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隔离医院的总图设计探讨
——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为例

2021-04-01张孟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院区应急新冠

张孟瑜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53

1 前言

2020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突然袭击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并以其强烈的传染性快速向全国各地扩散。作为全国最大移民城市的深圳市,春节后的返城高峰即将来临,疫情防控形势格外严峻。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高峰、及时安置和救助感染者,1月31日、大年初七,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精神,深圳市政府决定,依托既有的传染病防治定点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紧急建设一座应急隔离医院、成为深圳版的“小汤山医院”,满足新冠疫情防控的紧迫要求,并同时兼顾未来10~20年长期使用需要、扩充第三人民医院的传染病研究和救治能力。

2 项目概况

经过充分比选,本次建设的应急隔离医院选址定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西侧总面积约为8.9万平方米的山林绿地中,以便在满足抗击疫情紧迫需要的同时,可以将其作为第三医院的应急院区而长期运作、大幅扩充第三人民医院防治传染病的能力。因此,项目组需要克服项目场址在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诸多不利因素,实现项目两大主要目标。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首先是用20天的时间,建设一座包含1000床隔离病床的应急隔离医院,满足紧迫的抗疫要求;应急隔离医院的设计使用寿命要求10~20年,在疫情结束之后仍可作为第三人民医院的应急院区长期运行。然后是用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建设一座大型医学研究中心,大幅扩充第三人民医院对传染病的研究能力。

3 项目设计要求

与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最早建设的新冠疫情应急医院相比,本项目有以下显著不同的设计要求:

一是选址条件不同。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均是紧临城市主干道,交通及市政管线衔接条件良好,且用地平坦甚至已经平整和硬化处理、场地环境较为优越;本项目选址紧临现有的大型医院、具有常态化运作的良好管理条件,但用地地形复杂、基本无道路和市政衔接,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场地平整、边坡处理、市政管网建设等基础工程,对项目工期形成极大挑战。

二是建设目标不同。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是在疫情爆发的最高峰、本地医疗资源几近耗竭、全国紧急支援之下建立的“战地医院”,控制疫情、治病救人基本是其唯一目标。而本项目不仅要考虑尽快建成、满足抗击疫情的紧迫需要,同时还需兼顾作为医学研究中心最长20年的长期使用需求,属于“平战结合”性质[1]。

三是环保要求高。武汉的应急医院建设时,本地医疗资源已几近枯竭、尽快满足新冠疫情紧急救治需要对各方对项目的唯一要求;而深圳应急医院建设时,深圳市新冠疫情仍处于有序可控之中,本项目周边包括医院、公园、居民区、污泥处理场、水源保护区、高速公路、高铁高架桥等复杂用地,项目建设需要统筹考虑项目与周边的防护间距、医院内部洁净分区布局、医院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和潜在风险,满足环保方面的高标准要求。

4 项目组织管理

本项目为EPC项目,由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总承包,我司负责总图及市政设计,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建筑设计,同时整合医技、边坡支护、机电、弱电、装饰、景观等专项设计团队,建立了完整的设计技术管控体系,实现设计宽度及设计深度的全覆盖和项目设计建设的快速推进。

5 设计策略

基于项目的主要特点和各项关键要求,设计需要采取特殊的总体设计策略,以期同时满足项目功能、工期、环保等多重目标:

5.1 规划选址:永临结合、分步实施

项目用地以中部的现状山路为界,自然划分为A、B两个地块。

图1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EPC项目设计资源网络图

B地块面积较大、约6.8万平方米,位于第三医院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周边的生活区可以通过现有公园、交通设施等保持充足的隔离间距,适宜建设应急院区、配置1000床隔离病床,并可通过新建连接道路与外部市政道路相连,可在基本不干扰第三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独立施工建设,保障20天建成的工期目标。

合理的规划选址达到了良好的施工管理效果。在施工高峰期,工地上工作人员总数超过1.1万人/日,每日进出的各类工程车辆、物资运输车辆数百台,保障工程进度的需要,且整个施工期间无一例感染病例发生。

