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酒泥中甘露聚糖碱提工艺优化

2021-04-01黄倩李洁王斌史学伟

食品工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聚糖葡萄酒酵母

黄倩,李洁,王斌,史学伟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石河子 832000)

酒泥是葡萄酒加工酿造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主要成分酵母菌残体中含有大量的有益物质,如酵母细胞壁中的甘露聚糖[1]。甘露聚糖占酵母细胞壁的比重达40%[2],具有较强免疫活性[3-5],可以抵御由沙雷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6];从不同水平上调节体内细胞免疫反应[7];对抵抗辐射[8]、癌症、肿瘤具有着重要的作用[9-10];它还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纯天然无公害的防腐剂和保鲜剂,能够有效地防止新鲜水果以及海产品的腐败变质,可以增强保鲜物品的风味,提升其食用品质,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11-12]。

综上可知,提高甘露聚糖的提取率,为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有效地利用葡萄酒加工副产物——酒泥,减轻葡萄酒泥对环境的污染,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甘露聚糖提取的方法主要有酸式浸提法、碱式浸提法、酶法浸提和热水浸提等[13-14];其中,酸法提取原理简单,操作便捷,但对甘露聚糖的结构破坏较大。酶法浸提专一性较高,但价格昂贵,且提取物富含蛋白质等杂质[15]。热水浸提法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但因其要达到的温度较高,高温设备昂贵,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而比较几种提取方法发现碱性提取可有效地保证甘露聚糖的结构,且操作简单,仪器简便,故优化此法。而朱红蕾等[16]、杨学山等[17]的高浓度碱法提取,甘露聚糖的提取率较低,此次试验希望能够降低碱液使用的同时也能提高甘露聚糖的提取率,为促进葡萄酒泥酵母资源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与试剂

葡萄酒泥(新疆张裕天珠葡萄酒业有限公司);CH3CH2OH、NaCl(分析纯,天津湘昊化工有限公司);CH3COONa(分析纯,淄博蓝昊化工有限公司);NaOH(分析纯,沧州刘氏化工有限公司);CCl3COOH(分析纯,南京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H3COOH(分析纯,湖北兴银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CH3COCH3(分析纯,东莞市宏川化工有限公司);H2SO4(分析纯,淄博建龙化工有限公司);H3BO3(分析纯,郑州优然化工有限公司)。

1.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电子天平(JCS001型,天衡仪器制造厂);分析天平(JJ223BC型,双杰测试仪器厂);离心机(Model型,上海创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HH-W420型,金坛市医疗器械厂);pH计(SIN-PH4.0型,上海雷磁仪器厂)。

1.2 试验方法

1.2.1 葡萄酒泥预处理[9]

将从葡萄酒厂中带回来的废弃葡萄酒泥密封好,并放入4 ℃的冰箱中冷藏,以防止微生物对酒泥造成污染而使酒泥变质。将酒泥从冰箱中取出,取足量酒泥,用蒸馏水以料液比1∶1(g/mL)混合,用孔径0.180 mm筛筛分后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沉淀,重复上述步骤多次,直至酵母菌体颜色淡化至白色为止,于4 ℃保存待用。

1.2.2 酵母菌体诱导自溶

将从上述步骤中获得的湿酵母取出,取一定量的酵母细胞,以料液比1∶3(g/mL)添加蒸馏水,搅拌多次后制成酵母细胞悬浮液。在该悬浮液中加入适量2% NaCl溶液以及pH 4.5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将所配制的酵母细胞悬浮液在45 ℃的水浴锅中诱导自溶30 h。温度降至常温后以4 000 r/min离心20 min,取沉淀,备用。

1.2.3 提取甘露聚糖

取3 g酵母细胞壁,在料液比1∶15(g/mL)、NaOH质量分数3%、温度90 ℃的条件下提取1.5 h,将提取物冷却到室温后,以4 000 r/min离心15 min,沉淀保留上清液;添加9%三氯乙酸,至pH降到3后放于4 ℃冰箱中静置12 h。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除去其中的蛋白质[18],保留上清液,将上清液倒入锥形瓶中,添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静置12 h,取沉淀物,将从上述步骤中得到的沉淀物用丙酮浸湿,缓慢地洗涤2次,每次10 min,最后再在温度50 ℃条件下干燥沉淀物,得到甘露聚糖。

