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气喘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2021-03-28郭东亮孙国涛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气喘病继发性猪只

郭东亮,王 丹,孙国涛

(陕西省潼关县畜牧发展中心 714300)

1 流行特点

1.1 疾病感染率高

猪气喘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生猪养殖的全年均会出现发病的情况,在春季和冬季等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更为常见。生猪养殖中不同日龄阶段和品种的猪只均会出现猪气喘病,在幼龄组织和繁殖母猪中更为常见,成年猪只在感染患病后通常呈隐性发病。规模化生猪养殖中通常会出现多种病原感染的综合性呼吸道疾病,同时生猪饲养环境中通风情况较差,饲养密度过高等均会容易导致猪只感染患病。

1.2 容易出现猪群的继发性感染

生猪养殖中若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病猪只的病变部位只要是肺脏器官,同时胸腔中出现组织病变的情况,对患病猪只的气管和支气管等组织部位均会出现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黏膜系统功能障碍,猪只的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在组织中定殖,出现继发性疾病。实际生猪养殖生产中,感染了气喘病的猪只很容易出现继发性感染的情况,常见的例如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和链球菌感染等,这些继发性疾病将导致患病猪只的死亡率显著上升,给生猪养殖产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猪群出现继发性疾病后会导致多种混合疾病症状和病理变化,也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加大了难度,部分患病猪只肺脏器官会出现瘀血,以及间质性肺炎和心包炎等疾病[1]。

1.3 规模化养殖中大面积发病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养殖地区之间生猪的调动工作越来越频繁,部分隐性感染猪喘气病的猪只若没有及时诊断发现,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同时由于部分生猪养殖地区饲养管理措施较为落后,生猪的饲养密度过大,导致猪群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较低,很容易出现猪喘气病大面积流行感染的情况,阻碍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猪气喘病疫苗免疫防治

生猪养殖中猪只机体对于肺炎支原体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人工感染的情况下,均可以产生一定的免疫能力。若患病猪只可以康复,对于病原的抵抗能力也会显著增强。实际养殖生产中通过按照科学的方法对生猪进行猪气喘病疫苗注射接种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相关研究表明,猪只机体对于气喘病的抵抗能力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猪只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自身的体液免疫难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自然感染或者疫苗免疫接种的母猪,机体中会出现母源抗体,但是抗体的稳定性不佳,难以保障仔猪获得良好的疾病免疫效果,所以生猪养殖中需要通过疫苗的注射工作来避免猪气喘病的大面积出现。现阶段用于生猪养殖生产中的气喘病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均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疫苗的注射可以刺激猪只机体中产生细胞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以获得较长的免疫时间。实际生产中注意疫苗注射后的7d内不能给猪只饲喂抗生素,避免疫苗效果的下降。同时对幼龄仔猪进行灭活疫苗注射需要2次,通常第一次建议在仔猪7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在仔猪21日龄时进行。若使用弱毒疫苗则只需要在仔猪7日龄时注射1次即可[2]。

2.2 药物治疗与饲养管理

对于猪气喘病患病猪只需要进行及时地隔离饲养工作,同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扩散。母猪患病可以通过使用阿莫西林和支原净进行注射治疗,同时按照患病母猪的体重使用合理剂量的长效土霉素。保育猪发病可以通过使用复方替米先锋治疗,后备猪患病可以通过使用阿莫西林、支原净和强力霉素治疗。患病猪只还可以通过使用泰乐菌素和鱼腥草注射液缓解疾病症状。生猪养殖中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猪气喘病的出现,可以通过把控饲养环境清洁卫生条件以及饲料营养物质供给等方面进行[3]。

3 结语

生猪养殖中气喘病的出现很容易导致猪群的患病,影响生猪养殖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通过做好生猪养殖中疾病的疫苗免疫工作,同时改善生猪养殖的饲养管理措施和营养物质供给工作可以有效避免猪气喘病的出现,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气喘病继发性猪只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新九针特色技术组合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证经验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冬春换季对猪气喘病的预防
浅析如何科学防控猪气喘病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