图2 项目选址

A地块与第三医院现有院区毗邻,规划建设医学研究中心,可在B地块完工并移交后视疫情发展情况适时开工建设,不影响抗击疫情工作的正常安排。

5.2 总图布局:合理分区、有效运作

B地块作为应急院区,设置独立的出入口和市政配套设施,内部划分为污染区(隔离病区)、半污染区、洁净区等不同功能区[2]。应急院区设有独立的检验科、手术室、ICU和氧气站、空气站、垃圾站、太平间、医疗库房、医护生活用房等各项设施,具有完整的自持能力,必要时,应急院区可以封闭独立运作,实现对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满足疫情防控的“战时”需要。

图3 应急医院洁净分区

交通组织方面,应急院区设置两个独立的出入口、与外部市政道路相连,并通过A地块道路与第三医院现有道路相连,设置有病患院内院外转运、医护上岗、污物运输等各种独立的交通流线,避免交叉感染、保障医院安全高效运作的高标准需要。

A地块建成后,A、B地块与现有院区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非疫情紧急状态下,可以实现现有院区及A区、B区三区统一管理和功能互补,充分共享第三医院的各项医疗资源、避免非疫情情况下应急院区的资源浪费,有效降低医院整体的人力需求和运作成本,利于医院的长期良性运作[3]。

另外,应急院区设置了十处、共34个救护车专用泊位,其中主入口广场设16个救护车泊位;每个医疗单元(手术室、ICU等)、每两组护理单元均各设置一处无障碍坡道、与院区环路相连,衔接处设置一组2个救护车泊位,可以满足特殊状态下大量病患集中转运的高需求。应急院区内还设有83个小汽车停车位,主要供医院工作车辆(含内部通勤电瓶车)、医疗工作人员停车,不对外开放。

5.3 场地平整:宁挖勿填、精细竖向

本项目场地复杂、自然地形高差超过20米,场平及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对工期形成极大制约。为节省工期、保障质量,B地块采取“宁挖勿填”的原则,利用无人机航拍采集具有GPS信息的4200余张照片,建立三维实景模型,快速测算最优地坪设计高度,适当提高A地块场地标高、吸纳B地块的多余土方,基本实现剩余土方无外运,并通过精细化的竖向设计与第三医院现有院区、周边区域的良好联接。

5.4 环境保护:高标防控、安全可靠

给水系统采用一体化生活泵房变频供水,污染区和清洁区的给水管道分别设置,不采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避免医院与市政、污染区与清洁区交叉污染的风险。

排水工程采用雨污分流、污废合流的方式,污废水经污水管网收集,排入院区内的消毒池、化粪池、污水处理站消毒处理后,达到相关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场地污水管网、检查井采用防渗膜隔离防止下渗污染地下水;院区内雨水按7毫米初期雨水收集,经雨水消毒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避免污染周边水体和地下土壤。

雨水工程在应急院区内与院区外采用两套独立的排放系统,结合应急院区建设,同步梳理完善应急院区周边山体山洪排水、北侧污泥厂涝区的排水系统,确保应急院区排水安全。

5.5 景观氛围:简洁开敞、健康通风

考虑应急院区将作为第三人民医院的一部分长期运作10~20年,项目组亦十分重视院区景观设计,力求为病患提供优良的康复环境。

整体设计以安全生产、隔离美化、快速实施为原则,品种参考深圳市传染医院植物名录,选择种植抑菌保健、吸废能力强、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植物,如柚子树、白兰、红花羊蹄甲等,打造简洁开敞园区环境。根据功能需求和场地特性将医院分为四大分区,分别是主入口景观区、外庭景观绿化区,内庭景观绿化区、生活配套区,营造轻松舒适、有助康复的景观氛围。

图4 应急院区景观设计效果图

6 结语

新冠疫情应急隔离医院的建设极其特殊;此类项目的建设属于抢险救灾工程,疫情就是命令,开战就是决战。2020年2月,在全国新冠疫情高发、疫情发展尚不明朗、对新冠病毒缺乏了解的极大压力之下,设计项目组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探索新理念、新工艺、新方法,与建设单位、使用单位(院方)、全过程咨询、施工总承包单位、主要施工分包、主要材料供应商等有关各方无缝配合、联合办公、打通流程、快速决策,顺利实现20天完成从概念方案到施工图并完成施工全过程的建设目标,项目建设获得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极高评价。目前,应急院区已投入使用,在抗击疫情的长期化战斗持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图5 应急院区建成时实景图

猜你喜欢

院区应急新冠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院区再造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运用评分制对某院两院区红细胞出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