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线上教学方式的应用

2021-03-31龚巧敏

居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环艺艺术设计实训

龚巧敏

(汉口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目前,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逐渐巩固,疫情应对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一项艰巨繁重又较为持久的工作”,其关键词是“线上”“信息化”,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非常有必要在课堂进行集体讨论、教师课堂现场指导,部分课程还需要实地调研,非常强调“实践”“实训”“实地”。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开展线上教学实践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高校科学、灵活开展环艺教学,而且也能够通过在环艺教学中植入抗疫专题等方式,“反哺”抗疫活动,体现专业的责任担当。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在分析防疫常态化对环艺教学冲击的前提下,基于国家政策、专业特点等分析“破局”的可能路径,从而为环艺专业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特殊性

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对环艺专业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冲击。根据教育部《技术方案》,学校应当采取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相对固定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严格遵守进出校登记制度,尽量减少出校。这些措施对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环艺专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例如,根据汉口学院2019级环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专业技能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够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工艺和市场需求等要素,掌握实际工作的沟通方法。然而,上述对于学生活动的空间与范围等的限制严重影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对环艺教学目标的完成造成了不利影响。具体来说,相比其他学科,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中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特殊性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1 课程方面

一方面,从授课方式看,疫情防控措施使课堂集体讨论、教师现场指导的机会减少,教师或者通过网络授课,或者按照教科书的内容“照本宣科”。前者由于实时监测困难、课堂反馈迟缓,很难确保学习效果;后者则违反了环艺专业应用性的初衷,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从课程设置看,疫情不仅导致设计市场萎缩,而且深刻“重塑”了设计市场,市场对于生态、环保、防疫方面的设计需求大幅提升,传统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1.2 实训方面

环境艺术作为实用艺术,必须进行实操实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防疫措施限制了实训的开展,降低了实训的效率。例如,以陶艺课为例,陶艺制作需要木刀、刮刀、转盘、陶拍、钢丝弓、底板、拉坯机等工具,需要黏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艺材料,在防疫时期这些都不易收集齐全;而且对于泥板压制、陶艺产品捏造、拉坯等这些具有风险和较为复杂的操作,必须由专业教师面对面、手把手现场传授,才能确保学生安全高效地学习相关技能。又如环艺专业需要大量的徒手制图,然而疫情使绘图工具难以集齐,设计制图练习难以开展。

1.3 调研方面

疫情防控举措造成了市场调研和实地调研的困难。由于学校、展览馆、景区、工业园等的封闭或半封闭管理,使学生只能在网上“云调研”,但限于技术,“云调研”无法展示全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对于景观设计而言,调研“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基地现场资源分布状况,结合考虑开发商的要求”进行调研。特别是对于实体项目,若调研不够深入或缺少实地调研,极易导致设计方案不够人性化或者无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1.4 毕业设计方面

防疫措施限制了毕业设计的实体模型制作、作品展示等环节。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三年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手法,撰写毕业设计方案、完成与之配套的实体模型并进行综合布展。然而,疫情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仅仅停留在纸面上,难以通过实体模型直观接触其作品,不利于学生“升华”其所学知识技能。

2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线上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疫情之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的上述教学困境使得环艺教学必须进行线上教学改革,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状况。这种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环艺教学改革是顺应“后疫情时代”的长远举措。较之“非典”,新冠疫情并非“一过性”与临时性的,而是可能长期存在。对此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控制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的人流量。”环艺专业作为市场灵敏度极高的专业,必须适应这一社会状态,而且应当以医疗机构、防疫产品、“宅经济”等为主题开展设计,从而承担社会责任、适应市场需求;其次,疫情下的环艺教学改革为解决原有学科教学问题提供了契机。实际上,疫情之前环艺教学就存在学习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此次危机也是变革的契机,使学校得以通过系统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完善教学体系,将一些原本为应急性的有效教学措施,例如,慕课等转化为日常教学内容,为学科教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最后,环艺教学改革成果也可作为一种危机应急预案和“备用工具”。从人类发展进程看,人类与瘟疫的斗争几千年从未停歇,即便此次新冠疫情结束后,未来是否再有瘟疫难以预料。但人类防御瘟疫的手段(如隔离)却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基于新冠疫情形成的环艺教学改革成果能够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疫情提供“备用工具”,未来一旦发生疫情,能够直接启用相关线上教学方案,最大程度上避免疫情对教学的冲击。

