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用紫草研究进展△

2021-04-01马生军耿阳马露朱恋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紫草新疆

马生军,耿阳,马露,朱恋

新疆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紫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软紫草)Arnebiaeuchroma(Royle)Johnst.和内蒙紫草(黄花软紫草)A.guttataBunge的干燥根,味甘、咸,性寒,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的功效,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2]。

1 基原考证

1.1 本草记述

传统本草典籍有关紫草基原种的记载主要集中于植物外部形态方面的描述(表1)[3-8]。

1.2 基原

表1 本草典籍中有关紫草形态的描述

图1 本草典籍有关紫草的绘图

紫草的法定来源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之前版本中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euchroma、内蒙紫草A.guttata或紫草L.erythrorhizon,但紫草L.erythrorhizon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修订中被删除[2]。

1.3 近缘和易混淆种

1.3.1紫草近缘种 具有药用价值的紫草主要分布在紫草科的软紫草属、紫草属和滇紫草属。其中,软紫草属紫草,药用价值最高,也是《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的药用紫草来源;紫草属的紫草药用价值次之;滇紫草属紫草药用价值最差。紫草属、滇紫草属的紫草现主要于民间应用,不作为国家法定药用紫草资源。

1.3.2紫草混淆种

1.3.2.1软紫草属 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常含紫色物质,茎直立或铺散,叶互生,花有长柱花和短柱异花现象,花萼5裂至基部,花冠漏斗状,外面通常有毛,斜卵形小坚果,表面有疣状突起,着生面平或微凹居腹面基部;软紫草属约有25种,分布在中亚、欧洲、非洲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区域,我国产6种,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10-12]。新疆紫草A.euchroma,根粗壮,富含紫色物质,根头部成绳索状,皮部极疏松,常成片状多层相叠,易剥落,顶端有的可见分歧的茎残基;质轻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中心木部较小,呈黄白色或黄色;花冠紫色至深紫红色,有时淡黄色带紫红色;小坚果宽卵形,初为黑褐色,完全成熟后变为棕褐色。内蒙紫草A.guttata根含紫色物质,粗根与新疆紫草相似,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细根又与紫草L.erythrorhizon相似;皮部略薄,常数层相叠,易剥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整齐,木部较小,呈黄白色;花冠黄色;小坚果三角状卵形,淡黄褐色。硬萼软紫草A.decumben(Vent.) Coss.et Kral.根含少量紫色物质;花冠黄色;小坚果三角状卵形,褐色。天山软紫草A.tschimganica(B.Fedtsch.) G.L.Chu 根无紫色物质,花冠黄色。疏花软紫草A.szechenyiKanitz 根稍含紫色物质,花冠黄色,小坚果三角状卵形,长约2.7 mm,有疣状突起和短伏毛。灰毛软紫草A.fimbriataMaxim.根含花冠淡蓝紫色或粉红色,有时为白色,小坚果三角状卵形,长约2 mm,密生疣状突起,无毛。其中新疆紫草、内蒙紫草为正品,其他为混淆种。

1.3.2.2紫草属 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有短糙状毛,花构成有苞片的顶生镰状聚伞花序或单生叶腋,花萼5裂至基部,卵形小坚果,表面有疣状突起或平滑,着生面在腹面基部;紫草属约50种,分布在欧洲、非洲、美洲及亚洲,我国产5种,在除西藏、青海外其他自治区、省均有分布[10]。紫草L.erythrorhizon多年生草本,根富含紫色物质,锥形扭曲,有分枝,红褐色或暗红色;根头常留有残茎,外皮粗糙,有不规则的纵沟及皱纹,皮部薄,易剥落,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深紫色,木部较大,灰黄色;花冠白色,小坚果卵球形,乳白色或带淡黄褐色,长约3.5 mm,平滑,有光泽,腹面中线凹陷呈纵沟。小花紫草L.officinaleL.习称珍珠透骨草,多年生草本,根在幼嫩时稍含紫色物质;花冠白色或淡黄绿色,小坚果乳白色或带黄褐色,卵球形,长约3 mm,平滑,有光泽,腹面中线凹陷成纵沟。田紫草L.arvenseL.习称麦家公,1年生草本;花冠白色,有时蓝色或淡蓝色,小坚果三角状卵球形,长约3 mm,灰褐色,有疣状突起。石生紫草L.hancockianumOliv.多年生草本;花冠紫红色或淡紫红色,小坚果三角状卵球形,褐色或白色,长约3 mm,无毛,稍有凹点,有光泽,面具纵隆脊。梓木草L.zollingeriA.DC.多年生匍匐草本;根褐色,稍含紫色物质;花冠蓝色或蓝紫色,小坚果斜卵球形,长3~3.5 mm,乳白色而稍带淡黄褐色,平滑,有光泽,腹中线凹陷呈纵沟[10-12]。其中,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之前版本中,紫草被作为药用紫草的正品应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修订后将其删除。其他种紫草均为混淆种,部分在民间应用[2,10-12]。

