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乡村舞台增添青春色彩

2021-03-28邓全生

老区建设 2021年3期
关键词:贫困户村民疫情

一条条环村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小楼错落有致,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回家路,一场场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生活情趣……这个被青山环绕的秀美村庄,就是魏天瑶工作的地方——把口村。魏天瑶是2019年选调生,安排在安义县长均乡把口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后,主动融入农村工作,走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在繁荣乡村文化中主动作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施展才干,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干部风采。

把口村是省级“十三五”贫困村,位于安义县长均乡西北部,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包括7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831人。魏天瑶怀揣着服务好村民的朴素想法,积极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协助村里推进新户型示范项目建设,为低保户上门准备年审相关资料、提供代办服务,阻止非法开采和加工运输砂石,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申报道路拓宽和路肩加固建设项目等。对于村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她始终做到用心聆听、仔细登记、全面梳理,逐一落实。

2020年初,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魏天瑶第一时间主动返岗,协助村“两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她通过村庄喇叭广播、张贴横幅、发放公开信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和重视程度。口干了就喝点井水,饿了随便吃口泡面,已记不清发放与张贴过多少张宣传单与告知书。她把好村庄入口关,坚守在检验站,耐心地劝导村民少出门、勤洗手。认真测体温、检查出入证、对每一位外来人员仔细登记。面对个别村民的不理解和抱怨,她坚持温柔以待,耐心倾听,讲明利害关系,感谢他们对工作的理解和配合。她参与村路口24小时轮班监督值守,巡查、劝阻工作,紧盯重点聚集场所,劝导村民不集聚不打麻将和扑克牌,取消婚庆喜宴活动,提倡微信、电话等方式与亲朋好友相互拜年。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报表填报工作,认真负责收集汇总信息,确保每一个数字的真实有效,对外地返村人员做到每天保持电话联系,实时了解居家观察情况。

村里27位从湖北返村的人员需要自我隔离,魏天瑶敏锐察觉到,这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她运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知识做好个案对接、辅导和管理服务,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防控疫情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她还记得,第一次登门看望从湖北返乡的村民谢某某时,发现他对自我隔离无所适从且不知所措,抵触情绪比较大。嘴里不停地讲:“你来干什么?我没病,为什么这样待我!”“谢叔叔,您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只能请您支持配合。”魏天瑶认真听他表达内心的苦闷,向他分析疫情形势和宣传各级防控文件精神。针对谢某某的特点,她制定了一套分阶段工作方案,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安抚好情绪。还采用电话、视频进行多角度心理疏导,分析和解决问题,每一次疏导都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抵触情绪慢慢在消解。后来,谢某某成了村里最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村民之一。他說:“当电话铃声或脚步声响起时,意味着有人愿意倾听和关注着我,让我感到很暖心。”而在魏天瑶看来,这就是村干部职责所在,只是发挥了自己所学的知识。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期间,把口村扶贫产业基地大红袍鸭和蘑菇无法正常销售,魏天瑶在协助村里做好与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对接销售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发动亲朋好友拓展销售渠道,为居民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解决滞销产品的销售难题。“依靠个人或单位资源拓展产业销路始终不是长久之计。”魏天瑶说,如何在传统农业为主的农村实现产业腾飞,探索出一条“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脱贫道路,持续稳定保障贫困户在全面脱贫之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是她与第一书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们想方设法联系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开设扶贫产品销售专区、专柜;通过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扶贫产品品牌效益和市场知名度。利用把口村的传统农田水稻种植优势,顺应当下崇尚绿色环保的理念,打造农庄休闲基地,集住宿、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乐小屋,为游客提供垂钓、赏花、采摘、体验农业耕作活动项目。

2020年7月的多次强降雨,淹没了村里大量农田和产业基地,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汛情就是命令,魏天瑶协助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全面开展汛情检查,看闸口、巡圩堤、察山渠、探田野、视产业、慰贫困、清路障、铲沙堆,拉起防汛安全线。为减少汛情对扶贫产业影响,积极参与产业自救,检查基地内涝情况,安排人员抢抓时间搬移低洼花卉3000余盆,对白鹜鸭养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搭建临时养殖棚转移1000余只鸭子。对于受汛情影响的贫困户与村民,挨家挨户上门送上防汛慰问物资,了解村民房屋积水、漏水问题,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抢修,与村民一起开展生产自救。

产业扶贫是一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在产业扶贫进程中,魏天瑶配合第一书记和村干部认真谋划长久脱贫之策,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为村民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打好产业基础,确保在脱贫之后不再返贫。她经常上网查找各种资料,走进田间地头,调研可以利用把口地理优势发展的产业。利用双休日时间赴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盐仓村考察学习,考察当地花卉市场,了解市场交易情况,听取商家情况介绍,向种植专业户、批发商、经销商询问有关情况,思考在本村发展的可行性。魏天瑶从选址、进料,到育苗、移栽,全程参与花卉种植基地建设。经过近2个月的辛勤劳动,8000多平方米大棚花卉成活率高达98%,长势良好,2019年实现产业收入11万元,除去土地流转资金,村集体净收入9万余元。2020年合作社又扩大了花卉基地规模,有一串红、矮牵牛、鸡冠花、羽衣甘蓝、石竹、三角梅、绣球等几十个种类,呈现一片丰收景象,国庆节前夕,就销售近60万株。

按照“同吃同劳动”活动方案,魏天瑶每周深入一户贫困户家中,帮助他们平整菜地,改进蔬菜种植技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帮助解决日常实际困难。“扶贫先立志。”为激励贫困户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魏天瑶结合“三讲一评”感恩教育,协助村里制定了“同心立志爱心超市”的管理、积分、监督制度,有序完成贫困户积分兑换物品工作。对于兑换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她重新规范进出库流程,完善登记手续来提升工作效率;针对贫困户需求变化,及时记录并进货以满足贫困户的需要。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贫困户,魏天瑶就利用休息时间送物上门,努力服务好每一位需要兑换物品的贫困户。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把教育扶贫真正扶到“根”上,驻村期间,她全面摸排贫困户适龄儿童、青少年上学情况,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及时发放教育基金与补贴,协助开展“心微笑,爱传递”主题公益支教活动,努力推动公益支教活动在把口村持续化、制度化,不断提升贫困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魏天瑶看来,驻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不仅仅是生命旅程中一个驿站,更是一方村民的坚强“靠山”。她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梦想”,深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价值理念,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用行动践行着“靠山”的职责,努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创造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作者简介: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贫困户村民疫情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