3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线上教学的实施路径

3.1 主动优化课程体系

环艺专业应当结合疫情防控情况,主动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设置符合线上教学实际。具体来说,至少应当从三个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一,充分利用慕课平台提供高质量教学资源。疫情期间,为了确保教育质量,海量优质慕课资源被开放共享。慕课作为新兴教育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环艺专业学生可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甚至替代。二,添加疫情相关课程,并暂停疫情期间难以高质量完成的课程。疫情使公众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公众对家庭住宅、商业空间、室外环境、医疗场所等的设计有了更多需求,例如,集装箱建筑室内设计、无接触电梯设计、智能消毒座椅设计等。对此,在环艺课程教学时可添加防疫相关专题或专门课程。例如,在《数字化辅助设计PHOTOSHOP》课程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公益宣传海报、公益宣传手册的设计;在《空间概念设计》《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设计,对集装箱建筑及其室内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在《软装设计》课程中,可以通过教授学生设计心理学、色彩搭配等知识,让学生对医疗卫生场所进行软装搭配;在毕业设计中鼓励学生选取医疗场所空间设计等选题。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受疫情影响难以高质量开展的课程,例如陶艺、专业写生等,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可以暂停,相关学分以其他课程替代;三对于专业课实训部分,应当协调实习单位合理安排实训频次、人数,如因疫情使实训短期内无法开展,可对之“冻结”,通过线上实训、设计与电影或电视剧场景相关的项目等方式督促学生完成实训,从而确保其拿到学分按期毕业。

3.2 积极采用混合教学模式

整合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既是应少聚集、少见面防疫要求的有效举措,也是进一步完善环艺专业教学体系的必然要求。学校应当根据环艺课程特点,将环艺全部必修和选修课程区分为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混合教学三种授课方式。线上教学应当是史论性基础理论课程,此类课程无需实体课堂,教师线下备课,线上授课即可。线下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实训、调研部分课程,由于环艺课程包含大量需要动手操作或实地调研的内容,因此需要通过教师当面指导学生。同时出于防疫的需要,除主要在课堂授课外,还可安排开敞的室外空间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混合教学适用于《景观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环艺主干课程。在这一授课模式下,教师既安排一部分课堂教学以完成必须“面对面”完成的课程内容,还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虚拟现实、全景视频等技术,通过不见面的方式高质量完成教学。以虚拟现实为例,它是一种“传播效率极高的具备沉浸式传播特点的技术”,包括Unity3D、Web3D等技术。在讲授专业必修课《室内空间设计》等课程时,凭借该技术得以对室内空间进行三维模拟形成立体模型,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角度任意查看室内各部分设计及其细节,“零距离”接触室内空间,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

3.3 着力搭建校企线上合作平台

疫情之前校企合作就已是环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疫情的发生进一步促成和加速了校企线上信息化合作平台的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是双赢选择,对企业而言,疫情给企业造成了极大损失,必须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节省成本;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高校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和场地完成企业目标,为企业节省了设计成本。对高校而言,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使教学贴合于需求,环艺专业学生得以通过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成本测算等方式尽早接触市场、融入市场,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除了实地参与企业项目外,学校还应与企业协调,由企业提供线上环境场景,通过直播等方式带领学生“云参观”企业,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4 结 语

总之,当前这场蔓延全球的疫情给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带来了挑战。环艺专业必须学会“带着镣铐跳舞”,系统反思既有教学体系,建立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需求的线上教学模式,从而转危为机、打破困局,实现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环艺艺术设计实训
环艺设计中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研究
《星.云.海》
《花月夜》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郑燕宁环艺设计作品
环艺与动画专业交叉性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环艺“学岗直通式”教学模式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