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蒙学经典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021-04-01许红星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言发展蒙学幼儿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蒙学经典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策略,建议挖掘蒙学经典语言的音韵美,培养幼儿的发音技巧;利用蒙学经典的意蕴美,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探究蒙学经典的建筑美,培养幼儿的语法意识;以蒙学经典的德性美,培养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蒙学 经典教材 幼儿 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026-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对幼儿语言发展做出规定,后者具体表现为“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蒙学经典是“以社会文化为大背景,以儿童认知特点与智能发展需求为参考,为实现启蒙教育目标、满足启蒙教育需求而编纂的各种蒙学读物”,其中流传至今、影响较大的经典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汉语音韵优美、意蕴深刻等优势,是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典范,对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利用蒙学经典教材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蒙学经典语言音韵美,培养发音技巧

语音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3—6岁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各不相同。3—4岁的幼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全,细小肌肉群不够灵活,听觉分化能力较差,他们在吐字、说话时经常把相似音弄混;4—5岁幼儿的发音器官基本健全,除了个别字发音不准,绝大多数幼儿能够在良好的示范和指导下正确发音;5—6岁幼儿发音器官健全,能够辨别声音的差异,不仅发音正确,还能准确地将听到的语音分辨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声。幼儿的发音中,声母的发音正确率较低,韵母的发音正确率偏高,这是因为幼儿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不会正确运用发音器官。例如,幼儿容易把zh/ch/sh与z/c/s相混淆,且常常感到zh/ch/sh/r等发音比较困难。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地域差异,部分南方幼儿常常出现n/l或者h/f不分等情况。

幼儿期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发音准确是发展口头语言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注意加强幼儿的发音技能训练。蒙学经典教材通常选取一定数量的常用字,按照句式简短、对称、押韵、尽量不重复的原则进行编排,呈现出汉语文字的音韵美。如《三字经》在句式上是三字一句,简洁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被认为“开三言韵语蒙书之先例”;《百家姓》句式上是四字一句,以四言韵语的形式,汇集中华姓氏的蒙学教材。宋代时期,《百家姓》还配有曲谱供学童吟诵,旋律动听;《千字文》讲究押韵平仄,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曾言:“《千字文》保持了整齐押韵的传统,便于儿童朗读背诵,并且押韵自然,没有勉强硬凑的地方。”

在幼儿园日常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挖掘蒙学经典语句声调、韵律和谐的特点,引导幼儿感受蒙学经典的音韵美感。如诵读《百家姓》,先问小朋友是否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姓氏有哪些,在幼儿说出自己了解的姓氏之后,教师就可以介绍《百家姓》这本书,并领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幼儿跟读,从中感受四声的抑扬顿挫,有的幼儿会说“读起来一上一下的,感觉好像坐过山车一样”“读起来如唱歌谣一般”……这时,教师还要相机锻炼幼儿辨别语音和语调的差别,让幼儿在感受汉字音韵美的同时,初步训练发音技巧,培养语感,开发幼儿的语言潜能。

二、利用蒙学经典语言意蕴美,培养语言理解能力

意蕴是指事物的内在含义,是文学作品渗透的理性內涵。蒙学经典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讲究义理、意蕴深刻,体现意蕴美。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幼儿发展语言理解能力的基础,从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来看,一种是能够说出或者描绘出的词语,另一种是虽然说不出来,但听到或见到时能够理解的词语,后者的获得要先于前者,并且幼儿在这一方面的词汇量更加丰富。随着词汇量迅速增加,幼儿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意义越简单的词掌握得越快,反之亦然。例如,幼儿先掌握“大”和“小”,随后理解“深”和“浅”等。

