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门女将皆虚构

2021-03-28李开周豆角

妇女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太君杨家将穆桂英

李开周?豆角

人人都听过杨家将,杨门女将的故事更是光彩夺目。佘太君百岁挂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都是传统戏曲和古装影视剧里不断演绎的经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女中英豪竟然来自虚构。不管是穆桂英,还是佘太君,在宋朝都没有出现过。

传说佘太君名叫佘赛花,出身于西北将门折氏家族,嫁到杨家嫌姓折不吉利,才改姓佘。实际上,折家在后周发迹,杨家在北汉称雄,两大世家本为仇敌。从折、杨两家先后归宋,到北宋中叶杨家衰落,他们都没有通过婚。另外,折家将在宋朝的官职和名望远远高于杨家将,即使两家没有恩怨,也不存在通婚可能。

你可能对“佘太君”这个称呼感到奇怪,其实该称呼倒比较符合历史。宋朝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会被封为“县太君”或“郡太君”,简称“太君”。传说杨六郎做过元帅,假如他母亲确实姓佘,那么确实该尊称“佘太君”。

不过,在早期杨家将故事里,佘太君并非佘太君,而是有一个奇怪的名号:杨令婆。该名号出现于元杂剧和明小说,说杨继业夫妇带兵出征,杨继业的旗号是“杨令公”,其夫人的旗号是“杨令婆”。

杨家将故事是在元朝初步成型的。从那时到今天,佘太君的名号和功绩有过三次迭代。最初叫杨令婆,跟着丈夫打仗。后来叫佘太君,不但能打仗,还能在丈夫死后统率全族。最后叫佘赛花,不但是杨家将最高首领,而且还能在百岁高龄挂印出征。这些迭代都是戏曲创作者不断迎合受众心理的结果:健康长寿并且一呼百应,这不正是广大戏迷老太太的梦想吗?

跟佘太君相比,穆桂英的故事成型较晚,但也经历了几次迭代。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已有大破天门阵的情节,但尚未出现“穆桂英”这个名字,当时还叫“木金花”。清末慈禧爱看戏,让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宫廷大戏《昭代箫韶》,穆桂英正式登场。然而在整部戏里,穆桂英只是丈夫杨宗保的附庸,父亲被杨宗保杀死,却敢怒不敢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豫剧《穆桂英挂帅》上演,穆桂英爵封浑天侯,独掌帅字旗,巾帼英雄终于扬眉吐气。

随着豫剧《穆桂英挂帅》一炮走红,紧接着京剧和其他剧种也先后上演这个节目。短短几年时间,穆桂英就成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宣传典型。

就像史学家一直想为佘太君找到历史原型一样,人们也想从文献中找到穆桂英的原型。有人说穆桂英本姓慕容,是鲜卑族女英雄。也有人说她本姓木,是宋代西南某个部族首领的女儿。更有人往族谱、家谱和地方志里添补材料,硬给穆桂英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家族谱系图。有趣的是,现存宋代史料里根本没有这个人。倒是在最近几十年,关于穆桂英的“史料”越来越多了。很明显,她只是一个因为广受喜爱而被迫成为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而已。

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是,這样一个虚构的人物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中国一两代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的城市工厂和广大农村,有无数女同胞以穆桂英为模范,迅速甩掉了传统中国的男权束缚。一个优秀的艺术形象不但可以成为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甚至还能改变传统和推动经济,这就是故事的威力。

猜你喜欢

太君杨家将穆桂英
登雁门关
我的“穆桂英”太姥姥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多元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杨家将故事考察——以契丹射鬼箭仪式与杂剧《昊天塔》为中心
从中日史料的角度再考日伪时期的“太君”用法
难忘的一次表演
挂帅不合适
婺剧《穆桂英》海报
由抗日影视剧中“太君”一词引起的语言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