1.3.2.3滇紫草属 2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半灌木,单叶、粗糙,同时茎生或基生,全缘,无柄或具柄。花冠蓝色、黄色、稀白色或红色,小坚果三角形卵状,直立,长宽略等,背面稍外凸,腹面通常具肋棱,着生面位于基部;滇紫草属约150种,伊朗、土耳其、叙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印度、俄罗斯西伯利亚、中亚及我国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我国有30种3变种,集中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个别种类分布到陕西及甘肃南部,新疆也有少量分布[10]。滇紫草O.paniculatum为2年生草本,根外皮黑紫色或紫褐色,皮部呈片状,有时呈长方形脱落,体轻,质硬,易折断,稀多年生;花冠蓝紫色,后变暗红色,小坚果暗褐色,长2~3 mm,无光泽,具疣状突起。宽萼滇紫草O.lycopsioidesC.E.C.Fisch.为多年生草本,花冠蓝色或淡蓝紫色,小坚果卵球形,长约2 mm,无光泽。昭通滇紫草O.cingulatumW.W.Sm.et Jeffrey.为1年生草本,花冠红色,小坚果长约2.5 mm,黑色,光亮。 丛林滇紫草O.dumetorumI.M.Johnst.为2年生草本,花冠黄色,小坚果具小瘤及乳头状突起。 污花滇紫草O.emodiWall.为多年生草本,花冠污红色,小坚果长2~2.5 mm,具疣状突起及皱褶。滇紫草属30余种均为混淆种,现民间部分地区将本属植物的根入药,用于治疗烧烫伤、冻伤、下肢溃疡、痈肿及湿疹[10-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高,环境保护工作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结果,环境监测是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最直接的反映,监测数据的审核是环境监测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监测数据的审核贯穿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通过审核从采样到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可以减少监测误差,确保监测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抓住容易出问题的环节,着重从监测计划设计、样品采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四方面来论述监测数据的审核方法。

2 道地沿革

传统本草典籍有关紫草道地产区的记载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化(表2)[4,6-7,13-14]。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时期有关紫草产区有不同的历史记载。根据相关古籍文献并结合现代产地分析可以推断产于我国河南、湖北、陕西、山东、辽宁、贵州等地的为紫草L.erythrorhizon,也是我国古代一直主要药用的种类;而产于内蒙古的为内蒙紫草A.guttata;产于云南的为滇紫草O.paniculatum。《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紫草原植物新疆紫草和内蒙紫草的主要分布区位于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及甘肃各省区。

3 道地药材产区及发展

3.1 道地药材产区

新疆紫草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的天山南北坡和西藏的西部以及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生于海拔2000~4200 m山地向阳坡、砾石山坡、洪积扇、草地及草甸等处。由于新疆的天山山脉自然生境独特,所以该地区新疆紫草分布最为集中。新疆紫草在新疆的南疆主要在巴州、克州、阿克苏、喀什等山地分布。北疆主要在伊犁州、博州、昌吉州、塔城、乌鲁木齐市等山地分布。据有关资料报道,2000年左右新疆拥有80%的新疆紫草,其蕴藏量达5.92×106kg[9,15-17]。

表2 本草典籍有关紫草产地的描述

目前,由于人为大肆采挖,对野生资源破坏严重,新疆紫草的储量急剧下降,在野外已很难发现大面积新疆紫草分布的区域,已处于濒危状态。

内蒙紫草产自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西部和宁夏及河北北部,中亚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等也有分布,生于海拔500~3000 m的戈壁、石质山坡、湖滨砾石地[18]。在国内,内蒙古的乌拉特后旗、额尔古纳右旗、阿拉善右旗、喀喇沁旗等地为其主产区。

