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黏液膜性肠炎效果

2021-03-28董延伟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西肠炎黏液

张 杰,董延伟

(1.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276400;2.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76400)

新时期,牛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养殖人员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牛黏液膜性肠炎呈现高发趋势,不仅影响了牛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死亡,制约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还需进一步做好牛黏液膜性肠炎的诊治工作,合理运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该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致病因素非常多。养殖工作进行时,若是饲养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牛缺乏运动,体质不佳且长期食用单一种类的饲料,或是食用了过多难消化的饲料、变质饲料等,都能够导致出现中毒的状况,致使肠道菌群失衡、机能紊乱,继而诱发黏液膜性肠炎。其次,若是维生素补充不及时,可能增加黏液膜性肠炎的发病几率。

2 临床症状

牛在患有黏液膜性肠炎之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腹泻腹痛症状,患病初期,食欲明显下降,且反刍次数明显减少,排出稀便,且粪便恶臭。患病一周后,腹痛症状严重,患病牛频频回头顾腹或是用后肢踢腹部,还可能随着粪便排出一些膜状管型黏液膜,颜色呈灰白色、黄白色。之后腹痛症状减轻,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牛可能会自愈,症状严重的其腹泻腹痛症状会持续加重,排出更多膜状管型黏液膜,易造成脱水等症状致使患病牛死亡。同时患病牛的体温和脉搏比较正常[1]。

3 诊断

针对该疾病的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进行初步确诊,并确定病情的轻重缓急。进一步精准确诊可取牛排出的黏液膜,进行化验,可掌握黏液的成分,判断其是否感染了疾病。

4 中西兽医治疗方法

4.1 西兽医治疗方法

西兽医治疗牛黏液膜性肠炎,可从消炎、抑菌、抗敏等方面着手,首先可肌肉注射盐酸苯海拉明,剂量为0.1mg/kg,或是用100mL 5%氯化钙混合500mL10%葡萄糖进行静脉注射可获得较好的抗敏效果;其次可使用500mL石蜡油加入鱼石脂30g、1000mL 1%盐水,混合后让牛灌服,可促进肠道中内容物的排出;之后口服磺胺脒,每日2两次,剂量为0.2mg/kg,连续服用3~5d,能够起到较好的消炎效果;最后还可以内服维生素增强免疫力,静脉注射葡萄糖防治出现脱水症状。

4.2 中兽医治疗方法

中兽医治疗要遵循行气化滞、活血化瘀等原则,可运用的方剂有:

黄柏、厚朴、莪术、生大黄各40g,赤芍、当归、郁金、陈皮、香附、青皮各30g,苦参、金银花、败酱草各50g,所有药物混合研末,加水浸泡,之后煎服,每天1剂,连续服用3~5d,可明显改善腹痛腹泻症状,并排出管型或条索状黏液膜。

可以取黄芩35g,黄连、甘草、地榆炭、白芍各25g,秦皮、广木香30g,金银花60g,白头翁40g,混合加水浸泡,去渣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续服用3~5d,有良好的效果。

还可以取当归、厚朴、郁金、山楂、神曲、泽泻各20g,木香、甘草、黄连、枳实各15g,大黄、金银花、赤芍、青皮、茯苓、苍术各25g,混合研末,加水浸泡后煎服,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续服用2~3d,可发现患病牛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中有纤维蛋白膜性索状物,之后可将方剂中大黄、黄连、枳实去除,加入30g党参,可有效治疗,加快患病牛痊愈速度。

5 治疗体会

由于当前养殖工作进行时牛黏液膜性肠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病因复杂,所以需要养殖人员在进行养殖工作过程中做好饲喂工作,保证饲喂质量,避免出现由于饲喂不科学导致疾病高发。要合理进行饲料搭配,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可以加入多种中草药,促进牛免疫力的提高,有效降低发病率。保证其进行合理的运用。

另外,面对疾病要及时确诊,并应用合理的治疗方式。临床实践证明,仅仅运用西药去治疗牛黏液膜性肠炎短时间内虽然能够见效,但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单一运用中兽医进行治疗,见效比较慢,但是副作用较小,不会对牛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治疗工作进行时还需运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去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标本兼治,还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促进病牛尽快康复,效果明显[2]。

综上所述,随着牛黏液膜性肠炎发病几率的升高,养殖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养殖人员需要重视该疾病,做好该疾病的防治,运用中西兽医结合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牛的健康生长,降低养殖损失,促进养殖工作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西肠炎黏液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