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21-04-02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功能检查科天津30010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内径颈部斑块

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功能检查科 (天津 300102)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入院的4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然后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颈部动脉斑块。结果:观察组颈部动脉软斑、扁平斑和溃疡斑检出率要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和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显著窄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定期对患者颈部血管的粥样斑块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有效预防缺血性脑梗死。

由于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增加[1-4]。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梗死的关键危险因素,在其发生与进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5-7]。本次选择了在本院的4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具体的试验内容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n=4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44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46~84岁,平均(60.2±2.3)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45~70岁,平均(52.4±3.9)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具备差异性,且P>0.05。

纳入标准:观察组:①患者符合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的病理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③年龄在45~85岁;④患者的意识清醒,没有脑血管病史;⑤患者和家属知情并且同意此次调研。对照组:①没有心脑血管疾病;②没有全身性慢性疾病。

排除标准:观察组:①具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分泌系统的原发性疾病;②神经系统存在缺陷,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③有运动性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观察组的患者行常规治疗,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循环、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和脑部保护剂等治疗方式,疗程为3周。

在治疗前后使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血管内膜的状况,严格测量血管后壁血管内膜的厚度,诊断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2mm的为有斑块。发现斑块之后根据斑块的形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①硬斑:斑块的内部表现为不规则的强回声,并且在后方有阴影,边界比较清晰。②软斑:斑块内的表现为中低回声,并且外形有着隆起性的改变。③扁平斑:斑块内的表现是呈现低回声并且带有均匀性,颈动脉管壁便显出明显的偏心性增厚。④溃疡斑:在斑块表面存在着明显的缺损,内部存在不均匀的回声。要仔细将检查结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斑块的存在数量、左右颈总动脉的内径、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

在治疗前后的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mL,3500r/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评分标准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恢复良好者Ⅰ级、Ⅱ级和恢复不良者Ⅲ级、Ⅳ级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软件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校验;计量资料用(t)校验,P<0.05来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颈部动脉斑块

对两组患者的颈部动脉斑块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硬斑数量为12(13.6%);软斑数量为42(47.7%);扁平斑数量为6(6.8%);溃疡斑数量为17(19.3%)。而对照组患者的硬斑数量为4(4.5%);软斑数量为4(4.5%);扁平斑数量为13(14.8%);溃疡斑数量为2(2.3%)。两组患者的硬斑χ2=4.8889,P=0.0270;软斑χ2=65.7723,P=5.0616;扁平斑χ2=3.2891,P=0.0697;溃疡斑χ2=15.1030,P=0.0001。观察组颈动脉硬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软斑和扁平斑检出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内径

观察组的颈总动脉内径左侧为(4.07±0.03)mm,右侧为(5.47±0.08)mm;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左侧为(5.13±0.06)mm,右侧为(4.03±0.12)mm。对照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左侧为(7.85±0.06)mm,右侧为(7.78±0.64)mm;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左侧为(5.29±0.07)mm,右侧为(5.38±0.03)mm。两组患者之间的颈总动脉左侧为(χ2=373.78,P=0.00),右侧为(χ2=23.76,P=0.00);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左侧为(χ2=11.51,P=0.00),右侧为(χ2=72.39,P=0.00)。观察组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明显窄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且P<0.05。

2.3 对比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检查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的有28例,恢复不良的有16例。恢复良好组治疗前的IMT为(0.92±0.13)mm,HCY为(22.17±7.32)μmol/L,hs-CRP为(17.82±5.47)mg/L;治疗后的IMT为(0.91±0.16)mm,HCY为(13.27±3.26)μmol/L,hs-CRP为(10.24±5.01)mg/L。恢复不良组治疗前的IMT为(1.23±0.23)mm,HCY为(23.27±6.32)μmol/L,hs-CRP为(19.11±6.74)mg/L,治疗后的IMT为(1.21±0.17)mm,HCY为(16.66±4.84)μmol/L,hs-CRP为(15.26±6.54)mg/L。由此指标可以看出恢复良好组治疗前的IMT低于恢复不良组,且P<0.05,两组血清HCY和hs-CRP比较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恢复良好组治疗后的IMT、血清HCY和hs-CRP明显低于恢复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此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硬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也明显窄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组治疗后的IMT、血清HCY和hs-CRP明显低于恢复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内粥样斑块的形态及结构都和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定期对患者颈部血管的粥样斑块进行超声检查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内径颈部斑块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