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景观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1-03-31陈菲菲

居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应用型考核

陈菲菲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较多专家学者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学术研究,包括相关人才培养的研究。在社会发展环境背景下,高职景观设计类专业正处于快速发展转型到应用型方面的过程中。与其他专业相比,景观设计类专业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等特点[2]。学校想要培养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先明确自己的定位与目标,找到目前发展的问题所在,进而优化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注重实践实现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的教学目的。

1 现阶段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大部分是以教师讲授方式教学为主,以介绍的形式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在连续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老师一个人从头至尾单方面的给学生灌输理论,忽略了将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考虑进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讨论,缺乏对于方案的具体讨论,没有把专业理论与优秀案例真正融入到方案实际教学中,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方案设计进行结合,教学效果不佳。

1.2 课程设置不科学

在景观设计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设计概念与风格流派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需要在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将设计元素与方法进行融合,从而保证学生对于各种类型的景观设计都能很好地掌握。目前国内景观设计方面的教材与资料大多数来源于国外,基本规律是简单介绍学科、场地调查分析、设计元素确定、初步设计草图、最终方案形成。课程的设置比较传统,近些年来并无较大改革创新[3]。此外,当前高职景观设计课程的学时计划也不甚合理,设计实践课程的学时较少,学生不能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方案设计中去,容易造成教学效果不良。

1.3 项目设计不规范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的景观设计专业开始将实践项目的开发纳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对于学生来说,具体项目方案的设计能够有效快速的提升实践能力,能有效的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际项目实践中,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部分项目方案不能得到落实。学生在接触实际项目时,因受学习时间的影响不能够对该项目进行完整的调查分析。项目设计不规范造成项目设计方案只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可能因为无法学到东西而对项目方案设计失去兴趣。在校的部分同学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生对设计方案不进行深入学习与思考,使得设计方案的整体质量与效果不佳。因此,实践教学环节中能解决实际问题并有一定创新性的设计方案极少,限制了项目方案的真正实施。此外,教师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学习效果不良,整个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整体下降,影响该学科和专业的发展。

1.4 考核方式不合理

学科的考核是检查学生一阶段学习成果与质量的最有效方式,但景观设计专业的考核应该具有实践性与应用性等特点,考核方式应该根据学科特点有所改变,有所创新。目前,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还存在“作业”的形式,这样的考核形式完全忽略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科的创造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特点。景观设计专业发展重点应该放在设计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合理的考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景观设计专业的兴趣,还造成学生学习的重点有偏离[4]。

2 景观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2.1 丰富教学内容

当今景观设计专业发展迅速,课堂上的讲授是最基础内容,通过概念性的理论方法让学生了解到设计的方法原则,通过方案设计构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实际的方案设计,让学生真正理解景观设计的内涵,感受景观设计的人文与自然魅力。因此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需要老师尽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古今中外的著名风格与案例都要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设计类型,增强理论基础。专业院校在课程设计时,应该注重景观设计的实践特点,把握课程学习的目标,形成理论与实践等多维度立体化教学。

2.2 创新教学方法

景观设计课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通过产教融合,加强校外的设计院、规划院、企业、公司等联系,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交流[5]。聘请有实操经验的校外设计师与技术人员融入课堂,进行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种教学方法与选择。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一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可以拓展就业渠道。院校还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实现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创造能力。

2.3 优化考核制度

景观设计课程专业考核一般是以最后一次的课程设计作业为主,并加上平时的课堂作业以及课堂表现,综合考核学生成绩。平时的考核可以多种形式,策划方案PPT汇报、专项目设计训练、参与相关专业比赛等都可作为加分项纳入最终的成绩考核。平时作业的评价不单是老师一个人的主观判断,可以有老师有学生,互相评价打分,这样的总体评价方式才是较为科学合理的。

2.4 深化培养目标

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逐渐偏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理论应用、技术应用以及创新应用三个方面。技术应用与理论应用是基础,是景观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最终完成景观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高职院校要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而更好的把握与深化培养目标,最终培养出这个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6]。

3 景观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内容

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何通过实训教学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合理,更好的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更好的积累专业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此,在每次的景观设计课程中,教师都需要安排一定的实训项目,通过不同专题的设计,让学生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有较好的表现。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自主解决各类状况和问题的能力。

3.1 单项设计训练

根据景观设计专业特色,布置包括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山石造景、水景等单项设计训练任务。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某项设计能力,锻炼学生的设计意识以及深化理论基础,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空间划分以及手绘、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某处庭院的设计,通过绘制平立剖面图,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景观立体效果[7]。

3.2 居住区广场设计

居住区广场设计相比较于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小,但偏向于综合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居住区广场设计属于风景园林设计,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可以融入我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和西方园林的特色,或现代风景园林的特色进行设计。在实际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功能性、美观性和空间尺度等问题,又要考虑到综合性的特点。以生态理念系统规划广场的绿地,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在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和具体设计的能力。

3.3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在单项设计和小尺度居住区设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要考虑到景观的实用性。设计的尺度比居住区庭院设计要大一些,偏向于中等尺度。在具体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中,教师可以选取学校周边的居住区让学生实地调研再进行分析设计,为该居住区解决现有的问题。实践中要求学生要根据人群实际需求,发挥自己的设计创新灵感,设计出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环境。通过实践训练,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8]。

3.4 综合性设计

通过总结各类景观类型的特点,从空间处理、主题创新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的综合能力。从实训中了解景观设计过程和项目实施流程,在设计中锻炼手绘表达能力、电脑软件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训的主要目的。在实训中,教师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4 结 语

新时代,社会对专业景观设计人员的需求逐渐增多,市场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需要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发现目前现存的问题所在,改进课堂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改革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强化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9]。有效训练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综合技能,构建高职景观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应用型考核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