3.2 产区生境特点

新疆紫草多分布在年平均气温3 ℃左右区域,喜凉爽、湿润气候,怕高温,耐寒,生长期对温湿度要求较高。喜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植被相对良好的环境。天山1年中明显分成冷、暖两季的山地气候,暖季海拔1500~3000 m以下气候凉爽湿润,非常适合其生长;而3000 m以上多雨雪,其生长相对缓慢且生长期短。新疆紫草种子有休眠特性,在-1 ℃的温度条件24 h就能解除休眠,种子在日平均气温4.0 ℃以上即可发芽。高温会导致植株死亡,宜在4—9月平均气温为5~15 ℃,相对湿度为60%~70%的地区生长。因此,选择地块时,以凉爽、湿润的半荫坡地为宜[19]。新疆紫草在腐殖质较多的壤土或砂壤土上生长较好。

4 药材生产及特色技术

4.1 药材生产状况

随着市场对药用紫草需求的不断增加,其价格也随之不断攀升。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我国新疆紫草野生资源受到无节制的盗采盗挖,致使产量不断下滑,而市场需求却不断增加。目前,市场上的新疆紫草完全来源于野生,而人工大面积种植尚未开展,供求关系紧张。鉴于以上实际情况,仅依靠野生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人工种植新疆紫草已经刻不容缓。市场流通的内蒙紫草基本来源于人工种植栽培,但因其活性成分远低于新疆紫草,价格相对较低,经济价值远逊色于新疆紫草。

4.2 栽培生产技术

新疆紫草的繁殖方式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由于新疆紫草种子发芽受其内外部因素影响很大,依靠种子进行有性繁殖时,如果外部条件不适宜则萌发率不高,尤其在大田环境直播外部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种子萌发率更低,这也是野生新疆紫草种群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可以大大地提高其繁殖效率且不受季节和场地的限制,为新疆紫草的大面积人工种植栽培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通道;但由于新疆紫草组织培养技术难度大、生产投入成本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仍未见新疆紫草组织培养工业化生产种苗及大面积成功繁育的报道。

移栽成活率的提高是扩大栽培的前提,幼苗移栽、缓苗到成功定植是新疆紫草种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2]。由于受到当地自然气候、技术能力、社会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疆紫草幼苗在移栽和扩大种植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新疆紫草野生种群生长于海拔2000 m以上山地、草原,而新疆海拔2000 m以上的区域植物生长季短,适宜移栽的时间段昼夜温差和地表蒸发量均较大,加之规模化灌溉困难等诸多问题,使新疆紫草幼苗定植成活率较低。有研究发现,适度遮荫处理有利于提高幼苗成活率,可增加新疆紫草地下药用部位生长量和叶面积,遮荫率30%能够同时满足提高成活率和增加生长量的要求,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叶片先端的日灼伤害[23]。移栽成活率较高的时间段为早春或秋季;育成的小苗在早春或秋季移栽成活率差别不大,但夏季移栽成活率明显下降。根据不同种植地区土壤水分条件及蒸发量情况,使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移栽成活率可在80%以上,说明给土壤适度补给水分可明显提高移栽成活率[24]。

4.3 特色技术规范和标准

新疆紫草种子适宜在20~30 ℃萌发,25 ℃时发芽率最高。研究发现,150 mg·L-1矮壮素浸种24 h,其萌发率较高,基质为河沙时萌发效果最佳[25]。新疆紫草种子经包衣处理其出苗率、保苗率和当年的生长量分别可以提高14.25%、45.31%和42.02%[26]。新疆紫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发育周期大致可分为苗期(6~8片叶前)、莲座期、抽茎期、花期、果期[27]。野生状态下生长3年后方可开花、结果,其花期6—7月、果期7—8月。因此,野生新疆紫草完整的生育周期大致3年,而人工栽培条件下越年即可开花结果且花果期明显提前。新疆紫草种子千粒质量8~12 g。常温下种子保存易生虫,发芽率下降,一般情况种子保存时间不超过2年。7—8月,新疆紫草植株的花由紫色变为褐色,且花瓣开始枯萎凋零后一段时间即可进行采种,摊晾至干、脱粒、除去杂质,置于4 ℃以下通风干燥处保存,防止受热、受潮、生虫。

5 药材采收和加工

5.1 本草记载的采收和加工

诸多本草对紫草的采收加工记录极为简略。《证类本草》记载:“生砀山山谷及楚地”;《本草崇原》记载:“其根头有白毛如茸,根身紫色”;《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根长粗黑紫……秋后叶落干枯,其根始红”;《本草图经》记载:“三月采根,阴干”[9]。

