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川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与对策

2021-03-29赵晶杨宝宝刘宏宵

甘肃林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泾川县火险森林草原

赵晶 杨宝宝 刘宏宵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隐患日益增多,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日趋严峻。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面积146130 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692 公顷,有林地面积68999 公顷,森林覆盖率47.27%。据2020 年《甘肃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泾川县大部分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偏高,处在中高度危险状态。因此,切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对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建设美丽泾川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泾川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现状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防火责任

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和泾川县人民政府防火令相关要求,为切实加强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领导,泾川县自然资源局成立了防灭火领导小组,由局党组成员、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林草局局长)任组长,场站、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实行包片负责制度,同时与官山林场及各乡镇签订森林草原防火目标责任书,逐层落实责任,保证全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为提高全县人民群众防火意识,减少森林火灾隐患,泾川县林业和草原局印制《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宣传彩页2 万张,宣传围裙2 万条,《禁火令》200 张,《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 万份,《森林防火年历画》1 万份,《预防森林火灾,守护绿色家园》手提袋1 万份。采取了逢集日进乡镇、村社培训护林员,入街道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扑火小常识、张贴《禁火令》,进校园宣传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送短信及微信提醒等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行之有效的方式,让森林防火知识家喻户晓。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防火宣传活动十四场次,出动宣传车30 台次,发放宣传单1.2 万多份,发送短信、微信3 万余条。

(三)加强监测巡查,落实火源管控

加强监测巡查林缘区以及农牧林交错地带烧田埂、烧杂草、烧秸秆、烧垃圾、烧灰积肥、点火燎荒等野外农事活动,深入排查公墓、坟场的森林火灾隐患,重点治理林缘区焚烧纸钱、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等行为,严防祭祀违规用火。鼓励将森林防火写进“村规民约”,推行绿色祭扫、生态祭祀。高火险时段及时发布禁火令,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加强对森林火灾形势的分析研判,完善森林火灾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火警火险信息预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

二、泾川县森林草原防火面临的新形势

(一)森林资源位置特殊

泾川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貌分为黄土塬区、河谷川区、丘陵沟壑区三大类型。境内森林资源多分布在塬面以下的沟壑梁峁、荒坡地带,林区地势比较复杂,一旦发生火情,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加之,泾川县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夏秋降雨充沛,森林植被生长茂盛,冬春降雨极少,草木干枯,风大物燥,气温偏高,高火险等级居高不下,高火险天气持续增多,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

(二)森林草原可燃物超载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不断增高,营造林规模不断扩大,泾川县森林资源总量明显增加。加之,森林资源经营政策发生一系列转变,如天然林全面停止采伐、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措施、坚决杜绝牛羊进林放牧啃青等政策限制,导致泾川县森林植被逐年增加,林下杂草灌木、枝叶凋落物等可燃物严重超载,增加了森林草原火灾隐患,防止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林分及树种结构简单

泾川县林分结构以单层阔叶纯林为主,复层混交林仅有少量分布。乔木林造林优势树种为刺槐,侧柏、油松、云杉等其它树种面积较小,刺槐纯林占乔木林面积的98%以上。这种单层纯林虽然生长见效较快,但同时也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安全隐患大,且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在林内没有生物防火林带的情况下火势蔓延迅速,容易形成大面积、高强度的山火,扑救难度大。

(四)防灭火体系及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机构改革和相关单位职能的转变,基层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尚未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体系,现有的防火扑火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防灭火设备及相关技术均较为落后,主要林区和部分森林火险高危区防灭火通道不足,生物防火带建设滞后,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整体薄弱,防火预警监测、专业化扑火机具设备等与森林草原火灾应急扑救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五)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增大

泾川县地处森林草原过渡带,农垦历史较长,林农、林牧交错的情况极为普遍,野外火源管理与生产用火矛盾突出。每年清明、春节期间村民焚烧纸钱、烧香点蜡祭祀,春季生产期农民烧田埂、烧垃圾、点火燎荒等野外活动持续存在。同时,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路、电力等工程遍布林区,因森林旅游休闲、林下种养殖等活动进入林区的人员与日俱增,野外火源管控难度逐渐增大。

三、泾川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对策及建议

(一)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

完善的防火机构和专业的森林草原消防队伍是森林草原防灭火的重要基础条件,是扑救和处置森林火灾的主要力量。基层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机构,组建半专业化扑火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建设。坚持推进行政领导负责制,认真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将防灭火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林场、乡镇、山头地块。各乡镇、村委会、旅游景区要协同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联防工作机制,落实联防互援措施。

(二)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立法工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重视森林草原防火法制建设工作,加快地方森林草原防灭火立法进度,积极推进《森林防火条例》的实施。泾川县林草管理部门应围绕《森林防火条例》和现行的地方森林防火法规,加强森林防火地方立法,发挥防火条例的监督作用。结合泾川县森林资源特征、森林经营状况及气候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更完善及更适合本县的地方性法规。与此同时,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森林草原火灾肇事者,起到惩罚一人、警示一片的作用。

(三)加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是根据森林防火“预防为主”方针实施的一项长效阻隔工程,对增强森林草原自身的综合抗火能力,提高森林草原防灭火总体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泾川县森林草原分布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重点林区、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偏高的区域,科学规划,选择耐火性乡土树种,培育结构紧密性复层林生物防火林带,抑制阳性杂草的滋生,以有效阻止飞火的传播。

(四)建全火源管理审批机制

在森林防火重点时期,严格落实进山管理制度和生产用火审批制度。对农户野外农事用火活动,必须严格办理用火证明,并登记填写《野外农事用火许可证》。野外农事用火过程中,用火人员必须加强看守,等待火源燃尽后方能离开。在特殊敏感时期,当地政府应严令禁止野外用火,杜绝各种野外用火需求。同时建立野外火源巡查制度,在春节、清明节等特殊时节,各乡镇要增加巡山护林人员,划定护林员责任区,明确工作职责,在重点林区和火险高危区增设火源检查站,组织开展巡逻检查,建立权责利挂钩的野外火源巡查制度。

(五)推进防灭火信息化建设

未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应以科技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支撑。基层林业草原部门应加大对森林防火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将无人机、远程视频监控等设备应用到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利用无人机技术对农事生产用火行为实时监测,并辅助GIS 地理信息系统对火灾地理位置进行定位分析,提升森林草原防火数字化监控预警能力,逐步实现森林草原防灭火智能化数据采集、分析、定位、自动报警,建立起功能齐全、信息共享、高效安全的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化体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草原生态安全,为建设和谐、美丽、幸福新泾川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

猜你喜欢

泾川县火险森林草原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驻马店市高森林火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治理能力四川“三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获批准通过
关于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几点看法
农村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泾川县为例
吉林省启用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科技创新系统
山西省启动“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
泾川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防火迟到
京津冀森林草原火灾遥感监测及火险预报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