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宋体美术字的艺术之美

2021-03-31雷雯黎孟莉

西部皮革 2021年9期
关键词:宋体字美术字楷体

雷雯,黎孟莉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 412099)

中国拥有博大精深、亘古流传的汉文字文化,从原始偶然的象形符号记录法,到逐渐孕育出的六书体系造字法,中国汉字历经千年仍然得以留存。历史发展到两宋时期,人们对于书画艺术的追求更是将汉字推崇到一个极致的境界。

文字几乎跟青铜于同一时期产生,那些甲骨上的象形文字符号,那些刻在青铜器上的中鼎金文,再到后来演变而成的篆书楷书行书,每一个线条都是对具体表达的高度抽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提到:“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正因为这些线条蕴含的不只是简化的形象,而是更高级的思想,与绘画本质上的区别,使得如同音韵般律动的书法线条成为真正的艺术。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各种文化信息通过墨这一介质,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的复制,印刷技术的最主要的践行者是辛勤劳作的印刷工匠,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将前朝的文字进行革新,产生了规范便于印刷的宋体字。这些宋体字在当时被认为是“匠气”的,原因在于它与被称之为“软体字”的楷书相比,缺乏了先抑后扬,张弛有度的伸缩之势,被认为是“庸劣不堪,板滞生硬”的,不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匠气”。然而时间的检验留下了最美经典,宋体字以其规范性的结构系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并一直改进,沿用至今,成为汉字最常用的字体。归结起来,宋体字的艺术之美在于其直曲相交却不失规整体系的线条之美、文字与周围空间虚实交融排版有秩的空间之美、以及其不随时间流逝而式微的永恒经典之美。

1 线条之美——直曲相交却规整

早在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之中,那些随着宗教舞蹈翩翩起舞的占卜符号线条,那些随着原始人的歌舞而运动的原始图腾,恰恰体现出龙飞凤舞的热烈,这并不是夸张的形容。原始歌舞不是像动物的游戏那样简单,而是具有宗教意义的巫术礼仪。中国古代是礼乐之邦,想必也是从这些歌舞逐渐演变过来,原始的歌舞逐渐分化,取而代之是“礼”“乐”制度并运用在治国方法之中。原来中国在书法艺术当中,已早早蕴含这种“龙飞凤舞”之势,而其发展又是在此基础上各个时代社会沉淀的交替和反映。

直线和曲线分别对应着静与动。在整体意象上,汉字书法因不同的字体生成“静态”与“动态”两种形态,清朝刘熙载曾在《艺概·书概》中提到:“楷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而宋体字恰恰是将动静结合的美术字。由于印刷需求,刻字工匠将软体楷书中的呈左抑右扬的“横”直接以细直的横线一笔带过,而点顿笔画则作适当的保留,且为了能支撑住整体的框架结构,竖划呈较粗的形式,赋予整体以稳定性。与现代宋体字不同的是,当时雕版印刷宋体的点画结构也简化成了用横竖单独或组合来表现。

宋体美术字的线条,不像虫草书那样,以取自自然的曲线构成象形文字,甚至是纯装饰的图形符号,也不像篆书那样在古拙的线条间见严厉统一;不像楷书那样粗细匀称变化丰富,也不像草书行书那样线条狂野不羁、随心所欲。宋体字中横细竖粗,点略顿撇含蓄,直曲相交却自成体系,十分规整。如在最著名的印刷作品《金刚经》中,可以看到大小统一,排列规范的的宋体字,十分便于阅读,尽显其线条之美。

2 空间之美——虚实交融见和谐

我国自古就有注重图案化的优良传统,从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春秋战国时期的鸟虫书和金文美术字等来看,就能看出古人优秀的图案化的处理技巧。随着秦统一六国,篆书的发展将汉字图案化推向了顶峰。然而,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各种文学、艺术、理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汉字又从图案化逐渐转化为隶书楷书的抽象性符号化表现。在此,同样要提到印刷术,它的出现使得前朝以自由抽象的符号化表现的美术字,又逐渐复归到了汉字的图案化,且较之于先前的篆书等图案化字体,宋体字有更为规范的体系的形成。宋体字的图案化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它的笔画按照高度的秩序化来排列。李明君的著作《中国美术字史图说》表明“楷书的笔画排列是缺乏严格秩序化的”“楷书中,实际上人们追求的是‘和而不同’的艺术效果”,每个笔画有各自的书写风格,然而组合时却能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确,早在唐朝时唐太宗就提出楷书字中经常出现的连续三横笔画要遵循“上平、中仰、下覆”的书写原则,可见楷书中即使出现像“春”“美”这样有连续笔画的字,其中的“横”也不可能平行和长短一致,而讲究的是有变化的韵律。然而,宋体字的横都已经呈高度规范化,长短一致,间隔统一,且都是没有角度的一条平直线段,仅仅在横线的两端加以从楷书笔画锋芒中提炼的钝感。除此之外还有粗且直的竖线笔画作为整体支撑模件,使宋体字即使没有像楷体那样左低右高的抑扬感,也能在视觉上保持高度的平衡。