5.2 采收和初加工技术研究

对历史上几种药用紫草品质的最新研究发现,其质量差异较大。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测定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紫草为0.384%、滇紫草为0.105%、内蒙紫草为0.215%、新疆紫草为2.019%,新疆紫草的品质最佳,质量远高于其他来源的紫草[28]。从色素含量看,新疆紫草最高、内蒙紫草次之、滇紫草最低;从抑菌试验看,新疆紫草抑菌种类多,效果明显,内蒙紫草次之,紫草、滇紫草较差。由此可认为,新疆紫草质量最好,内蒙紫草次之,紫草第三[29]。所以在《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新疆紫草被列为正品,目前已成为主要的商品紫草,而紫草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已不再收载。

5.3 道地药材特色采收加工技术

新疆紫草生长2~3年后,即可采收,于9—10月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进行采挖。新疆紫草由于基生叶的多年生长,形成独特的“莲座”株型,“莲座”的大小与紫草生长年限成线性关系[19]。所以,野外或田间采挖时尽可能选择“莲座”大的以保证生长年限足够,顺着根部紧挨植株边缘向下挖,挖取的植株去泥土,置干净、通风的阴凉处摊晾,抖去剩余泥土,晾至干透,即可。加工场所一定要干净、整洁,尽量远离工厂、交通主干道和居民生活区及其他可能的污染源。一般按要求的量将药材分5、10、50 kg 3个不同规格,装入带防水层的纸袋并用瓦楞纸箱包装,包装时应挂标签,标明品名、规格、质量、产地、商标和批号等内容。药材及其加工品应存放在通风防雨的干燥阴棚支架上,以达到防潮、防虫目的。存储期的适宜温度在25 ℃以下,相对湿度<60%,含水量限定为≤12%。最后,在运输过程中严防造成二次污染,防止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19]。总之,从药材的采挖到最后包装和运输各个环节均要严格遵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商品规格的要求。

6 药材质量特征和标准

6.1 本草记述的药材性状及质量

本草典籍有关紫草药材性状及质量的记载比较少且混乱。《博物志》记载:“平氏阳山紫草特好。魏国以漆色殊黑。比年东山亦种:色小浅于北者”;《本草经集注》记载:“生砀山山谷及楚地。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彼人种之,即是今漆紫者,方药家都不复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引《湖南通志》:“紫草,《图经》云生楚地,瑶人以社前者为佳,名雅衔草”,又引《西山经》记载:“劳山多紫草”[9]。

6.2 道地药材质量特征的研究

紫草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引陶弘景记载“今出襄阳”,可见中国古代一直以紫草L.erythrorhizon为药用。1990年以后的《中国药典》中收录了紫草科(Boraginaceae)3种植物,即软紫草属的新疆紫草、内蒙紫草,紫草属的紫草。除了这3种植物,滇紫草在云南也常作紫草入药。这几种紫草的品质参差不齐,以新疆紫草品质最佳,所以目前其已成为主要的商品紫草[30]。

现代研究证明,紫草的有效成分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水溶性成分,主要是多糖(polysaccharides),质量分数在2%左右;另一类是脂溶性很强的萘醌类色素(统称总色素),包括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β-hydaroxyisovaleryl shikonin)、紫草素(shikonin)、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isobuthyl-shikonin)、异戊酰紫草素(isovaleryl 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 shikonin )、去氧紫草素(deoxy shikonin)等;此外还含有苯酚及苯醌类、酚酸类、三萜酸及甾醇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28,31]。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对5种不同产地的紫草中萘醌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产于新疆、西藏的新疆紫草质量分数为2.13%~6.73%,内蒙紫草质量分数为0.39%~1.80%,紫草、滇紫草和细花滇紫草质量分数为0.13%~0.81%[32]。

6.3 紫草质量标准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紫草的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几个方面[2]。其中,含量测定以羟基萘醌总色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为指标,规定羟基萘醌总色素以左旋紫草素(C16H16O5)计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80%,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C21H22O6)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30%(以干燥品计算)。另外,检查项中规定水分不得过15.0%。紫草粉末深紫红色;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56 μm,基部膨大成喇叭状,壁具纵细条纹,有的胞腔内含紫红色色素。栓化细胞红棕色,含紫红色色素,表面观呈多角形或圆多角形;薄壁细胞较多,大多充满紫红色色素,淡棕色或无色;导管主为网纹导管,少有具缘纹孔导管,直径7~110 μm。

7 药用历史及研究应用

7.1 传统功效及应用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能,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2]。《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紫草味苦寒,主心腹邪气、补五疸、补中益气、补利九窍,通水道”[1]。《本草图经》记载:“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4]。《本草纲目》记载:“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6]。

