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失在街角的身影

2021-03-28黎纲峰豆角

妇女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修鞋剃头磨刀

黎纲峰?豆角

漫步在哈尔滨的街头,拥挤的城市,繁华的街道,人流与车流像松花江的江水川流不息。一片片的水泥树林不断地侵蚀着老街上本就稀少的天际线。在这高楼大厦之下,你是否还记得在街角有一个执着的身影,或蹲或坐在墙角,全神贯注地忙着手中的工作。

嘣爆米花师傅

平地一声响,街头味飘香。

小时候对爆米花师傅又爱又恨,爱的是嘣爆米花时的甘甜香味,恨的是老感觉师傅手中的爆米花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爆炸”。所以小时候买完爆米花,从来都是手腕上挂着一袋爆米花,双手捂着耳朵一溜小跑地离开。

今天的街边,我很久没有听到爆米花锅“爆炸”的声音了,传统的爆米花锅被新式的电热爆米花机所替代,味道再也不是从前的味道了。老式爆米花锅飘出的米香味是旧时光的味道,这味道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味蕾上。

卖鞋垫的老人

当你漫步在街上,常会看到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在卖鞋垫。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在街角总会出现她们的身影。今天的街角很多职业都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卖鞋垫的老人有时还能见到。

剃头师傅

如今美容美发沙龙几乎每条街上都有一两家。理发是头发护理的简称,一套完整的理发包括洗头发、吹头发、剪头发,有的还包括染发、烫发和按摩。

当年,剃头师傅大多出现于早市或公园里,一把椅子、一把推子、一个暖水瓶、几把剪刀就组成一个剃头摊子。三块到五块就能剃个头,顺便再刮个脸,常去光顾的大部分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还记得在斜角街早市的几个剃头师傅就很不一般,原来都是国营理发店的大师傅,退休后不甘心自己的手艺荒废,在街角支上个剃头摊子,不为赚钱,只为图个名气。但时光如水,老手艺剃头师傅还是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剃头师傅剪掉的不光是头发,还有时光与情怀。

磨刀师傅

“磨剪子嘞,戧菜刀!”这是过去我在哈尔滨经常能听到的吆喝声。

我不知道哈尔滨的这声吆喝跟其他城市的是否一样,哈尔滨的吆喝声在“磨”字后面会有一个拉长音,等最后喊到“刀”字时会有一个更长的拉长音。小时候总感觉磨刀师傅的吆喝声好玩极了,音儿拉得很长,像唱歌一样。

磨刀师傅总是扛着一个长条板凳,小板凳上绑着一块磨刀石,后面挂着小水桶,走街串巷。

今天我们家里的厨房用的都是不锈钢组合刀具,厨房刀具的种类多了,有切肉的、切水果的,还有切蔬菜的,不再像过去用的是又厚又沉的老式菜刀。今天,有时候我会有一种错觉,仿佛又听到磨刀师傅的吆喝声在耳边回响。

修车师傅

师傅,打个气!这句当年常说的话我已经很久都没有听到了。

一箱子修车工具、一盆水、几个气筒子组成了一个小修车摊。在我记忆中哈尔滨的修车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当时汽车还没进入普通家庭,自行车是家庭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

粗大的关节与满是油泥的指甲是修车师傅独有的标签。

今天,自行车不再是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很多时候更像是我们追忆过去的一种情怀,街边的修车摊也逐渐被共享单车所替代。

冰糖葫芦

红红的山楂竹签穿,蘸上米黄色的糖稀,糖稀遇冷风迅速变硬。

小时候,哈尔滨的糖葫芦都是推自行车卖的,把稻草扎成桶形捆在木棍上,最外面包上一层铁皮,铁皮上戳满了窟窿眼,糖葫芦依次插进窟窿眼内。我记得在高谊街有一个卖糖葫芦的,他的糖葫芦很特别,用的是很粗的竹签,穿特别大的山楂,一颗山楂你得吃四五口。

在哈尔滨卖糖葫芦是不需要叫卖的,火红的糖葫芦你老远就能看得见。冰凉的口感,酸甜的味道,还有当年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冰糖葫芦》,“糖葫芦好看他竹签穿,象征幸福和团圆……”

修鞋师傅

一个小马扎,满手的油污,腰系破旧的围裙,手摇着磨得锃亮的钉鞋机。小时候很喜欢听修鞋师傅钉鞋跟时叮叮当当的声音,讨厌闻粘鞋时刺鼻的胶水味。

记忆中工厂街的修鞋师傅在修理完鞋后不定价格,价钱全凭主顾自己给。一句“价格方面您看着给”,为他积攒了不少的主顾。

一双鞋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尽管它样式在变、价格在变,但是总会有一双鞋陪我们走下去。时间久了鞋子坏了,当它出现伤痕的时候,会有修鞋师傅为它们修补伤痕。而今天,一双旧鞋会被一双新鞋所替代。

猜你喜欢

修鞋剃头磨刀
磨刀人与磨刀水
修鞋
活明白了的剃头大妈
剃头
修鞋摊趣闻
英国修鞋记
冯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