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GFR C797S突变与奥希替尼耐药的相关性*

2021-03-29何婷婷综述王玉波审校

重庆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奥希替尼反式单抗

何婷婷 综述,王玉波 审校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庆 40004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治已进入分子分型时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疗效明显[1]。其中奥希替尼已成为EGFR敏感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NSCLC患者的优先选择[2]。但奥希替尼面临获得性耐药难题,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有研究发现,EGFR C797S突变是其最常见的耐药机制之一[3]。本文对EGFR C797S突变与奥希替尼耐药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1 奥希替尼在临床中的应用

奥希替尼是首个在我国获批上市的三代EGFR-TKI,具有强效、不可逆、口服方便等优点,通过与EGFR激酶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结合域的半胱氨酸-797残基不可逆共价结合后抑制EGFR的活性,且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4-5]。AURA3试验证实,奥希替尼较含铂双药化疗展现出明显疗效及安全性的优势,奠定了奥希替尼成为治疗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新标准的地位[6]。FLAURA研究进一步证实,奥希替尼一线治疗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优于标准EGFR-TKI治疗(18.9个月vs. 10.2个月,P<0.001)[7];中位总生存期 (mOS)达38.6个月[8]。基于FLAURA研究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奠定了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阳性患者的地位。因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将奥希替尼列为EGFR敏感突变转移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优先推荐[9]。重塑了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格局。

2 EGFR C797S在奥希替尼耐药中的机制

EGFR C797S是EGFR 20外显子基因,位于EGFR的酪氨酸激酶区,是EGFR蛋白与ATP竞争性靶向抑制剂结合的关键位点,作为不可逆 EGFR-TKI共价结合位点,该位点突变会不可逆影响其与对应蛋白区域结合[10]。EGFR C797S突变是奥希替尼最常见的耐药机制之一[3,11-12],其占奥希替尼二线治疗获得性耐药机制的10%~26%[6],占一线治疗耐药机制的7%[9]。其ATP结合位点797处的半胱氨酸被丝氨酸取代,导致奥希替尼与突变型EGFR之间共价键的丢失,进而阻挡奥希替尼与EGFR的结合。

奥希替尼耐药时EGFR C797S突变可能出现3种类型:单纯C797S突变、C797S/T790M顺式突变和C797S/T790M反式突变。一线使用奥希替尼耐药后,因其药效学活性,血浆标本中未再发现T790M突变,这时的C797S突变主要以单独形式存在,其对一代EGFR-TKI敏感[13-14]。根据C797S与T790M是否位于相同等位基因,又分为C797S/T790M顺式突变和C797S/T790M反式突变。C797S/T790M顺式突变指C797S与T790M突变同时出现,且二者位于同一等位基因上,C797S/T790M反式突变也是C797S与T790M突变同时出现,但二者位于不同的等位基因上,细胞将对奥希替尼产生抗药性[14]。当C797S与T790M同时出现时,顺式突变约占98%,反式突变仅占2%[15]。

3 克服EGFR C797S相关奥希替尼耐药的策略

3.1 EGFR C797S单发突变的克服策略

有研究指出,一代EGFR-TKI作用于EGFR T790M阴性且C797S阳性的三代EGFR-TKI耐药细胞后可发挥较好的抑制作用[14]。CHIC等[16]报道了1例78岁NSCLC女性患者在前期接受阿法替尼治疗30个月及奥希替尼治疗7个月耐药后,ctDNA检测提示EGFR 19 del阳性/T790M阴性/ C797S阳性,采用吉非替尼治疗4周后胸部CT提示肺部病灶缩小达到部分缓解。因此,对于单纯C797S突变的患者可考虑用一代EGFR-TKI治疗。

3.2 EGFR C797S/T790M顺式突变的克服策略

3.2.1布加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

有研究发现,布加替尼作为1种新型的双靶点ALK-EGFR抑制剂,可结合EGFR 19del/T790M/C797S三重突变后的EGFR受体激酶域,EGFR单抗与布加替尼有协同作用,可抑制EGFR磷酸化、减少表达;布加替尼对EGFR L858R系列也有效,但效果低于EGFR 19 del[17]。WANG等[18]分享个案提示,该患者在采用布加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1个月后疲劳和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CA125水平持续下降,胸部CT显示病灶明显缩小,且在发表时PFS已超14个月。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报道了15例EGFR (19 del或L858R)/T790M/C797S的NSCLC患者,其中5例患者接受了布加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其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化疗组(60%vs. 10%,100%vs. 60%),且布加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较化疗组的PFS更长(14个月vs. 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3/4级不良事件[19]。结合前期研究和个案报道提示,布加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的方案可使C797S/T790M顺式突变患者获益。

3.2.2布加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和贝伐珠单抗

ZHAO 等[20]报道了1例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布加替尼联合治疗L858R/T790M/C797S顺式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个案,该患者在奥希替尼治疗1年后基因检测发现L858R/T790M/C797S 顺式突变,予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展,于是采用奥希替尼、贝伐珠单抗联合布加替尼治疗1个月后病灶缩小达到部分缓解。该病例提示,布加替尼的加入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布加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和贝伐珠单抗可能为C797S/ T790M顺式突变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该治疗方案目前仅有1例个案报道,循证医学尚不成熟,但也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3.3 EGFR C797S/T790M反式突变的克服策略