7.2 现代药理学研究

紫草是临床常用药材,其广泛的药理与临床作用备受关注。国内外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日益深入,尤其是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紫草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31-37]。紫草素在免疫性疾病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是一种高选择性抗炎药物。实验证明,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结构与柔红霉素和阿霉素比较类似。紫草素可在体外抑制内皮细胞的血管新生活性,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和白血病,对人胎肾系细胞凋亡具抑制作用,提示其具有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同时,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增殖而改善狼疮性肾炎、肾增殖性病理损伤。紫草素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变化密切相关,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明确的抗增殖、促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除此之外,其在抗凝血、抗前列腺素生物合成、保肝护肝、抗免疫缺陷、抗真菌以及清除活性氧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7.3 现代医药应用

紫草的现代制剂剂型主要集中在注射剂、煎剂、乳膏等[34,37-38]。以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从紫草根中提取的紫草素干燥粉末为溶质,制成的0.2%紫草注射液可以治疗急慢性肝炎。服用大量紫草对肺结核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明显。紫草根煎剂对恶性葡萄胎并发子宫绒毛膜上皮癌疗效显著,同时对玫瑰糠疹也有一定的治愈率。采用紫草乙醚提出物配成1%菜油制剂,或用紫草菜油浸剂局部应用可以治疗外阴湿疹、婴儿皮炎、阴道炎及宫颈炎。用紫草的提取物紫草醌制成0.1%注射液,经肌内注射后初步观察发现,对扁平疣疗程明显缩短且复发率低、效果确切,对银屑病在进行期病变疗效较好。紫草根各地曾广泛试用于预防麻疹,由于用法不同,效果亦很不一致。目前,用紫草根制成了丸剂、煎剂及复方紫草根煎剂(紫草根、木香、白术)3种剂型,可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选择剂量和使用剂型,用于麻疹的预防。

8 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

8.1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紫草作为常用的传统中药,国内外对于其研究越来越广泛。除药用外,紫草中的紫草素类成分是理想的染料和天然色素,在医药、印染工业、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首先,可以作为多功能食品助剂,如食品、酒类和饮料类加入紫草成分可作增效剂、着色剂、抗菌剂和调味剂等。其次,作为美容化妆品主料。萘醌色素是理想的天然红色素,被国际誉为“红色素之王”,其色价高、附着力强,有较强的紫外辐射吸收功能。紫草素除了具有使皮肤光滑油嫩、防皱防裂等作用外,还是高级口红、眼影、指甲油和各种护肤美容霜的主要原料。第三,可作日用品原料。紫草药效在香皂、牙膏、浴液、旅游用品和清洁巾上都能发挥良好作用。

8.2 新药用部位开发利用

随着紫草色素在各领域应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医药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紫草色素已成为一种紧缺的珍贵资源。要打破当前紫草资源匮乏而临床用量大的局面,从资源方面看,仅依赖寻找替代品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毛状根、干细胞等的批量培养,然后从培养物中提取活性物质紫草素等,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对其除根部以外的地上部分资源还需进行不断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紫草资源紧张的局面。

8.3 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鉴于新疆生态环境的变化、气候干旱和草甸区荒漠化及新疆紫草自身繁育困难等诸多原因,其野生资源呈逐年锐减的趋势。同时,由于新疆紫草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被大量盗挖,使本来种群稀少、分布狭窄的野生资源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新疆紫草已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27,39]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40]。此外,据人民网报道,全国纪委已将新疆紫草与西红花CrocussativusL.、新疆虫草Cordycepsgrsacilis(Grev.) Dur et Mont、天山雪莲Saussureainvolucrate(Kar.et Kir.) Sch.-Bip.等中药作为“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六大类里的“珍稀药材”类列入新疆本地名贵特产清单之列,要求领导干部及特定关系人不能违规公款购买、收送和占用及插手干预或参与经营[41]。为了保护这一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开展人工种植和迁地保护迫在眉睫。目前,对新疆紫草保护和开发工作的重点应当从源头抓起。首先,探明其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和确切储量,先期展开野生抚育工作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其次,继续开展人工栽培及组培快繁研究,探究和解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尽快摆脱其资源供给完全依赖于野生资源的现状;第三,在上述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可行的GAP体系,从而生产出优质道地中药材,在保护野生新疆紫草资源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猜你喜欢

紫草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不同种类紫草对比研究
小儿红屁股涂紫草油
自制紫草油治疗高原地区新生儿红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不同市场紫草相关质量的比较研究
新疆多怪
HPLC测定滇紫草及其两个近缘种中乙酰紫草素的含量
黄连紫草凝胶质量标准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