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食蟹猴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1-03-28姜翼寅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异食笼舍食蟹

徐 鑫,冯 洁 ,姜翼寅

(1.苏州市畜牧兽医站 215128;2.苏州市动物园 215128;3.江苏鼎泰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211800)

1 发病动物

该食蟹猴饲养在动物园猴区,该群体有20只食蟹猴组成,其中猴王1只,成年母猴5只,成年公猴4只,其余10只为未成年食蟹猴。饲养环境包括室内笼舍和外面开放型运动场,室内温度保持在16℃~28℃,湿度保持在40%~70%。运动场同时配有一定量的假山、小木桩等装饰物供其玩耍。饲料有动物园饲料中心统一配制供应包括水果、粗粮等,一日2次饲喂。

2 临床症状

2017年3月在动物园食蟹猴区饲养员无意观察到一只成年食蟹猴老是沿着室内笼子边缘来回反复踱步,摇头,起初以为是其玩耍正常行为。但随后每天观察该猴子这种行为白天能保持4h以上,持续进行观察,往后每天基本都是重复这样的行为,没有减少频率,同时其跟猴群其他动物接触玩耍的时间明显减少,绝大多数时间是单独在笼子旁边来回徘徊。近距离观察,动物精神恍惚、眼神迷离、动作刻板。同时其还出现久坐不愿意活动,啃食自己尾巴的习惯,尾部时不时出现多处咬伤,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超标。根据诊断此种情况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同时伴有自残与异食癖行为。

3 治疗方式

3.1 咬伤伤口处理

首先将该猴子保定从笼子中取出,对其咬伤部位用含有碘伏的棉球反复擦拭消毒,再用云南白药粉剂涂抹在干棉球上按压伤口部分进行止血。然后将头孢类抗生素溶于黄芪多糖溶液进行肌肉注射给予抗菌消炎防止感染,连续注射3d。并将其放在移动的笼舍中单独饲养照顾,同时每天对动物伤口进行观察消毒持续一周。

3.2 异食癖和反复踱步、刻板行为干预治疗

3.2.1 增加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动物能很好的适应其所处的生存环境,满足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科学证明,如果动物健康、感觉舒适、营养充足、环境安全、能够表达自己的天性和不受外界痛苦、恐惧和压力威胁,就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提高动物福利有利于动物健康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

3.2.1.1 饲料方面

动物异食癖大多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所照成的。食蟹猴体内本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针对这种原因首先在饮食上增加食物的多样性,我们增加了用奶粉做的窝窝头、切碎的熟牛肉、蔬菜水果。在平时青菜、包菜、胡萝卜和苹果、香蕉、梨的基础上增加了葡萄、橘子等时令水果。同时将一日二餐改为一日三餐,增加该患病动物的采食时间,增加其活动量。

3.2.1.2 环境方面

在治疗期间将该动物放置在单独移动的笼子中,笼子中放置小玩具跟相应的食槽和水槽,定期给予丰富的食物和水。按照其喜欢群居的天性,将其跟笼子一起移到室外运动场,保证其能近距离看见自己的同伴。等到其尾巴痊愈后,将移动笼子门打开,让其慢慢适应群体生活,直至其完全融入群体后再将笼子移除。同时在环境福利上面下功夫,进一步增加动物丰容,丰富动物生活。我们在其运动场增加了两个秋千、两排楼梯、两个高大的树桩并用绳索连接供其攀爬跳跃,发挥天性,还增加了各种大小轮胎和儿童小玩具供其玩耍,尽量营造出符合其自然生存的环境。在室内笼舍增挂了2个用不锈钢做成的圆形镜子,每天下午1~3点进行室外音乐播放。饲养员每天不定时单独将花生酱涂抹于小玩具内供猴群寻找食用,不断增加各种乐趣供其探索发现。

3.3 治疗结果

经过一周外伤和一段时间加强动物福利综合治疗,该猴子尾部伤口痊愈且无新伤口出现,该动物没有再次出现自残和异食现象。同时放归群居后该动物在室外群体活动时间增加,进入室内笼子边缘来回摇头踱步的时间和频率明显减少,该动物面部表情不再呆滞,变的活泼好动,更愿意去室外跟同伴一起采食玩耍。

4 结语

上述食蟹猴啃咬自己尾巴和在圈舍来回反复踱步的刻板行为是典型的心理疾病,病因复杂,我们饲养管理人员平时在动物饲养管理方面特别是动物福利方面要特别关注,包括食物营养的丰富,圈舍环境的丰富等。做到提前预防、提前发现、提前干预,从而将该类心理疾病发生率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

异食笼舍食蟹
肉鸡异食癖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重庆动物园游蛇展示笼舍的环境丰容及其影响
食蟹
融化的冰床
视觉丰容对幼年川金丝猴行为影响初探
獭兔球虫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西藏农区奶牛异食癖的诊治
孩子喜欢吃奇怪的东西,不一定是缺营养
食蟹猴在胚胎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用食蟹猴脱毛症病因分析及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