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地区林果特色及发展策略

2021-03-30郭成博李春明郭树平李正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3期
关键词:蓝靛小兴安岭榛子

郭成博,李春明,郭树平,李正华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81)

1 黑龙江省植物分布特点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兼跨寒温带和温带,从山地延伸到草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包括了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老爷岭和松嫩平原三个植物区系[1]。大兴安岭植物区是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向南的延伸,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是满洲植物区系,松嫩平原植物区是蒙古植物区系向东的延伸,具有明显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沼泽特色。

黑龙江省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5 ℃、无霜冻期100~150 d、降水量400~650 mm,生长季降水约为全年总量的83%~94%、全年日照时数2400~2800 h,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黑龙江省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黑钙土、沼泽土、棕色针叶林土、黑土、草甸土、暗棕壤和泥炭土占88%以上[2],低温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降水特点,造就了独特风味的林果资源。

2 黑龙江省的森林果树种类

森林果树具有分布地域性强、生态效率高、观赏性好等特点,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高档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 休闲观光果园营建的优良树种。生态特色林果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高效益、风险低、收益期长等特点,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林果按照使用部位可分为四类。仁果类果树:食用部分为肉质化的外中果皮,果实大多耐贮运,如蔷薇科的山梨、山里红等;核果类果树:食用部分为发育成果肉的中果皮,内有木质化的果核,如山杏、桃、樱桃等;浆果类果树:食用部分为柔软多汁的中内果皮,外果皮膜质,种子小而多,分布在果肉中,大多不耐贮藏,包括猕猴桃、树莓、山葡萄、笃斯越桔、蓝靛果忍冬、沙棘等;坚果类果树:食用部分多为种子,含水分少,耐贮运,果实外面多具有坚硬的外壳,包括红松子、山核桃、榛子等。黑龙江省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林果主要包括笃斯越桔、蓝靛果忍冬和黑穗醋栗等小浆果,红松、榛子等坚果。

3 黑龙江省森林果树分布特征

3.1 大兴安岭植物区

大兴安岭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暖短促,东坡气候湿润、西坡干旱,温带季风气候。年有效积温2100 ℃。年平均气温漠河县和呼中区北部-4 ℃,其它地区-2 ℃。年无霜期平均80~110 d,年均降雨量460 mm[3]。全区为多年冻土带,地带性植被为兴安落叶松林,主要森林果树为杜鹃安落叶松林和越桔安落叶松林的越桔和笃斯越桔[4]。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每年可产笃斯越桔鲜果2270 t、越桔鲜果480 t[5]。

3.2 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

主要山脉包括小兴安岭、老爷岭和张广才岭。该地区具有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特征,降水较丰富,平均500~800 mm,多集中在夏季(6~8月),夏季气温高(7月,20~26 ℃),非常适合植物生长,植物种类占全省的60%以上[1]。地带性植被是红松阔叶混交林,主要阔叶树包括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等,是黑龙江省植物资源的主体。国有林区主要森林果树年产量为红松4854 t、山核桃2841 t、榛子1003 t、蓝靛果忍冬70 t、软枣猕猴桃1329 t、山葡萄1750 t、北五味子615 t[5]。

3.3 松嫩平原植物区

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西北为大兴安岭,东北为小兴安岭、东南为长白山脉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海拔100~180 m,年积温2100~2800 ℃,无霜期120~150 d,年降水量350~500 mm,冬季严寒少雪、夏季温暖多雨。地被性植物为榆树,主要森林果树为沙棘(国有林区人工年产量230 t)[5]和山杏(主栽区龙江县栽培4133 hm2)[6]。

4 高寒地区林果特点

4.1 化学污染少

黑龙江省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苗木病虫害病原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 ℃,20 ℃左右极易发生[7];蚜虫最适发育温度为19~23 ℃,在19 ℃时产仔量最多[8]。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松嫩平原5~9月的平均气温为15、16、17、18 ℃,因此,黑龙江省病虫害成灾率较低。较低的农药的使用量,食品的安全水平自然的高。

黑龙江省呼兰地区位于松嫩平原核心区,耕层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28.3 g/kg、1.5 g/kg、172.0 mg/kg、50.0 mg/kg和204.0 mg/kg[9]。相比较,四川省耕层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1.4 g/kg、1.39 g/kg、144 mg/kg、15.1 mg/kg和71 mg/kg[10]。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上的林果,化肥施用量低,食品的安全水平也自然的高。

4.2 风味独特

林果生长在天然林中,果品都具有风味独特的香气。黑穗醋栗香气成分以酯类、萜烯类、醇类为主;沙棘的香味组成以酯类为主;天然矮丛越橘中香气以酯类为主,果实中酯类占挥发物总量的10%~50%、醇类占25%~40%、萜类占2%~15%;蓝靛果具有很高的精油含量,精油中主要的化合物组成包括羰基化合物、脂肪酯、醇类、酯类、萜类[11]。

4.3 营养丰富

由于林果类长期野生于林区,果品中微量元素非常丰富,大多数集保健和食品为一身。

4.3.1 红松子。红松子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VE、K、Ca、Mg含量分别为70.6、79、502、78、116 mg/100 g,磷脂高达0.7%~0.8%、含有20多种氨基酸[12]。

4.3.2 榛子。东北铁岭榛子总糖水化合物15.1%、蛋白质22.3%、脂肪57.8%(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VA14.6 mg/100 g、VE5.03 g/100 g[13]。