其二,宋体字在空间上的排布相对均匀。由于宋体字是在楷书基础上演变而来,此处仍将楷体与宋体进行比较。之前提到的楷书书写原则中,可以观察到楷体字的整个重心偏左下,右方多是向侧外方舒展开来的笔画,如“大”“天”“成”等字都是采用靠左下的重心分布,如此一来,右方的空间就明显要大于左方。李明君提到“密不通风,疏可走马”是书法结构布白得当的赞颂之词和指导原则,可见楷书也的确是以毫不匀称的空间运用方法来展现其韵势之美。相较而言,宋体字的布白都是以中轴线为基准,在一个大小统一的方框之内,成上下或左右的对称式分布,在楷体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空间结构秩序。

宋体字体本身的偏旁部首排布属于实空间,其笔画结构之外的虚空间也同样整齐划一,观者能在其虚实空间交融之中见证宋体美术字的和谐。

3 时间之美——不以时易成永恒

何为经典?经典并非亘古不变,而是在时代社会变更中有适应当下变化的灵活性,宋体美术字在最开始的印刷作品中虽然初步形成了横细竖粗的模件组合系统,点、撇、捺等笔画也为了雕版印刷的便利而由印刷工匠们简化成了横竖的笔画,但还没有完全规范,比如有的印刷品中点作横划,而另一些作品中却呈竖划,还没有很好的统一。而发展到现代的宋体美术字点画撇捺都呈现一致,且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大量的创意美术字库。宋体字随每个时期的需求逐步完善,并一直沿用至今,拥有极其庞大的使用群体。

在古人看来,宋体字缺少韵律的变化,由于雕刻的原因,过于生硬刻板,称之为“硬体字”。而楷书的笔画粗细匀称,书法家用笔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笔画缩中有放,收放自如。楷书拥有随心绪变化的音韵流动性,其随毛笔而运动,相对于宣纸垂直方向的力道轻重呈现出深浅大小不一的笔画,作为“软体字”的楷体,是那时文人学士积极称赞之书体。然而,由于印刷雕刻上的难度,这种柔软流动的笔画逐渐式微,才演化出方正规范、直曲相交的宋体美术字。虽然科技的进步复归了楷体、隶书、篆体等多种古典的美术字,但宋体的高度可读性使其仍然是现代教材书籍等印刷品中最为常见的字体之一,这正是宋体美术字不以时易的永恒经典之美。

4 小结

宋代重视文学,其“重理”之特色尤为突出。伴随着科学技术发明和对文学艺术的重视,此时的雕版印刷技术达到极盛,为我国带来了与其他书体截然不同,特色鲜明的宋体美术字。宋体以其大小的统一、行列的整齐,空间的均匀都渗透着宋代的理学思想,是我国汉字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瑰宝。

横细竖粗的直线中寓于理性,曲线和笔锋的保留又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前文提到原始部落的宗教文化,巫术礼仪中龙飞凤舞的动作形态也通过了曲线之势来表达,这些原始鲜明血性之中留存下来的基因也赋予这些曲线流动的艺术之美,因此宋体字可谓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

空间布白的理性排列跃然于纸上,印刷的规整使得分栏应运而生,几千年前先民就在平面的印刷作品之中体现了排版的习惯和规律,这给我国现代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当然,整齐统一的整体离不开单独个体的规范,这自然就体现于成中轴式平衡动态分布的宋体字的框架结构之中。

不以时易,也几乎没有材料,使用场合和作品的限制,这应该是看起来规范且严谨的宋体美术字所带来的最大的惊喜。宋体字的线条之美,空间排布之美,气势之美,虚实相生之美,正是经过时间见证而得以保留下来的永恒经典艺术之美。

猜你喜欢

宋体字美术字楷体
宋体字真的很丑吗?
1949-1999 年美术字视觉之美
宋体字的发展、演变和应用过程分析
数学期末测试题(二)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腹部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初中美术课件制作初探
美术字在现代化妆品包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