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探

2021-03-31李仁波

居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智能化智慧建设

李仁波

(重庆闳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10)

智慧城市是通过对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使城市能够实现智慧式的运行、智慧化的管理,其本质上是为了更好的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舒适、便捷化的生活。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究很有必要。

1 智慧城市的产生及其特征

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们社会资本的增加、劳动流动性的增加,城市化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类“城市病”,比如,人口拥挤和交通拥堵,工业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于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城市在管理和服务存在很多的不足。为了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的一个建设计划,而在2008年的时候,尽管处于金融危机爆发的环境下,IBM还是提出一个“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经过不断的发酵,世界各国都不断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智慧城市有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进行全面的城市管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通过传感技术和智能化的传感监控系统,对城市的环境和变化以及建筑商业环境等信息进行智能化、全方面的感知和识别,并且分析感知到的数据,和智能化集成业务融合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城市各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二是万物互联,智慧城市具有广泛存在的宽带网络,能够形成无处不在的网络,从而为人、物、系统之间互联提供了基础,极大的提高了城市的信息获取、连通和智能化服务的能力;三是智能融合,在云计算这样的大脑平台支持下,智慧城市已经实现了海量的数据计算分析和存储,并能够利用集成算法,实现大数据化管理,提高了决策准确能力,并且能够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从而实现城市全面的智能融合;四是以人为本,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还是人,注重的是市民的参与和社会的开放空间塑造,同时聚焦创新理念,实现公共价值和智慧的发展,营造一个创新、协同、参与的发展环境。

2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项目,轻规划

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完整、全面的智慧城市建设部门,也没有国际层面的统一建设工作,这就使得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频繁出现盲目攀比,很多的施工项目,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没有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就兴建动工,一哄而上的现象比较明显,随后的结局就是人走茶凉。除此之外,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在实际建设中,没有足够经验参考,决策随意且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人走政息”的现象。

2.2 重建设,轻应用

智慧城市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因此,有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影响力和政绩,着力去建设智慧城市工程,但却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技术、普及率,盲目而又过度的进行一些超载投资,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市场需求不甚匹配,导致资源上的严重浪费。同时对民生建设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除此之外,很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沿用的是传统的建设思想,重点没有放在智慧两个字上,导致建设完毕后,城市没有特色,软实力下降。

2.3 重模仿,轻研发

重模仿而轻研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的信息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很多技术都是依赖国外的技术,自身的研发能力比较弱,专利和技术难度都是绕不开的一个重点,这就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际大型跨国公司手中。但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点就在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这些技术上的限制会极大危害我国的信息安全。

2.4 重利益,轻标准

标准在一个行业,一个城市的发展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有一个成熟的标准,能够最大化的实现领域内的互通有无,推动其行业的发展。而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很多行业都有自身的一个标准,也都有符合自身发展的建设和评估标准,这就导致不同行业在交流和连接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障碍,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互通有无。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资源的整合,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连接社会的各行各业,实现全面的信息整合。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标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要攻克的一大难关。

3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策略

3.1 优化结构,经济驱动创新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集中化应用和创新,是以物联网为核心点,通过先进的技术对城市生态和经济进行智能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刻体现万物互联的优越性。因此,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依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并通过智慧技术改变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向知识与信息方向的创新, 实现城市产业向智慧化产业形态的转变。

3.2 绿色发展,创新经济增长

绿色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 发展绿色经济,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要素是发掘人力和社会资源潜力的决定性力量,能够实现人和组织最大化利用,而且不会产生额外的成本或者是环境污染。智慧城市的核心建设是物联网、是云计算、3S(GIS,GPS,RS),在不断的应用中,带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相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方向的发展,促进城市向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方向的发展,在崛起新型产业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实现经济的新腾飞。

3.3 加强管理,凸现信息互动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城市内零散的信息资源,通过国家部门或者是公共部门的管理, 实现工薪、沟通、连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行的管理服务体系,从而让政府能够全面深入的掌握城市运行状况,并根据市民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3.4 立足实际,合理战略定位

“数字鸿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不同人群、不同城市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差异性。智慧城市的建设远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完善。“数字鸿沟”除了影响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还会对智慧城市的价值目标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一方面,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统筹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结合各地区自身的经济、科技以及居民诉求等情况,尽可能的缩小城市不同区域的战略定位差距,甚至还应当缩小城乡间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各地区也要着眼实际,针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以及农村普遍存在的低教育群体,开发针对性的智能化产品,延伸智能化服务,积极增强公共服务的力度,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加强不同群体对智慧城市的认同感。

4 结 语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也在向建设质量型、内涵型的智慧城市方向转变,也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智能化智慧建设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