1.2.4 单因素试验

1) 料液比对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取3 g酵母细胞壁,在NaOH质量分数3%的条件下,于90 ℃下提取1.5 h,考察不同料液比(1∶10.0,1∶12.5,1∶15.0,1∶17.5和1∶20.0 g/mL)对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影响。

2) NaOH质量分数料液比对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影响:考察不同NaOH质量分数(1%,2%,3%,4%,和5%)对甘露聚糖的影响,料液比为1∶15.0(g/mL),其他同1.2.4(1)。

3) 浸提时间对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影响:考察不同提取时间(0.5,1.0,1.5,2.0和2.5 h)对甘露聚糖的影响,NaOH质量分数为2%,其他同1.2.4(2)。

4) 浸提温度对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影响:考察不同提取温度(70,80,90,100和110 ℃)对甘露聚糖的影响,提取时间为1.5 h,其他同1.2.4(3)。

1.2.5 响应面优化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葡萄酒泥酵母甘露聚糖提取的试验因素和水平,利用Design-Expert. V 10.0.4软件对甘露聚糖提取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和数据结果的分析。

1.2.6 甘露聚糖含量的测定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法,参考文献[19]进行修改。

1) 绘制标准曲线:分别称取250,500,750,1 000,1 250,1 500,1 750和2 000 μg甘露聚糖,配制成溶液后再分别稀释为25,50,75,100,125,150,175和200 μg/mL系列溶液,将标准液分为2份(A和B),A中加入0.2 mL甘露聚糖溶液、4.5 mL 90%浓硫酸,B中加入0.2 mL甘露聚糖溶液、4.5 mL 90%浓硫酸与0.2 mL 0.1 mol/L NaCl-H3BO3溶液,在70 ℃水浴锅中水浴25 min,在280 nm波长处测量溶液吸光度,测得的吸光度分别为A1和A2,计算其差值A(A1-A2),可得到甘露聚糖含量与A的相关关系。

2) 样品处理:称取20 mg标准的甘露聚糖样品,添加3.5 mL 72%浓硫酸,室温静置4 h,然后加蒸馏水使硫酸的浓度为5 mol/L左右,在90 ℃水浴锅中添加酸,水解3 h;冷却至常温后用碱液调节pH至中性,最后再添加一定量的0.2 mol/L pH 7.0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 mL,以备后续试验操作。

3) 甘露糖样品质量浓度测定:取0.2 mL制得的样液,其他同1.2.6(1)来测定该样液的吸光度,并求出A值,再根据图1求出甘露聚糖标准曲线方程Y=0.001 4X+0.002 3(R2=0.999 1),以求出甘露聚糖的质量浓度。

图1 甘露聚糖的标准曲线

1.2.7 甘露聚糖提取率

甘露聚糖提取率按式(1)计算。

式中:R为甘露聚糖提取率,%;m1为甘露聚糖的质量,mg;m2为酵母细胞壁干质量,mg。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结果分析

2.1.1 料液比与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关系

由图2可知,当料液比为1∶10.0,1∶12.5和1∶15(g/mL)时,甘露聚糖的提取率与溶剂用量呈正相关,提取率随着溶剂的增多而不断升高。其原因是碱提取液作用不充分,因而溶剂越多,提取率越高。当料液比为1∶15(g/mL)时提取率达到最大值。当料液比为1∶15.0,1∶17.5,1∶20.0(g/mL)时,甘露聚糖提取率与溶剂用量呈负相关,当溶剂使用量增加时,温度上升、时间延长,增加了甘露聚糖后续提取的难度,同时引起提取物的损失[20],使得甘露聚糖提取率降低。综上所述,甘露聚糖最佳的提取料液比为1∶15.0(g/mL)。

图2 料液比与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关系

2.1.2 NaOH质量分数与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关系

由图3可知,当NaOH质量分数为1%~2%时,甘露聚糖提取率与NaOH呈正相关,这是因为低质量分数的NaOH有利于甘露聚糖不断地从溶剂中溶出来,加速了甘露聚糖的提取过程,所以在这浓度范围内提取率不断上升。当NaOH质量分数为2%~5%时,甘露聚糖提取率与碱的质量分数呈负相关。原因是酵母细胞壁对酸碱性变化较敏感,高pH会促使甘露聚糖的提取,而甘露聚糖的结构易被高浓度NaOH破坏,导致其降解,而且浓度越大对甘露聚糖的降解越厉害,损失的甘露聚糖也就越多,从而导致提取率降低[18]。综上所述,选择2%的NaOH作为最佳的提取碱液的浓度。

