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渝东南地区页岩润湿性的定量表征研究

2021-04-01易明华张婷婷杨媛媛李小越

非常规油气 2021年1期
关键词:润湿性黏土页岩

曾 隽,易明华,聂 军,张婷婷,杨媛媛,李小越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华东油气分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8)

润湿性是指岩石表面对特定流体的亲和力。由于页岩孔隙系统的低渗透性和复杂性,强制驱替技术很难用于测定其润湿性,目前储层岩石的润湿性通常用Amott 润湿性指数、美国矿务局(USBM)润湿性指数、流体/岩石接触角测量法以及岩石样品中流体自吸实验定量确定,或使用核磁共振和Zeta 电位测量定性确定。在国内,接触角的测量及自吸实验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润湿性的特征表征。润湿程度的表征参数主要有附着功和界面张力,其中界面张力在致密岩石开发中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没有文献将接触角与界面张力建立直接联系,这些方法仅能单纯宏观测量评价。

为了进一步深化实验意义,准确评价页岩润湿性,该研究采用德国KRUSS 公司生产的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 基于接触角法评价岩石润湿性,以水、白油为实验流体,得出不同流体条件下页岩接触角,随后根据杨氏方程,计算液体和固体表面分子的极性力及色散力,得出岩石表面能,基于界面张力计算模型得出固液界面张力,可定量表征页岩润湿性特性。

1 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采用德国KRUSS 公司生产的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DSA100。

DSA100 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通过光学视频的原理,采用悬滴法来测量液体的静态接触角及液体的表面、界面张力,以及计算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及分布等参数,最大样品体积(300×∞×150)mm;样品尺寸(105×105)mm ;接触角测量范围0°~180°,分辨率±0.1°;表面张力测量范围1×10-2~100 mN/m,分辨率0.1 mN/m ;光学系统7-fold Zoom;视野范围FOV3.2~22.5 mm,光漂离补偿;聚焦模块;摄像系统用高性能的取景器,最大1 000 桢/秒。

2 实验步骤及结果

打开 ADVANCE 软件,点击进入样品测试界面,输入测试名称、温度及测试液体信息。调节样品台高度,使基线(样品表面)处于合适位置;调整 DSA100 仪器上的 Focus 和Zoom 旋钮,得到清晰图像。

选择合适的拟合方法,控制滴定系统,产生适当体积液滴,通过调节针头升降,将液滴轻轻放置在样品表面。提升针头使其脱离液体,读取测试结果。

表1 不同井水/岩石及白油/岩石间的接触角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contact angles between different well water/rock and oil/rock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JY194-3 井、SY1 井、NY1 井、LY2 井和PY1 井既亲油又亲水,其中NY1井第三小层水/岩石的接触角为43.28°,相较于其他井的每个层位,水的接触角最低,白油的接触角最高,意味着其更具有亲水性;LY2 井第一小层白油/岩石的接触角为31.67°,相较于其他井的每个小层,白油的接触角最低,意味着其更具有亲油性。

将不同压力体系、不同解析速率下的井进行对比,发现不管是常压还是超压,页岩的水/岩石的接触角均高于白油/岩石的接触角,说明实验样品更具有亲油性,其中常压井的白油/岩石的接触角相对较低,即更具有亲油性;超压井的水/岩石的接触角较低,即更具有亲水性。在解析速率方面,发现高解析速率的页岩气井其亲水、亲油的程度均高于低解析速率的页岩气井,如图1 所示。

图1 接触角与压力系数及解析速率之间的相关性对比Fig.1 Correlation between contact angle and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analytic rate

3 讨论与分析

3.1 润湿性与黏土含量的关系

岩石的润湿性受不同矿物相对含量的影响,石英、绿泥石和伊利石亲水,方解石和长石为中间润湿型,白云石、伊蒙混层和高岭石属于亲油型。图2所示为接触角与黏土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对比情况。

图2 接触角与黏土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对比Fig.2 Correlation between contact angle and clay content

通过对每口井目标层位全岩黏土含量分析,发现黏土含量最高的为NY1 井第三小层,其水/岩石的接触角为43.28°,白油/岩石的接触角为59.07°。黏土含量最低的为LY2 井第一小层,其水/岩石的接触角为45.08°,白油/岩石的接触角为31.67°,图2 分析结果与前述内容中NY1 井第三小层更具有亲水性,LY2 井第一小层更具有亲油性的实验结果一致,也就意味着岩石的润湿性与黏土矿物含量有关。但是,图中LY2 井第二小层与第三小层几乎含有相同的矿物含量,却呈现不同的润湿性特点。可以发现页岩的润湿性特性具有复杂性和唯一性,无法单一从矿物成分来界定。

