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枚图标把中国文化“篆刻”进冬奥

2021-04-01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力量感冰球篆刻

“像‘印,不像‘标。”对于近日正式发布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部长佟立新道出看到图标的第一印象。体育图标是奥运会的标配,这些定格了每项运动最具代表性瞬间的符号将广泛应用于赛事景观、指示系统、门票,以及电视转播、新闻宣传、市场开发等多个领域。“体育图标可以超越所有的语言和文字,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观众,看到这个标识,就知道它所代表的竞赛项目。”佟立新表示,作为奥运会重要的视觉形象元素之一,体育图标除了很强的功能性,也是传达奥运会举办理念和主办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共30个,其中包括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图标设计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2020年5月初,设计团队开始了体育图标的创作。在确定灵感来源后,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及其团队第一时间去了中国历史研究院,从甲骨文甚至更早期的文化符号中寻找可能性,研究怎样使用文字的结构或笔法才能将运动项目的形态表达得最准确,“让大家看起来有中国文字的感觉,又读不出它是什么字。”在她看来,体育图标就是一个窗口,“大家看到了、喜欢它了就会去了解它,从而会去了解中国文化。”

可“文字”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最开始创意没有落在篆刻上,而是书法。”林存真透露,冰雪运动是速度和力量的体现,他们在尝试书法的时候,“有的图标还可以,有的会觉得力量不够。”例如,在画冰球的图标时,就很难用毛笔把冰球比赛中的激烈力量感表达出来。此时,篆刻成为新的方案,“笔法和刀法比较的话,刀法的力量感更强。同时,由于刀和石头的关系,会出现很有意思的边缘结构。”

“秦汉时期的印章是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的巅峰,‘印宗秦汉成为后世文人篆刻的‘金科玉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篆刻艺术家张洺贯介绍,“中国文字在秦代和汉代的发展中,主要以大篆和小篆为主,大篆与小篆字体本身就有很强的象形性,这样的象形性和冬季运动轻松、跳跃的感觉很类似。”经过多方讨论和尝试,图标最终采用了汉印的风格。

(摘自《中國青年报》 梁璇/文)

猜你喜欢

力量感冰球篆刻
Ice Hockey
军装散漫
树寇之美
撞击金属
冰球湖滩
双周面孔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