在增加词量和词类的同时,幼儿逐步提升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从单义到多义,过渡到同音异义词的理解,最后逐步把握语义关系,幼儿能够理解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对“车”这一事物,幼儿自然而然联想到汽车、火车、救护车、消防车等。教师在指导幼儿朗读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向幼儿渗透作品蕴含的深刻意义,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如《三字经》注重启迪幼儿的智慧,联系生活实际教育幼儿积极向上,教师在带领幼儿朗诵“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时,要向幼儿渗透“子”“幼”“老”的含义,让幼儿懂得要从小好学,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及其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可见,幼儿从蒙学经典中感受词语的意蕴美感,迅速掌握词汇、理解词义,对幼儿理解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探究蒙学经典语言建筑美,培养语法意识

语言都有一套特定的句法规则,幼儿的语言发展大多由不符合句法规则,发展到接近成人的句法话语,这涉及句法规则的习得,主要是对句子的学习。幼儿在学习句子时,大体经历四个阶段:句子复杂程度的发展、句子完整性的发展、句子长度的发展、句子类型的发展。幼儿刚开始使用复句时,往往结构松散、缺少连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从“还、也、又”等逐步发展为“后来、那么,只好”等;2岁之前的幼儿极少会说完整的句子;2岁之后开始说完整句,且越来越多。句子的长度也随之增加,幼儿最早掌握的是陈述句(幼儿使用频率较高的基本句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学会使用更多的句型,如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在文学作品中,建筑美借指文章的结构美感,主要体现在“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即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每一节在字数、句数基本相等,节与节之间大致相似。蒙学经典作品讲究建筑美,《三字经》全书三字一句,运用对偶、反复、对比、顶真等修辞手法;《百家姓》全书四字一句,共118句;《千字文》全文共一千字,四字一句。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三字经》的“酸甘苦,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时,幼儿先跟读,再自己诵读,并找出字数上有什么规律,4—5岁的幼儿一般能说出“每次念的是三个字”“不仅念得顺口,而且很好听”,教师或家长相机引导“我们说话也要这样,不仅声音清晰,而且要说完整”,随后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平时吃饭都有什么味道,幼儿之间可以相互纠正,教师或家长适时指导。在利用“三百千”教材进行指导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训练他们多说复合句,用多种类型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把句子说完整,培养语法意识。

四、利用蒙学经典语言德性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德性是指德育教化作用,蒙学经典教材大都蕴含着道德教育,展现德性美,如《三字经》教导幼儿从小“首孝悌,次見闻”,通过“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让幼儿懂得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等基本礼仪;通过孔子拜师、宰相赵普读书、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等励志向学的人物事迹,劝诫幼儿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向学。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幼儿除了掌握语音、语义、语法规则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交际对象和交谈话题的把握上,自己说的话能够让听众理解、听得明白,包括语言的清晰度和礼貌性等。清晰度是指幼儿对交际内容和说话方式进行调节,以保证被理解和接受;礼貌性指的是遵循社交习惯,为了适应交流场合和交流对象的角色特征,对表达内容和方式进行调节。在交谈话题的把握上,双方应该将话题保持在某一个主题上,且3岁左右的幼儿具备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交谈的能力。

在与幼儿共同学习蒙学经典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懂得语言交际的礼仪,学会认真倾听,应等别人把话说完自己再讲,不能插话或打断别人讲话;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字清晰,保证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得清楚。其次,引导幼儿在语言交际中围绕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讨论还没有结束时,不能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最后,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表达能力。如在朗诵完《三字经》《百家姓》或《千字文》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所讲的内容改编故事,与小伙伴一起讨论,或是鼓励幼儿参加角色扮演游戏,特别是主题角色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一起确定主题、编排故事、分配角色,不仅加深幼儿对蒙学经典教材的理解,而且给他们创造语言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游戏中理解新词、扩展新句,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蒙学经典蕴含着语言学习的大智慧,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交流、讲述和文学欣赏等形式,运用蒙学经典培养幼儿的发音技能、语言理解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我国古代经典蒙学教材的文化向度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8

[2]吴倩.古代蒙学教材“三、百、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闻一多.古诗神韵·诗的格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蒙学经典教材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现代价值”(课题编号:2018KY09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红星(1984—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师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语言发展蒙学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日新才能启蒙
学前儿童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及教育策略探讨
基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绘本阅读原则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