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录发展足迹 探究发展对策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20)》导读

2021-03-31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侯丽娟

中国勘察设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年度报告新冠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 侯丽娟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是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近年来和上海天强一起持续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2020年,“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篇,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此交汇,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2020)》)作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第12个年度研究报告,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背景下,进行了全面升级改版,并于今年3月正式对外发布。本文将对《报告(2020)》的改版思路、亮点等做一整体介绍,以期为读者更好地理解、阅读《报告(2020)》提供参考。

改版思路

《报告(2020)》打破以往上、中、下篇的传统架构,形成了六大部分的全新架构,包括综述、主报告、数据分析、专题报告、大事记和风采篇。“综述”部分帮助读者实现对报告主要观点的快览;“主报告”分析发展环境、发展现状,展开发展展望,提出风险提示与对策建议;“数据分析”精简表达方式,分别以参与统计的全部企业和其中以设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为对象,展开发展规模、经营状况、业务组成、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并对六大细分行业进行横向对比;“专题报告”则聚焦当年热点议题展开详细研究论述;“大事记”改用更加清晰的表格形式,梳理行业重点政策动态和协会动态;本年度新增的“风采篇”,收录了获得2019年度工程勘察、建筑设计行业和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的部分项目,以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设计、建造的代表性抗疫医疗设施项目,以展现新时期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时代风采。

报告亮点

用统计数据勾勒出行业发展轮廓。2.37万家企业参与了行业统计,其中,1.67万家以设计为主营业务。463.1万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47.3%,增长16.5%,注册人次占比11.6%,增长3.7%。人均营收达到138万/人,增长19.4%,其中,工程总承包营收占比过半,实现三成的增幅;工程勘察设计营收占比9.7%,增幅较小;其他工程咨询营收占比1.3%,增长21.1%。一方面是行业规模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净利润率持续下滑至3.6%,人均利润5.9万元/人,“十三五”期间徘徊不前。制约行业盈利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哪些?是行业自身服务能力的限制,还是市场对于行业价值的低估,或是市场的恶性竞争制约了优质与优价的匹配?“十四五”期间,全行业应当如何全面破解……这些都成为行业企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展示疫情下勘察设计行业的众志成城和持续改革创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业内企业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的各类公共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几天出图、连续数周24小时现场设计服务保障的壮举,快速编制完成相关应急医疗设施建造运营技术指南、技术导则等,为争分夺秒疫情抗击提供基础保障,为各地尽快走出疫情阴霾作出了突出贡献。疫情考验之下,业内企业积极复工复产,带着对疫情的反思和警觉,更加迫切地展开对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协同设计时代的追求和展望,加快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服务模式和服务能力的升级,提升行业集中度,增强行业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抵抗力和竞争力。

总结呈现2020年行业政策动态主线条。深化资质管理改革,按照“能减则减、能并则并”的原则进行压减、取消、合并、归并,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修订方案正在积极征求意见,企业资质优化迈出一大步;加大招投标改革力度,国家发改委分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规定》等修订稿征求意见,期待业内关于工程咨询服务“按质择优”的导向建议最终能有所体现;施工图审查改革持续深化,各地方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或部分、或全部取消施工图审查,或积极探索BIM审查等方式;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不断完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已正式发布,《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指引(试行)》多次征求意见,北京市正式启动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成为业内关注焦点;建造方式转型升级成为建筑业“十四五”发展的重点任务,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为勘察设计提出标准化、数字化设计新要求。

聚焦2020年度关键词。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数字化转型”“城市公共卫生体系”“法律风险防范”这四个年度关键词,在广泛开展问卷调研和充分征集企业案例的基础上,展开分析论述,形成四个专题报告,以期抛砖引玉。

相关思考

报告迄今为止已编撰了12年,12个春秋,我们一直致力于内容和架构的不断完善。发展环境部分是从宏观到微观,还是直接聚焦行业自身?如何兼顾数据分析的多维度和报告行文的简洁性?是就数据说数据留给读者充分思考空间,还是尽可能将对行业的直观感受和数据的趋势进行对照、寻求应证,形成相对主观的结论?案例的引用是点到即止,为乐于追根溯源的读者提供信息基点,还是用更多篇幅单个深度解剖为宜?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不断尝试、探索中去寻找更好的平衡点。

我们把行业的足迹写进每一个年度的报告里,记录行业的每一次创新、每一段成长、每一份成绩,以激发行业共同探究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对策和措施,期待广大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深度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年度报告新冠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新冠疫苗怎么打?
年度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年度采购盛典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