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风”现象的背后

2021-03-28王充闾

共产党员·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风尚汉乐府风行

王充闾

城中谣

汉乐府

城中好高髻,

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

四方且半額;

城中好大袖,

四方全匹帛。

【出处简介】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中国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作品题材广泛,五言居多。在诗歌史上,以其深刻的现实性和完美的艺术性,闪现着奇异的光彩。

全诗由三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复句组成。三个复句中,前半句说的都是西汉时期流行于京城长安(“城中”)妇女中的打扮与服饰,后半句,接着讲述各地(“四方”)如何跟风效仿。

诗中说,由于京城里的妇女风行高耸头髻的发式,各地妇女便都照样跟风,梳起一尺高的发髻;京城妇女时兴宽广的眉饰,各地妇女便纷纷把自己的眉毛描画得能够盖住半个脑门儿;京城流行肥大的衣袖,各地又都群起效尤,甚至用整匹的绸缎来剪裁制作。

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讥讽跟风时髦、追新逐异的社会风尚。实际上,诗的意旨要深刻、复杂得多,说的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揭示风行草偃、变本加厉这一富含哲理意蕴的重大社会问题。即便说的是风尚民俗,那也是由在上者的行为所决定的。上头喜欢什么、追求什么,直接影响到社会风尚,决定着人们的精神风貌。

这就牵涉到本诗的由来、出处。《后汉书》记载,名将马援之子马廖,担任卫尉之职。当时,宫中马太后躬行节俭,诸事崇尚简约。马廖担心好事有始无终,于是上书皇太后,建言朝廷要率先垂范,持之以恒,以收全国正风励俗之效。他在奏书中说,老百姓一向是看上面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他还引用了“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和“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等谚语,说明要想使节俭之风遍行天下,根本在于上面(宫中、朝内、京城)必须带好头。太后认为他说得对,采纳了他的建议。

事实上,有关强调居上位者的表率、示范作用之类的话,古代圣贤说过很多。讲得最明确、最深刻的,是《礼记》记载的孔子之言:“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表率)也。”

全诗句式整齐,层次清楚;特别是运用重叠的格式、形象化的语言、夸张的手法、漫画式的描写,鲜明地反映出民谣的特点,既便于记忆,也有利于说唱与流传。

猜你喜欢

社会风尚汉乐府风行
风行游艇
东风风行T5马赫版
当代中国社会风尚嬗变态势之历史探究——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考察
风行T5EVO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
从音乐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最淳朴”的社会风尚——“德美屋”内外
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成为社会风尚
风行S5001.6L手动尊享型
汉乐府与杜甫的平民化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