2.1.3 浸提时间与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关系

由图4可知,当浸提时间为0.5~1.5 h时,甘露聚糖提取率与浸提时间呈正相关。其原因是碱的水解作用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使得提取也不充分,但此时产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明显的。因此短时间内甘露聚糖提取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当浸提时间为1.5~2.5 h时,时间过长,使得碱液发挥的水解作用过度,导致甘露聚糖的结构被严重破坏,最终使提取率快速下降。综上所述,选择1.5 h作为提取酒泥中废酵母甘露聚糖的最佳提取时间。

2.1.4 浸提温度与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关系

由图5可知,当温度为70~90 ℃时,甘露聚糖的提取率与浸提温度呈正相关,说明温度还没有达到浸提最适温度,在较低水平会促进提取效率,且在低温度范围内提取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为90~110℃时,甘露聚糖的提取率与浸提温度呈负相关,浸提温度越高,甘露聚糖提取率越低,甘露聚糖结构在高温下易被破坏,故高温使提取率呈现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选择90 ℃作为提取酒泥中废酵母甘露聚糖的最佳提取温度。

图3 NaOH质量分数与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关系

图4 浸提时间与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关系

图5 浸提温度与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关系

2.2 优化工艺条件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甘露聚糖的最终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料液比、NaOH质量分数、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作为考察因素,利用Design-Expert. V 10.0.4软件对甘露聚糖提取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和数据结果的分析,结果见表1~表3。

用Design-Expert. V 10.0.4软件对表3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回归方程为:Y=12.75-3.89A-0.95B-0.91C+1.76D+0.44AB+2.91AC-1.57AD-0.75BC-0.82CD-0.28A2+0.30B2-1.62C2-1.48D2。利用Design-Expert. V 10.0.4软件对甘露聚糖提取进行数据结果的分析,结果见图6~图9。

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极为显著,R2=99.00%,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观察图7和图9可以发现,料液比和甘露聚糖提取率的影响作用明显,且具有规律可循,与表3所得显著性符合,甘露聚糖提取率随着料液比的变化而明显变化,且随着料液比的增加,NaOH使用量降低,甘露聚糖提取率随之提高。同时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料液比与NaOH质量分数之间关联性较其他弱些。浸提时间与浸提温度之间相关性不强,且对甘露聚糖提取率影响不如料液比明显,故料液比对甘露聚糖的提取率有重要影响,其次是提取温度。

表1 响应面因素水平

表2 响应面结果

表3 响应面方差分析结果

由等高线、方程等得到最优试验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在料液比1∶12.5(g/mL)、NaOH质量分数3%、浸提时间1 h、浸提温度100 ℃的条件下对甘露聚糖进行浸提,经过3次平行试验,结果显示平均提取率达到21.97%。这个数值没有达到模拟的最大值(22.543%),说明试验中存在误差,属于正常现象。响应面所得最优组合与实际操作值所得到的结论相似,这进一步验证响应面模型拟合程度良好。

图6 碱法甘露聚糖提取率3D图

图7 甘露聚糖提取率料液比与提取时间等高线

图8 甘露聚糖提取率提取时间与提取温度等高线

图9 甘露聚糖提取率料液比与提取温度等高线

3 结论与讨论

此次试验以废弃的葡萄酒泥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方差分析,确立了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并确保了提取甘露聚糖最优工艺参数的稳妥性和可靠性。在料液比1∶12.5(g/mL)、NaOH质量分数3%、浸提时间1 h、浸提温度100 ℃的条件下对甘露聚糖进行浸提,甘露聚糖的平均提取率可达到21.97%。该试验结果与朱红蕾等[16]、杨学山等[17]的高浓度碱法提取相比,减少了碱液用量,减轻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此试验提高了甘露聚糖的提取率,为工业上从葡萄酒酒泥中提取甘露聚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将其应用到工业提取甘露聚糖,达到酒泥废物再利用的目的还需要继续研究,确保设备的运行及甘露聚糖的纯化。

猜你喜欢

聚糖葡萄酒酵母
相对分子质量对木聚糖结晶能力的影响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酵母抽提物的研究概况
酵母魔术师
人CyclinD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生物量高的富锌酵母的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