NIEDERST等[14]在使用一代联合三代EGFR-TKI作用于C797S/T790M反式突变的三代EGFR-TKI耐药肿瘤细胞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有研究率先报道了1例使用吉非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治疗T790M/C797S反式突变患者,用药2周后患者症状迅速缓解,胸部CT提示病灶缩小达到部分缓解,但患者在治疗6周后死于疾病进展[21]。值得注意的是,该报道没有观察到联合治疗的不良事件。WANG等[22]也报道了1例个案证实了该方案的有效性,使用厄洛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治疗T790M/C797S反式突变的患者,在用药1个月后肿瘤病灶明显缩小,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但遗憾的是该方案只取得了3.1个月的PFS。另1例个案也报道了二线使用奥希替尼耐药后出现EGFR C797S/T790M反式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使用厄洛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治疗1个月后,胸腔积液消失,胸部CT提示肺部病灶稳定,截止到文献报道,PFS已达14个月[23]。ZHOU等[15]也报道了1例患者在奥希替尼耐药后检测到19 del/T790M/C797S反式突变,采用不同一代EGFR-TKI序贯治疗联合奥希替尼,同时加用贝伐珠单抗后PFS达8个月,OS接近5年。综合上述研究和个案显示,EGFR C797S/T790M的反式结构对一代EGFR-TKI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方案敏感,在此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可取得更长时间的临床获益。

3.4 免疫治疗在EGFR-TKI耐药后的治疗可能

PENG等[24]研究发现,肺癌患者在EGFR-TKI耐药后其PD-L1表达明显升高,PD-L1的阳性率可达86.7%,其中高表达率达26.7%。OFFIN等[25]研究发现,在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中,肿瘤突变负荷(TMB)与EGFR-TKI的临床获益之间呈负相关,TMB在EGFR-TKI治疗出现耐药后较治疗前更高。

HARATANI等[26]按获得性耐药机制将TKI耐药进展后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分为EGFR T790M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均接受了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单药治疗,研究发现PD-L1表达水平为10%或50%的肿瘤比例EGFR T790阴性组高于阳性组,EGFR T790阴性组的PFS更可能从nivolumab治疗中获益,证实免疫单药在T790M阴性的EGFR-TKI耐药人群中展现出了较好的疗效。

目前关于免疫的研究以联合治疗为主,其中以免疫联合化疗的研究较多。ZHANG等[27]在2019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就报道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经EGFR-TKI治疗进展后的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2期临床研究,探索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在该类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数据截至2019年7月25日,全组共有40例患者纳入评估,客观缓解率作为研究的主要终点达到50%,20例患者为部分缓解,15例患者为疾病稳定(包括1例未确认的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达87.5%,同时中位PFS为7个月。除了疗效之外,接受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受性,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3级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有希望成为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新的治疗选择。目前还有相关的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近年来,免疫联合血管靶向的研究也逐渐涌现。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汇报了一项阿替利珠单抗加贝伐珠单抗加化疗治疗EGFR-TKI失败后转移性NSCLC患者的研究,其中57.5%为奥希替尼治疗进展后入组的患者,中位随访11个月,客观缓解率为62.5%,中位PFS为9.43个月,中位OS尚未成熟,1年OS率为72.5%[28]。上述研究提示,EGFR-TKI耐药后的NSCLC患者可能是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其中,EGFR C797S突变的患者也可能同样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相关研究结果值得进一步的期待。

3.5 新药展望

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公布一项关于JNJ-372的临床研究(NCT02609776)结果,JNJ-372治疗奥希替尼耐药患者后16例达到部分缓解,其中 50%为C797S突变患者[29]。JNJ-372可同时抑制EGFR及cMet的磷酸化,激活下游信号,并有较强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同年ASCO也报道了一项在奥希替尼耐药后接受奥希替尼联合耐昔妥珠单抗(necitumumab)治疗的研究,13.3%(4/30)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其中2例合并C797S突变[30]。WCLC分享了一项Ⅰ期临床研究(NCT03260491),发现3例接受U3-1402治疗的EGFR 19 del/T790M/C797S患者取得部分缓解[31]。该药是1种HER3靶向抗体耦联药物,对EGFR-TKI不同耐药机制(C797S、HER2及CDK4)都有效。BBT-176作为1种EGFR-TKI,作用于EGFR 19 del/T790M/C797S和L858R/T790M/C797S三重突变的异种移植瘤模型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与抗EGFR抗体联合后疗效更好,Ⅰ/Ⅱ期研究将在临床进一步验证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2]。CH7233163是另一种新型EGFR-TKI,通过在体内外的试验均证实其对EGFR 19 del/T790M/C797S肿瘤具有较强的治疗效果。此外,CH7233163对EGFR L858R/T790M/C797S、L858R/T790M、19 del/T790M、19 del和L858R多种突变体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3]。基于这一研究,CH7233163对奥希替尼耐药患者,尤其是EGFR 19 del/T790M/C797S突变的患者可能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期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该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上药物让EGFR C797S突变的患者看到新的曙光,上述药物大多还未进入Ⅲ期临床研究,距离上市还有一段时间。

4 展 望

奥希替尼在晚期 NSCLC 治疗中发挥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耐药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EGFR C797S突变是奥希替尼最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日益受到关注。关于克服该耐药机制的方法正在不断的探索中,且已取得了较好进展,但目前的研究多处于基础研究或小样本的临床探索,尚缺少大样本的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验证,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奥希替尼反式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晚期肺腺癌患者奥希替尼后线治疗耐药后基因突变模式研究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奥希替尼诱导间质性肺疾病后奥希替尼再挑战:病例报道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奥希替尼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