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萁豆相煎

2021-03-28王充闾

共产党员·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自喻同根豆粒

王充闾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世说新语》载,魏文帝曹丕曾命令胞弟、东阿王曹植在行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诗一首,如诗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应声吟出六句诗来,这就是广为人知的《七步诗》。曹丕听了,深有惭色。

一个“惭”字,尽显曹丕的心中隐秘。原本是同胞骨肉,所谓“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何以要“相煎”如此?原来二人在争夺世子地位过程中,斗争极为激烈。获胜继位之后,曹丕便对曹植及其辅翼人士实施残酷报复。如果不是太后出面干涉,曹植早已丧命。在这种情况下,曹丕又使出“七步索诗”的绝招,看似普通的文学活动,实则包藏着险恶的祸心。近人多疑此诗为伪托,但经著名学者陆侃如、冯沅君认真考证,在《中国诗史》中,作出“我们认为七步的传说是可信的”结论,并判定此诗“必作于黄初元年至七年中”(文帝在位期间)。

掌握了本诗的故事之后,这首千秋绝唱就容易解读了。一、二句,讲豆粒被蒸煮作羹的惨痛遭遇,煮熟、发酵、滤汁,经受无尽的折磨;三、四句讲作恶施暴的竟然是结长豆粒的茎秆(“萁”),它在锅底下猛烈地燃烧,致使锅里的豆粒承受痛苦煎熬,忍不住哀哀哭泣;五、六句点出主旨:豆萁与豆粒,原本同根而生,怎么竟然这样苛酷无情,必欲置之死地呢?听过这样含着血淚的控诉,只要稍有良知,总会愧怍于衷,不能自已吧?

我们不能不叹服诗人应对之敏捷、手法之高明。通篇纯以比兴出之,取譬精准,借物写怀。惨遭迫害的曹植以豆粒自喻,并把加害于他的同胞兄长喻为豆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难怪历代骚人、学者对曹植赞不绝口。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刘勰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援牍如口诵”。挚友杨修,曾经亲眼看见曹植“握牍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于手,曾不斯须少留思虑”,说他每有所作,援笔立成,像是事先打了腹稿,背诵下来,没有经过片刻(“斯须”)思考。即以这首《七步诗》为例,构思之奇妙,取譬之恰切,用语之灵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猜你喜欢

自喻同根豆粒
温暖讲成语:栩栩如生
捡拾豆粒的少年
千年银杏八树同根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豆包里的新年愿望
自喻“老牛”也奋蹄
豆粒放耳中长出豆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