4.3.3 笃斯越桔。笃斯越橘鲜果VC含量10 mg/100 g左右、VB5含量较多、有25种花色素苷、3种黄酮类化合物[14]。天然笃斯越桔多酚、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分别为544、381、144 mg/100 g[15]。

4.3.4 蓝靛果忍冬。大兴安岭种源的蓝靛果忍冬总蛋白含量为1.16 g/100 g,总还原糖含量为6.33 g/100 g,VC、VB2、VE含量分别为21.3、7.23、0.421 mg/100 g,氨基酸总量位0.99 g/100 g,Fe、Ca、Zn的含量分别为0.577、35.0、2.4 mg/100 g[16],花青素含量175.6 mg/100 g[17]。

4.3.5 黑穗醋栗(黑加仑)。黑穗醋栗果实VC含量达105.32~158.40 mg/100 g,含有16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黑穗醋栗果实中就占了7种,黑穗醋栗种子中含有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2/3,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含有6种黄酮类化合物、15种花色苷[14,18],鲜果花青素含量达133.40~223.41 mg/100 g[19]。

4.3.6 沙棘。沙棘果维生C、E、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800~2100、15~220、500~1400 mg/100 g,其C比猕猴桃还高8倍,是“VC王”;沙棘汁中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沙棘中黄酮类化合物7种以上,其含量达238~854 mg/100 g[14,20]。

5 寒地林果发展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保健养生意识不断增强,药食兼用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因此林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5.1 红松子

红松适生区十分狭窄,黑龙江省是红松自然分布的核心地带。红松子独特的风味受大多数人喜爱,从直接食用到食品加工用途十分广泛。优良红松无性系坚果林5~7年开始结实,随树龄增长产量逐步增加,100年左右时产量达到最高,每公顷可产800~1000 kg松籽,结实期可达150年以上,结实期长而稳定。以牡丹江地区为例,15~18年的红松果林生长旺盛且普遍结实,年均可产松籽100 kg/hm2以上[21]。“天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人工林的天然化改造”、“松嫩平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异砧嫁接)”为果用红松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小兴安岭和东南部地区的红松天然分布区是红松果林重要培育基地。

5.2 榛子

黑龙江省天然榛子分布十分广泛,但产量不高,主要灾害是冻害和虫害。由于欧洲榛和杂交榛雄花萌动期温度在4 ℃左右、平榛在6 ℃左右,在日低温5 ℃时很容易发生冻害[22],黑龙江省在榛雄花萌动期倒春寒经常发生。野生榛林主要害虫榛实象鼻虫(CurculildieckmanniFaust)发生面广、生活史长而复杂、隐蔽性危害、世代重叠,防治十分困难。榛子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天然资源的科学抚育经营;对于培育与引进的优良品种不能越区栽培,目前仅限于松花江以南地区。野生榛风味好、产量低、口感差(含脂量低);杂交榛结果早、产量高、口感好(含脂量高),栽植第2年即可少量结果,产量会随树龄逐年增加,盛果期可达3500 kg/hm2,并且可连续生长结果50年[21]。黑龙江省的发展战略是大、小兴安岭以天然资源的抚育经营为主要目标,东部和东南部地区以培育杂交榛为主要方向。

5.3 笃斯越桔(蓝莓)

笃斯越桔分布范围非常狭窄,中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其特点是极耐低温(最低可耐-52 ℃)、较喜光(适宜林分郁闭度0.4~0.6)、喜水湿(草甸土土壤类型和塔头甸子生境最适宜生长)、喜酸性土壤(适宜范围pH值为4.5~5.5)[23]。其对环境的严格要求极大的影响了产业发展,目前市场供不应求。果实香味独特,除鲜食外还可制造饮品和果酱。野生蓝莓产量较低,自然情况下漠河亩产约17 kg,通过精细抚育可达135 kg。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北部地区的发展重点是天然资源抚育经营,引进品种由于的耐寒性缺陷只适合设施栽培或野外栽培(防寒),重点是发展休闲旅游采摘业。

5.4 蓝靛果忍冬

由于蓝靛果忍冬果实味略带苦涩,受中国人饮食习惯影响,鲜食市场不大。但由于蓝靛果忍冬适栽范围广、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食品加工,具有十分广泛的发展空间。对环境要求不严格,适宜的土壤pH值5.5~6.5[24]、有机质10%~20%、土壤含水量50%~60%、氮磷钾丰富,年平均温度3 ℃左右、相对湿度约70%,蓝靛果忍冬果实营养含量高,品质佳[25]。栽植2~3年生的苗木(15000株/hm2),第2年即可见果,第4年可以进入丰产初期,每丛可以产果0.5~1.5 kg,第5年进入丰产期,平均每丛产量可达1~2 kg。该品种可在黑龙江省全部适宜区大规模推广,重点用于食品工业加工。

5.5 黑穗醋栗(黑加仑)

黑穗醋栗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欢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土壤环境,易于栽培,黑龙江省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栽植2年生苗(株行距1 m×2 m,每穴栽2株),栽后第2年结果,第5年进入丰产期,盛果期产量可达18145.6 kg/hm2[26],是高产型小浆果,非常适合规模化种植。黑穗醋栗鲜食口感一般,主要用于食品加工,规模化发展应该与加工企业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区是黑龙江省东部和东南部地区。

随着科学的发展,林果产量将会有大幅度提高,随着人们对养生的认知,林果的价格将不断攀升,随着加工业的发展,林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猜你喜欢

蓝靛小兴安岭榛子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宽叶蓝靛果叶片不同海拔和郁闭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中国画)
蓝靛种植增收调研报告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野生榛子实用管理技术
蓝靛果忍冬果实的种内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