-4、ECP、TNF-α 水平,改善肠道的通透性,促进sIgA分泌,平衡Th1/Th2,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减缓机体过敏反应,改善患儿的过敏体质,在防治患儿多种过敏性疾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10-12]。目前已有多项报道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上,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以调整肠道菌群,抑制肠道致病菌,抑制变态反应,对过敏原产生免疫耐受[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小儿荨麻疹过程中使用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物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明显比单用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说明补充益生菌有助于调整已发生过敏反应的机体的肠道微生态的失衡,进而调节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变态反应,从而促使机体免疫系统成熟,下调过度的免疫反应,缩短慢性荨麻疹患儿的疗程,促进其恢复健康,益生菌对小儿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表3 治疗后两组疗效对比

综上所述,益生菌能够与肠道其他有益菌共同调节肠道内环境,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促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免疫耐受,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内平衡,对小儿慢性荨麻疹有免疫调节的辅助治疗作用。益生菌在应用于无免疫缺陷疾病小儿中大多数情况下口服安全,能长期服用,易于被家长接受,在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过程中加用益生菌有临床推广的前景。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益生菌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