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诊断与综合防控

2021-03-28谭小卫任国宽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胎衣布鲁氏菌患病

谭小卫,何 爽,任国宽

(陕西省蓝田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10500)

西安市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有着悠久养羊历史。因当地人喜食羊肉,而形成了很多特色羊肉产品。随着陕西省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项目的建设实施,羊的养殖产业面临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随着羊只交易日益频繁、交通运输便利及养殖业日趋规模化,为羊布鲁氏菌病的传播提供了契机。为此我们还需一如既往的重视该病的预防控制。

1 流行特点

羊布鲁氏菌病,也被称为布氏杆菌病,属于二类动物疫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常是以羊体为主要的传染源,对人和牲畜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布鲁氏菌一般以感染动物的种型称谓,也称作生物型,主要有4种可感染人的布鲁氏菌,即羊种、牛种、猪种和犬种布鲁氏菌,羊、牛、猪等动物的感染较为频繁。羊只感染该疾病后,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尤其是未接种疫苗的羊群中,呈现地方性流行。孕期母羊会出现流产的情况,其分泌的乳汁或是阴道分泌物都会携带病原菌,还可能存在短期菌血症,出现凝集素或其他抗体。羊患病的潜伏期不一致,有的患病羊可长达数月,因此加大了防治工作的难度。患病羊流产的胎儿、胎衣以及分泌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病原菌,其他健康羊通过密切接触都会增加患病可能。布鲁氏菌能够通过黏膜、结膜、伤口或皮肤进入体内,粪便可能造成疾病传播[1]。

2 诊断

2.1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180d。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2.2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3 综合防控

为有效遏制羊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必须严格按照“检、杀、消、管”方针,做好综合防控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疫病的传播。加强监测与防控对未发生疫病区域以监测为主,并加强对羊体的检测,及时排查发病的可能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备以及早处理;对已经将疫情控制在稳定状态的区域,除了要加强监测及检测工作的实施之外,还需要强化对羊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工作;疫情的控制区域以及疫情多发的重灾区域,需要将监测、检测、扑杀以及免疫工作相结合,实施综合性的疫情防控措施。

3.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为避免病菌的滋生给羊群提供良好的养殖饲喂环境,可采用较为封闭的养殖方式,在养殖区入口应设立消毒池、建立消毒通道,并严格限制外来动物、人员、车辆等禁止进入养殖区。定期对羊舍环境和饲养用具进行清洁消毒,保证饲料营养丰富,饮水干净。控制好养殖密度,做好圈舍的通风工作,保证圈舍温度、湿度适宜,为羊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其抗病能力,降低疫病发生概率。孕期母羊单独饲养,产后的胎衣要做好处理,运用无害化的处理措施,以免造成细菌传播。

3.2 预防大于治疗

养殖可选择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外地引种要在引种前明确引种来源,是否携带疫病、是否已进行疫苗接种,并且隔离一段时间后才可以混群饲养。

3.3 做好免疫工作

做好免疫工作能够有效降低自身区域布鲁氏菌病感染的几率。要结合实际,制定较为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疫苗接种。具体可选择布病疫苗S2株、M5株、S19株以及经农业农村部批注生产的其他疫苗,按照体重选择合适的剂量。免疫工作结束后,还需定期做好抗体检测,抗体水平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采取措施[2]。

3.4 治疗

对确诊的阳性羊只一般采取扑杀无害化处理原则。

羊布鲁氏菌病的治疗遵循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原则。确诊后及时隔离,选择复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可配合黄芪多糖等药物辅助治疗。可以运用中兽医的方式进行治疗,毒副作用小,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羊养殖规模日益扩大、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之下,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羊布鲁氏菌病频发,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对养殖人员和牛羊等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当前养殖人员还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更多专业养殖技能,明确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结合实际,精准确诊疾病,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疫病发病几率以及对养殖业造成的损失,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胎衣布鲁氏菌患病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
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防制