3.2 润湿性与TOC 的关系

页岩有机碳含量(TOC)是衡量页岩气产量的重要参数,一般认为TOC大于2%才具有商业开采价值[7]。通过对比不同井、不同层位的接触角与TOC含量数据,发现TOC相对较高的是JY194-3 井与LY2 井,其水/岩石的平均接触角分别为49.2°,51.24°;白油/岩石的平均接触角分别为44.13°,38.89°,均小于其余3 口井,由此可以发现,页岩TOC越高,其白油/岩石的接触角越低,即亲油的程度越高;但水/岩石的接触角变化不大,即对亲水性影响不大,如图3 所示。

图3 接触角与TOC 之间的相关性对比Fig.3 Correlation between contact angle and TOC

3.3 界面张力定量表征

水-油-固体系统中的三相交界处,其表面能的平衡关系符合杨-裘比原理,见式(1)。

式中:δos为油与固体间的界面张力, mN/m;δws为水与固体间的界面张力, mN/m;δow为油与水间的界面张力, mN/m;θ为接触角,(°)。

为了进一步利用实验资料,引入界面张力计算模型,对岩石的润湿性进行定量表征。1968 年Fowkes 提出不同介质之间存在表面张力,介质的性质决定了表面张力的大小。Owens 和Wendt 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液体与固体的表面存在表面自由能,是极性力和色散力的总和,两相介质之间存在界面张力。并且提出了计算方程,即

式中:δ1为固体表面能,分为极性力及色散力;δ2为液体表面能,分为极性力及色散力;为固液间的界面张力。

采用粗选II的泡沫作为给矿进行二段精选试验,主要考察了再磨细度对精矿指标的影响。再磨细度试验结果见图11。从图中可知,随着再磨细度的增加,精矿产品中铜、钼品位逐渐升高,但是作业回收率呈下降趋势,可见再磨细度在-0.043mm占82%左右时选矿指标较好。

极性力主要来自偶极作用、氢键作用及路易斯酸碱作用;色散力主要来自范德法力[8]。通过已知液体表面能以及液体和固体接触角,可以计算出固体表面能,从而得出固液间的界面张力。两相物质间分离需要做功,其接触类似于2 只手抓握——只有相似性质的2 只手才能紧紧握住对方,其界面张力就小。

根据Owens 和Wendt 等的理论及计算模型,假设在两相界面中,上部A 的表面能和下部B 的表面能均为50 mN/m,上部A 的极性力为40 mN/m,色散力为10 mN/m,下部B 的极性力为10 mN/m,色散力为40 mN/m。若接触角为53°,通过OWRK 方程计算得出两者界面张力为20 mN/m[4]。这里界面张力的计算采用几何法——OWRK 法。

当实验结果出现2 个相似的角度,无法通过接触角来判断页岩润湿性特性的情况下,引入表面自由能计算模型,计算出界面张力,可以更加直观地评价页岩润湿性特性。实验中,NY1 井第一小层与NY1井第三小层,其水/岩石的接触角分别为43.23°,43.28°,将其代入以上的计算公式进行换算,得出界面张力分别为4.03 mN/m,4.95 mN/m,界面张力对比见表2,从而可以直观地评价其润湿性情况。

表2 界面张力对比Table 2 Interfacial tension contrast

4 结论

1)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JY194-3 井、SY1井、NY1 井、LY2 井、PY1 井既亲油又亲水,但程度均有所不同,其中NY1 井第三小层其水/岩石的接触角为43.28°,相较于其他井的每个层位,水的接触角最低,白油的接触角最高,意味着更具有亲水性;LY2 井第一小层其白油/岩石的接触角为31.67°,更具有亲油性。结合解析速率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亲油程度越高其含气量越高;

2)通过对比不同井不同层位的接触角与TOC数据,发现TOC相对较高的JY194-3 井与LY2 井,其水/岩石的平均接触角分别为49.2°,51.24°;白油/岩石的平均接触角分别为44.13°,38.89°,均小于其余3 口井,由此可知页岩TOC越高,其亲油的程度越高,但水的润湿性无影响;

3)通过对每口井目标层位全岩黏土含量分析,发现黏土含量最高的为NY1 井第三小层,其水/岩石的接触角为43.28°,白油/岩石的接触角为59.07°;黏土含量最低的为LY2 井第一小层,其水/岩石的接触角为45.08°,白油/岩石的接触角为31.67°。可见页岩的润湿性与黏土含量有关,但不能单独用矿物含量参数来衡量页岩润湿性的大小;

4)文中NY1 井第一小层与NY1 井第三小层,其水/岩石的接触角分别为43.23°,43.28°,差别较小,无法判别其润湿性,将其代入以上的计算公式进行换算,得出界面张力分别4.03 mN/m,4.95 mN/m。通过界面张力的计算模型,发现其润湿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接触角,界面张力可以更直观地判断页岩的润湿性特征。

猜你喜欢

润湿性黏土页岩
安全无毒版史莱姆水黏土这样做!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报纸“黏土”等
DBD型低温等离子体对PDMS表面性能的影响
低聚季铵盐对聚驱采出水包油乳状液破乳机理
网状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与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